把錢留住!

2023-12-24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把錢留住!

開門見山,說兩件大事——

1、 存款利率又降了;

2、 大A在這周已經打響了2900點保衛戰。

如你所見,當下的大環境已經非常惡劣,普通人不僅接觸不到投資渠道,甚至留住口袋裡的錢,都變得十分困難!

01 無法做增量

12月22日,各大行又一次調整了定期存款利率,這已經是年內銀行第三次下調利率了。

以農行為例,3個月、半年和1年定期均下調10個基點,2年定期下調20個基點,3年、5年定期下調25個基點。現在主流的3年定期,利率只有1.95%。

而在2021年沒有調整利率之前,國有六大行的3年定期利率是2.75%。此外,銀行還會推出超過3.35%以上的大額存單,有些小銀行甚至能給到4以上。

現在不僅是大額存單難求,連主流的存款利率也是一降再降。

同時,股市的表現也不容樂觀,大A在讓人失望這一點上,從不令人失望,這周已經打響了2900點保衛戰,再這樣下去都快保衛2800了。

之前高調宣布進入樓市的環球前主編、「著名散戶」胡錫進,跳出來說自己的個人浮虧首次超過了5萬元,他勢要與大A共進退。

無論是存款利率下降,還是大A不爭氣,都不是什麼好消息,甚至可以說是危險的信號。它們意味著——

普通人所能接觸到的投資渠道越來越窄,甚至不一定能守住自己口袋裡的錢。

2023年的整體形勢並不給力,大廠在裁員,小微企業舉步維艱,之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青年人失業率超過20%。

平均5個年輕人裡面,就有一個在失業。

樓市同樣不給力,2023年的救市政策多如牛毛,依舊沒解決核心問題。臨近年底,除了北京、上海還能守住房價,其他城市或多或少都降了。

現在買房已經不再是剛需或投資的「二選一」,而是心理建設的問題,你買了就得要做好房子每天降價的準備。

再加上股市一蹶不振,存款利率連連下降,普通人實在沒啥選擇。

你的任何投資活動,不僅賺不到錢,還有可能把本金都賠進去。選擇保守的玩法,把錢存進銀行吃利息,結果銀行的存款利率越來越低。

在寒風凜冽的當下,普通人能做的,只有捏緊手中越來越薄的票子。

02 大環境萎靡

今年的樓市沒起色,主要還是大環境的問題。

正如上文提到的,年輕人就業是個問題,普通人也接觸不到任何能賺錢的渠道,老百姓連日常消費都在降級,更不要說買房這種動輒上百萬的交易。

其實,在2023年,樓市「復甦」過幾次,基本都是鬆綁政策出台之後,激活了一部分市場需求,從而帶動樓市成交量。

但這樣的復甦沒有多大意義,存量需求釋放完畢之後,樓市又重新歸於平靜。

在此期間,我們還能看到一個「奇觀」——樓市成交量上漲,二手房掛牌量也在猛漲,賣房的人比買房的更瘋狂,很多地區的二手房掛牌量都創下了新高。

2022年11月,北京二手房掛牌量突破10萬套的消息,曾在市場引發了熱議。而在今年11月,這個數字已經逼近17萬套,創下歷史新高。

郊區「遠大新」和城區「老破小」的降幅都很明顯,很多著急賣房的業主都會選擇降價,饒是如此,房子依舊不好賣。

在長期的樓市低谷中,樓市買賣雙方的心態已經發生逆轉,以前買家怕漲價,都會急著簽合同,生怕晚了就漲價;現在買家都會拖時間,臨近簽約,提出延期交易的也不少,都怕自己買在高位。

就這,還是 「優秀代表」北京樓市的情況,其他城市更不容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下調首付比例、鬆綁樓市的動作之後,周邊區域也跟進了——12月21日,唐山出台14條措施,明確取消市中心的部分區域商品住房限購限售政策,取消「限房價、競地價」的土地出讓政策。

除此之外,唐山還鼓勵有條件的房企,「現房銷售」。

不過,有條件的房企,可能不多。

就在這段時間,繼恆大、融創之後,另一家曾經的「千億房企」中國奧園為境外債務重組,也在美國紐約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這年頭,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都快成爆雷房企的常規操作了。

跟其他爆雷房企的情況差不多,奧園也是之前借的外債太多,後來房地產寒冬一來,直接把它轟倒在了沙灘上——2021年至2022年,奧園累計虧損超過400億,公司資不抵債。

站長看了奧園的債務規模,截至2022年底,奧園總負債2520.63億元。此番重組的美元債規模約61億美元,重組方案包括原債務展期、債轉股和永續債。而在2023年前11個月,奧園的銷售額是125.1億元。

這個業績,無論奧園怎麼操作,它的債務壓力都比山大。

03 結語

不可忽視的是,房地產的日子非常艱難。

如果你關注了各大房企的官方帳號,會發現它們隔三差五給你推「保交樓」的消息,恨不得一天推個八百遍。

這是因為很多房企的資金緊張,很多樓盤都處於施工緩慢,甚至是停工的狀態。

就是因為不能保證,所以才要給你「保證」。

說實在的,「保交樓」是樓市下行期的無奈表現——很多房企處境之所以艱難,是因為房子賣不出去,砸出去的錢收不回來,活生生把它們拖垮,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從而導致項目施工進展緩慢,甚至有爛尾的風險。

只要樓市能復甦,這就不是一個大問題。

但問題是,如何讓樓市復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3012f306e6c97dcfe1a76d60866d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