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 紀錄片《文脈春秋·九江》全評述二:古城篇

2023-12-18     馮曉暉

原標題:CCTV-1 紀錄片《文脈春秋·九江》全評述二:古城篇

2023年12月6日,大型紀錄片《文脈春秋·九江》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以其優秀的製作成為近年來少有的九江城市文化宣傳片,引發了廣泛的共鳴。作為節目的參與者之一,筆者對該片的創作背景、內容和製作過程有一定了解。本文將分段展示該片的視頻與劇本,以個人視角對影片做進一步解讀。全文較長,將分為多篇發布。

聲明:本文以歷史文化研究為基點,以及宣傳九江城市形象為目的,歡迎轉發。文中所使用的視頻與劇本由央視主創人員提供,禁止任何個人與機構以商業目的使用。

續前篇(CCTV-1 紀錄片《文脈春秋·九江》全評述一:江城篇)

04 老城·鎖江樓塔

劇本:

中秋節前夕,一群愛好漢服的年輕人在九江開展「快閃」活動,鎖江樓塔是其中一站。

地名字幕:九江 鎖江樓塔

這些年輕人身後的鎖江樓塔是九江城的地標建築。塔高25.26米,自明代建成以來,長時間內是這裡江邊最高的建築,往來的船隻遠遠地看見鎖江樓塔就知道九江城到了。

很難想像,這座高聳的鎖江樓塔曾經嚴重傾斜。1938年侵華日軍溯江西上,連發重炮轟擊九江,鎖江樓塔不幸中彈,致使塔身傾斜,塔頂距塔中心線偏離曾超過1米。

遊客:因為越到上面越窄,所以這個樓梯也越來越陡,稍微小心一點。

好在如今鎖江樓塔已被妥善地糾偏回正。人們又可以安全地登臨塔頂,一覽大江蒼茫。鎖江樓塔的名字寄託著人們美好的願景,希望它能夠鎖江鎮水,護佑一方平安。

【保護成果】信息字幕:2013年 鎖江樓塔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2000多年的城市歷史中,長江水患一直困擾著九江。為避水患,九江人往往擇高地而居,歷史遺蹟也就在一些城內坡地區域更好地保存下來。

評述:

九江城內的古蹟,明代之前的僅余鎖江樓塔和大勝塔兩座,其它都是清末、民國重建的。大勝塔高42.38米,但鎖江樓塔建在回龍磯上。兩座塔塔尖的絕對海拔哪個更高,錢導問過,我也答不上來。影片中說的鎖江樓塔「長時間內是這裡江邊最高的建築」,CCTV紀錄片的嚴謹性可見一斑。

本片導演錢敏傑、執行與後期統籌王喆嚴謹的工作態度可以用「變態」二字來形容,他們細究影片中每一句話的準確性,必須找到最權威的史料為佐證。片子播出,他們也成了半個九江文史專家。吐個槽,面對他們永無窮盡的考證檢索,我都快被逼瘋了。

05 老城·庾亮南路

劇本:

在九江,有這麼一片街區,占地面積僅0.37平方千米,卻串連起了眾多的歷史遺蹟:始建於南朝的大勝塔和能仁寺,開辦於清末民初的同文書院和生命活水醫院,以及從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修建的居民大院。古代、近代、現代的歷史共同層積在這片叫做庾亮南路的街區之內。

地名字幕:江西 九江 庾亮南路歷史文化街區

用這樣的高空視角看自小生活的街區,對饒思源來說,是很新鮮的體驗。年近八旬,自學無人機拍攝,這位老人緊跟時代潮流。

人名字幕:九江居民 饒思源

饒思源:我12歲之前一直生活在這裡,記得小時候長江發大水,城市裡很多地方都淹了,但是我們這一塊沒事,安然無恙,因為這一片街區在九江裡面算是地勢比較高的。

評述:

我和饒老師是忘年交。他的父親在解放前後任職於生命活水醫院,是醫院創始人裴敬思的學生。饒老師在醫院歷史研究方面頗有建樹。

饒老師說,攝製組在醫院拍攝了兩天,但影片最終並沒有出現醫院內部的鏡頭,也沒有對它多提兩句。可以理解,畢竟這是家美國教會興建的醫院。

紀錄片製作就是這樣,主題有調整,劇本會重寫,審閱有意見,構思要多元,所以就會一次次飛赴拍攝地,積累海量的鏡頭,但最終成片只有這麼長,每個參與者都會覺得意猶未盡。

庾亮南路街區,以晉代九江地區主政官庾亮命名。千年以來,這裡積累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形成了一片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的獨特街區。

