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6日 · 九江的淪陷和歷史的轉折

2022-07-26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6日 · 九江的淪陷和歷史的轉折

1938年7月26日,九江城區被日軍占領。

地點:

潯陽區

類別:

軍事

《支那事變畫報》36期

1938年7月25日晨,日軍在小池口四次登陸,均遭中國守軍劉汝明第六十八軍擊退。後因劉部傷亡過半,小池口失守。中午,日軍另一部由馬廠湖和洋油棧登陸,是夜進入九江市區,中國守軍李漢魂部與敵展開激烈巷戰。

7月26日九江完全陷入敵手,日軍第十一軍兵分兩路:一路沿南潯鐵路南犯;另一路沿瑞(昌)武(寧)公路進犯。

資料來源:九江市志

幾天前的《歷史上的今天 · 7月23日 · 九江保衛戰之姑塘側襲》講述了日軍在姑塘登陸,對九江發動側襲的戰役經過。昨日特別篇那三段珍貴的視頻,向您展示了7月25日九江攻防戰的場景。視頻的信息雖然豐富,但更詳盡的介紹與剖析,還要使用文字。

本篇講述九江市區陷落的過程。

九江戰役中,負責防禦九江城區的是64軍(軍長李漢魂)。64軍轄3個師,司令部設在十里舖,其中第9預備師擔任從八里湖東岸起至鎖江樓一帶沿江守備任務,第90師擔任鎖江樓到威家、姑塘一線的防衛,61師是預備隊,駐紮在今南山公園一帶。

7月18日,也就是姑塘登陸戰的一周前,第九預備師進入九江市部署。在此之前,日軍一直在對九江城區進行轟炸,並沿江排除水雷。由於長江漲水,江洲、新港一帶多被淹沒,日軍原計劃從湖口渡過鄱陽湖登陸,並沿今九湖公路進攻的計劃難以實施,就只能採用從九江市區和姑塘兩個方向登陸夾擊的作戰計劃。日軍新任第十一集團軍軍長岡村寧次坐陣湖口石鐘山,親自指揮戰役。

1938年7月,日軍轟炸期間的九江城區 圖源:搜狐網

上圖照片是日軍航拍的九江城區,房頂上繪製了英國旗幟,表明房屋為英國商人所有,因日英尚未宣戰,日軍有責任保護外國僑民利益,不得攻擊歐美商人、教會和領事館的房屋建築。防守戰前,九江大部分市民已經逃離城市,不少人跑到廬山上,還有很多家庭離開九江,向南昌方向逃難。

7月23日凌晨,波田支隊在海、空火力支援下,進攻九江以東22公里的姑塘。守備姑塘的預11師一個營全部陣亡,23日拂曉,波田支隊占領灘頭陣地。之後的兩天,中日軍隊在姑塘一線反覆廝殺,日軍106師團亦在姑塘登陸,中國軍隊損失慘重,陣地連連失守。

24日,姑塘登陸戰的第二天,日軍派出100多架次飛機對九江城區狂轟濫炸,並出動海軍掃雷隊在九江城區江面上強行實施掃雷作業。7月25日凌晨,日軍10多艘軍艦在5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到達九江城區江面,向城區防衛工事開炮,其中有三枚炮彈擊中鎖江樓塔,致使塔體傾斜。

日本軍艦炮轟九江(圖片中可見鎖江樓塔和廬山山麓) 圖源:網友大寶

進攻九江城區的仍然是波田支隊。他們一面向江南的九江城區進攻,一面向江北的小池口發動登陸作戰。防守江北的是68軍,軍長劉汝明曾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是宋哲元的部下,在打退四次日軍登陸行動後,68軍不敵退卻。25日中午,小池口被日軍占領。僅僅半天就被攻克,雜牌軍68軍的表現實在差勁。不過小池口都是平地,作為一個鄉鎮,少有可以用作工事的樓房,的確也是很難防守。

對九江市區的攻擊,開始集中在四碼頭一帶。波田支隊首先派出20多艘登陸艇,發動了第一波進攻,試圖在浪井附近的濱江路登陸,結果被守軍擊退。中午12時,日軍發動第二次進攻,攻擊地點改在龍開河口。在煙霧彈的掩護下,日軍有3隻橡皮艇靠岸,百餘名日軍衝上街面。守軍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雙方反覆衝殺近兩小時,登陸的敵軍大部分被殲滅,其餘乘艇逃走。

兩次進攻失敗後,當天下午四時,波田支隊將攻擊點繼續向上游轉移,在龍開河西岸(今九江外貿碼頭)一帶發動攻擊,並成功登陸,在占領了九江老火車站後與防守方在龍開河老鐵橋附近形成隔河對峙。

