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手槍射擊時槍管會向上翹?這樣會不會影響射擊精度呢?

2023-01-09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為什麼有些手槍射擊時槍管會向上翹?這樣會不會影響射擊精度呢?

之前在聊美軍現役手槍西格紹爾的P320的時候,有讀者老爺問,為什麼槍管會上翹。問是不是壞了,我回了一句:不上翹才是壞了。今兒來聊聊,這些手槍在空倉掛機狀態下,為什麼槍管會上翹,是個什麼原理。

所謂槍管上翹,其實是用槍管偏移閉鎖來完成閉鎖的一種設計。這種設計+管退式原理是現代手槍里一種主流的原理,但並不是所有手槍都用的。類似博萊塔92、我國的92式都不是這種原理。

這種槍管短后座+槍管偏移閉鎖的方式,最早來源於白朗寧所設計的柯爾特M1900型手槍,提到這把手槍,可能知道的人比較少,其後世柯爾特M1911則是很多人都認識的。M1911手槍,就是早期非常典型的槍管短后座+槍管偏移閉鎖的手槍。現代的很多手槍,都是以M1900為基礎進行設計的,其改進點,也都是在閉鎖結構上進行重新設計,但都是在這個框架下完成的。

在M1900的時候,由於使用的是.38ACP槍彈,如果使用閉而不鎖的自由槍機,則無法承受住膛壓,所以一定要採用一個剛性閉鎖的結構,拋棄自由槍機原理。於是乎,有了利用槍管後坐、上下起落的方式,完成開鎖閉鎖的原理。

在M1900手槍的槍管上方,有三條用於閉鎖的半環,這三條半環在閉鎖狀態時,是卡在手槍套筒的閉鎖槽內的,以此完成閉鎖。而想開鎖,只能讓槍管向下移動,這樣才能從閉鎖槽內脫離。

於是乎,在子彈擊發之後,套筒會通過閉鎖槽帶著槍管向後進行後坐,這就是所謂的槍管後坐/管退式原理中的槍管後坐。在此過程中,槍管末端有一個鉸鏈,這個鉸鏈會驅動槍管向下移動,從而使槍管的閉鎖從套筒的閉鎖槽內滑脫,和套筒之間完成開鎖,與此同時,槍管停在原地不動,滑套進一步向後進行後坐,完成抽殼拋殼。

待到套筒后座到位,又在復進簧的作用之下,進行復進的過程中,槍機會推著下一發子彈入膛,推入彈膛之後,會推著槍管復進,同樣在鉸鏈的驅動之下,槍管開始向上偏移,一邊復進、一邊偏移,在此過程中,槍管和套筒的閉鎖槽再度完成閉鎖。這會兒,再扣動扳機,就能打出下一發子彈,槍的動作照著上面再來一遍。

其實是M1903

這種槍管後坐到一定位置,槍管就停下,然後槍機繼續後坐的原理叫槍管短后座原理,還有一種是槍管跟隨完成全程後坐的,叫做槍管長后座原理,但是這種比較冷門,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了。即便是槍管短後坐的原理,現代也是多數使用在手槍上面。

等到M1900的後世M1911的時候,驅動槍管偏移的鉸鏈變成了只留一個,槍口處的被取消掉了,只通過槍管尾部的鉸鏈驅動槍管向下偏移完成開鎖。這套結構,在後世的槍管偏移的手槍上都有存在,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只不過驅動槍管向下偏移的方式有所不同。

M1911

如今的槍管偏移式閉鎖的手槍相比較於M1911則更為簡單,以格洛克為例,這手槍同樣還是槍管短后座+槍管偏移式閉鎖,但是沒有了閉鎖槽,沒有用於閉鎖的閉鎖凸筍一類的東西,也沒有鉸鏈,但是依舊能夠完成槍管偏移閉鎖。

格洛克的槍管實現閉鎖的方式,是將彈膛外部設計成方形,而直接利用拋殼口去替代閉鎖槽。當手槍處於上膛狀態下的時候,彈膛外部是直接卡在拋殼口裡面,去完成閉鎖。這種設計,已經是簡化到了極致了。

而如何驅動槍管上下偏移的,則不再使用鉸鏈進行驅動。而是在彈膛末端設計一個凸出來的斜面,在槍管後坐的過程中,槍管向後移動,在斜面驅動之下,槍管向下偏移完成開鎖,在上膛過程中,再在斜面驅動下,槍管向上偏移,完成閉鎖。

至於槍管偏移式閉鎖會不會影響精度?肯定不會了,要是影響精度,自然沒人用了。白朗寧在設計M1911及其前身的那幾年裡,確實有過這方面的爭議,但是後來都給打消了。

槍管偏移式閉鎖的手槍在擊發過程中,槍管是先進行後坐,在后座時完成偏移開鎖。而子彈擊發過程又是個非常快速的過程,等槍管後坐、偏移的動作開始了,子彈已經飛出去了。是在子彈飛出去之後,槍管才開始下沉,這樣並不會影響精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720641ff06a49521d8a8b7b610364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