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之後,誰才是贏家?

2023-10-19     地產情報站長

原標題:放水之後,誰才是贏家?

最近,樓市的信號越來越明朗。

官方在救市。

各種救市措施是一出接一出,市場下滑的態勢正在得到緩解,很多地方已經出現回溫,市場明顯好轉。

而那些仍在觀望的群體,沒關係,官方會刺激到你相信為止。

01 不斷鬆綁

這段時間,刺激樓市的措施是一條接一條,反正政策工具箱裡有的是法子,這條不中用,那就換一條。

信貸是鬆綁的核心,以「認房不認貸」政策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約有48個省市實施了這項政策,其中包括北上廣深這4個一線城市。

在樓市下行階段,一線城市尚可以通過鬆綁樓市虹吸周邊,但二三線城市卻很難——

因為有意向在這些城市買房的周邊居民,早已入手。

二三線城市想要把房子賣出去,就必須得出奇招。比如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在幾年前就提出要把房子賣到省外去,今年他們終於付諸行動了。

9月初,哈爾濱組團在南京江北開展了一場房產推介會,為期3天,參展項目涉及哈爾濱當地13家房企、21個樓盤,近5000套房源。

只可惜,哈爾濱的如意算盤落了空,這場房產推介會的成交料為0。

是的,一套也沒賣出去。

畢竟,南京樓市也很萎靡,各大售樓處拚命卷,各式優惠活動層出不窮,依舊沒法兒將南京樓市的成交量拉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誰來南京都不好使,更不要說2000公里之外的哈爾濱。

官方之所以這麼盡心盡力地救房地產,主要還是因為地方財政。

很多地方,真的離不開土地這碗飯。

02 地方債務

說到地方財政,地方債務的問題不容忽視。

9月26日,財政部發布《2023年8月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餘額情況》顯示,截至2023年8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約38.75萬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4.93萬億元,專項債務23.82萬億元。

地方現在沒錢,但身上的欠債一點兒都沒少,甭管是顯性的,還是隱形的,都得還上,借新償舊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今年前8個月,全國發行地方ZF債券總額約6.3萬億元,同比增長約4%,發行規模創同期歷史新高。

另外,還有一個點也值得關注——ZF發行的特殊再融資債券。

以往發行的「普通再融資債券」,其募集資金是用於償還到期ZF債券本金,而「特殊再融資債券」,募集來的資金是用來置換地方隱性債務的。

特殊再融資債券的發行規模也不小,截止10月12日,14個地方已發、待發的特殊再融資債券規模已達到5644.9億,其中內蒙古、雲南兩地的額度已超千億。

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一樣,特殊再融資債券也會增加政府債務餘額。而債務規模越滾越大,最後基本只有兩種辦法——

1、借新償舊;

2、債務展期。

辦法不在於新,管用就行,只要先把眼前的難題解決掉就ok,後面的問題可以交給後來的人做。

畢竟,船到橋頭自然直。

03 樓市分化

對普通人來說,最關心的,還是口袋裡的那點兒錢。

現在樓市下行,樓市已經出現分化,非核心區域的房產正在失去價值。

因為,樓市的預期不足了。

2022年的出生人口是965萬,2023年的數據雖然沒出來,但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大機率不會太高。

之前三四線城市能夠發展起來,依靠的,就是人口優勢。現在出生人口逐年減少,三四線城市的未來,可想而知。

樓市的重心,還是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域。

畢竟,目前高層在救樓市,地方在化債,2023年M2的增長速度每月都保持在2位數以上,大量的錢正在流進來。

我們之所以沒感受到通脹,主要還是整個社會面對經濟預期較悲觀,老百姓都在存錢,貨幣沒能流通起來。

不過也沒關係,官方還在繼續刺激樓市,一直刺激到你相信為止。

普通人是有從眾心理的,只要樓市出現反彈的跡象,大眾總會恢復自己對樓市的預期,重新把錢扔進樓市。

只要樓市能夠重啟,一切都好說。

04 結語

歷史發展總是相似的,每一輪救市,都會有大量的錢流進房地產。

房地產仍然是貨幣的蓄水池,尤其是核心區域的優質資產,因為稀缺,它的價值會在通脹之後顯露出來。

錢流向不缺錢的人,愛流向不缺愛的人。

從不例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923d5397a994b50190145a5a388a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