日軍搶占龍開河鐵橋 圖源:《見證九江抗戰》

九江城以東是第90師防區。第90師也是焦頭爛額,由於它的防線從城東一直到姑塘登陸點的殷家湖以南,而殷家湖(今尹家湖)又是日軍登陸的主攻點,這使得第90師難以兩面防守。當日,日軍先在洋油場(今金雞坡油庫)登陸,過白水湖後向第90師發動猛烈進攻。

與此同時,擊破姑塘防線的日軍占領威家後,並未沿著現在的九威大道方向攻擊九江,而是從現在的濂溪大道向十里舖進擊,這擺明了是要包抄九江城區守軍。

在此形勢下,第二集團軍司令長官張發奎於25日夜裡發出命令,棄守九江城,各部隊於26日凌晨經過十里舖、蓮花向賽陽轉進。我們都知道,國軍的「轉進」就是逃跑撤退的一種好聽的說辭。

26日,九江城被日軍全部占領。

日軍進攻九江示意圖 筆者製作

九江保衛戰於1938年7月9日開始,26日結束。如果從23日姑塘登陸計算,實際的戰鬥時間僅有3天,國軍投入了至少6個師約10萬人,對陣日軍兩個師團,還占著長江、鄱陽湖的防守優勢,卻打出了一場堪稱稀爛的戰役。國軍損失6000人,相當於半個師的兵力,而根據戰後日方公布的數據,負責主攻的波田支隊在九江戰役中僅傷亡442人。

這場戰役,張發奎對陣岡村寧次。如前文講述,11年前張發奎贏了,這一次卻輸得沒了臉面。其實,戰役中防守九江是64軍3個師損失並不大(最大傷亡在姑塘保衛戰),由於日軍的輜重一時間難以跨湖調運,在九江市沿江一帶登陸,也無法輸送太多兵力,攻擊十里舖會遇到作為預備隊的61師的阻擊,張發奎若是下決心打掉龍開河西岸的日軍登陸點,完全可以從今開發區撤退,即使堅守九江城數日也不成問題。

然而,守衛九江的國軍就這麼可恥地逃了。如果張發奎在九江堅守,說不定這座城市就成了第二個南京。如何評價一場戰爭,真不好說。

1938年7月26日,日軍在九江街頭掃蕩 圖源:搜狐網

由於張發奎違抗統帥部堅守九江的軍令,匆忙撤退,被認為是保存實力、畏敵不戰,令蔣介石大為惱火。7月31日,張發奎被撤銷職務,返回武漢待命,他的第2兵團交由薛岳指揮。我們都知道,薛岳後來指揮了萬家嶺大捷。

雖然戰役對九江城區的破壞並不算大,但對九江這座城市的摧毀卻近乎是毀滅性的。1938年7月26日起,到1945年8月15日光復,日寇占領九江長達7年,他們姦淫燒殺、掠奪財富、販售毒品、管制思想、毀滅文明,日寇的暴行可謂罄竹難書。

筆者在撰寫本系列的過程中,曾經對九江近代經濟衰落問題一直困惑不解。現在總結起來,九江近代的落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這其中抗日戰爭的影響最大。

1938年7月26日,日軍波田支隊列隊進入九江大中路 圖源:搜狐網

由於日寇入侵,贛北經濟全面倒退,無數家庭的財富化為烏有。武漢會戰中,九江一半以上縣城的房屋被焚毀殆盡。九江戰役後,城區人口由之前的8.5萬銳減到2萬多人,大中路上、牯嶺鎮里,不知有多少房屋、別墅長期無人居住,無數店鋪關門倒閉。直到1949年解放,九江城區人口僅恢復到4萬。淪陷前,九江是長江上的重鎮,全國著名的商業城市。1938年以後,它淪為了一座沒什麼人關注的小城,80餘年過去,仍未能回到之前一半的地位。

日寇侵占九江,不僅對這座城市,也對江西省,帶來了特別深遠的影響。或者有的讀者會問:同樣是被日寇占領,為什麼武漢、蕪湖這些城市都能恢復甚至發展,而九江卻一蹶不振,幾乎是被打斷了脊樑?這一問題若展開了說就太長了,以後筆者會為此寫篇文章進行分析。請相信筆者對九江近代史研究後的判斷:1938年7月26日,日寇侵占九江,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對這座城市傷害之大,持續時間之久,幾乎無法估量。

1938年7月26日,是九江城從繁榮走向衰落的歷史性轉折。

1938年7月26日,是九江城百年最大之辱。

寫到這裡,筆者以為,九江市每年鳴響防空警報的日子,不一定在「九·一八」,而應當如同武漢、福州這些城市一樣,在淪陷日拉響警笛,以提醒這座城市的每一個人,勿忘國恥,勿忘城辱。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45cec8bbe1f0b5c8111deb78ad831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