傍晚,庾亮南路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擁擠的時刻,這裡聚集了幾所學校,每當放學,孩子們青春的氣息在老街上撲面而來。

地名字幕:九江市同文中學

在庾亮南路這所叫做「同文」的學校內,高歌正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帶領隊員們備戰周末的足球賽,他是這所百年名校的體育老師。

高歌的家族史可以說就是學校歷史的縮影。

人名字幕:九江市同文中學教師 高歌

高歌:從我外祖父這一輩開始,我們祖孫四代人都在這所學校裡面工作、生活和學習。我們這所學校成立於1867年,包括了小學、男中、女中,後來還一度成為一所大學,那麼不管如何變遷,作為一所學校的歷史它從來沒有中斷過。

置身庾亮南路街區,仿佛在歷史與現實中穿梭,古老的建築今天依然行使著原有的功能,過往的城市歲月與當下的鮮活日常一脈相承。

評述:

本片找到的高老師,祖孫四代在同文教體育,拍攝的還是男生女生共同參與的足球訓練,這是抓住了歷史脈絡,選取其中的典型人物。

同文中學是江西最早的教會學校之一,也是江西現代體育的發祥地,尤以足球運動為代表。足球由駐紮在租界的英國水兵帶上江岸,他們在同文租場子拼殺,使這項運動在九江紮根,再向江西腹地擴散。

江西最早的足球隊誕生於同文中學這座操場,方誌敏、饒漱石等人都曾在球場上奔馳,並以此聯絡同學,組織學運。同文足球隊在華東、華中地區比賽中獲得過很好成績。

引領江西百餘年,足球是九江人的血性與驕傲。當年,九江的男子足球很強,女子足球更強。

06 老城·街區保護

劇本:

陳喜榮:大家好!來晚了,不好意思。

2017年,庾亮南路街區保護更新工程開啟,居民們眼見著原本擁擠的老街區內逐漸開闢出了休閒活動場地。

人名字幕:九江居民 陳喜榮

陳喜榮:以前很多的時間就是在自己家裡面吹一吹,現在我們就是街區公園的活躍的一分子,大家都非常開心。

【保護成果】信息字幕:2013年 同文書院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獲得開敞空間的不僅是居民,還有街區里的各處文物建築。

【保護成果】信息字幕:2013年 大勝塔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南燕:把這兩個建築拆除,把整個的歷史建築透出來,還以它原始的面貌和尊嚴。

人名字幕:九江市建築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江南燕

隨著保護更新工程的推進,建築設計師江南燕從新人成長為了團隊負責人。她和同事們讓這些文物建築「重見天日」,再次成為街區里醒目的地標。

居民:這是(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東西。

原來奶奶小時候家裡也是用這個打水。

歷史有來處,也有去處,庾亮南路街道兩邊的牆壁也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窗口,九江的城市記憶在點滴間留存。

評述:

九江於2022年3月28日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值得驕傲。或許您不知道,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評選始於上世紀80年代,九江就已開始申報,但拼搏了40年才拿到手,是全國第140位獲得這項稱號的城市,您還覺得驕傲嗎?

錢導告訴我,《文脈春秋》欄目的備選城市有多次調整,但九江開始就被定為第一批。這座城市的歷史價值和地位,無人能質疑,但這座城市以前對老街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太應該被詬病了。

所幸的是,近些年來住建部門加大了保護與修復的力度,庾亮南路街區保護更新工程是其中最大的亮點,它凝固了城市的記憶,也是九江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撐。如今,大中路保護更新工程正在進行,希望它能做得更好。只要認真做,什麼都來得及。

順便透漏個小秘密,庾亮南路文化牆的設計者是畫家饒國安和文史專家張廷。那些老物件,大多是他們從北京潘家園淘來的。老票據是真的,那是張老師的收藏。

未完待續。

大型紀錄片《文脈春秋》第一季正在CCTV-1重播,周一到周五每晚22:30,九江篇將於周五(12月22日)播出,敬請觀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1932a237ad0f95ec9c23c6e330b6e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