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的背後,
是精神的貧瘠。
作者:洞見·岑知
1
「如果每天身上的打扮加在一起沒有8位數,我肯定是不出門的。」
「現在家裡邊在(北京)星河灣還有7套房,最大的一套991平方。」
這是坐擁百萬粉絲的網紅「王紅權星」,在公開場合說過的話。
然而這個「富得流油」的大網紅,最近被國家整治了。
各大社交平台封禁了王紅權星的帳號,通過各類炫富視頻走紅的他,現在已經查無此人。
和他同一賽道的「柏公子」、「鮑魚家姐」也未能倖免,連帶著他們各類炫富日常,都銷聲匿跡。
一夜之間,很多和他們有過交集,或者同類型的主播,噤若寒蟬。
對於他們的封禁,很多人覺得「乾得漂亮」。
這並非仇富。
腳踏實地賺錢的人,會獲得別人的尊敬。
靠無底線的「炫富」,吸引一波流量之後,開始收割流量,才讓人反感。
王紅權星近半年直播帶貨銷售額過億,最便宜的是單價2塊的柔巾。
「富」可能是假的,想割普通人韭菜的心卻是真的。
這就是很多炫富博主的套路。
可那些展示出來的紙醉金迷的生活,不管是真是假,對大眾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實實在在的。
它讓踏實努力的成年人自我懷疑,產生焦慮情緒。
讓無數青少年價值觀扭曲,催生金錢至上的心理。
當浮躁、急功近利充斥著人們的日常,當勤勞肯干不再被推崇,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
2
想起了網上很火的一組圖片。
舊社會,沒錢的人身前放著碗,坐在街邊乞討。
新時代想出名的人身前架著手機、補光燈,坐在街邊、在地下通道對著網絡那頭的打賞千恩萬謝。
近百年過去了,歷史竟然驚人地重合了。
這就是網紅文化盛行,當前直播行業的現狀。
誰都幻想一夜成名,金錢、名利紛至沓來。
哪怕千萬人中只有極少數倖存者,也擋不住大眾嚮往的心。
郭有才爆火之後,菏澤南站一夕之間熱鬧非凡。
除了聽郭有才唱歌的普通粉絲,還有從全國四面八方趕來的主播。
有女主播穿著性感服裝,在鏡頭前搔首弄姿;有外賣小哥掛起了不接單的牌子,有代駕司機放下了手裡的方向盤;甚至連賣西瓜的小販也掛起了手機……
他們希望在郭有才潑天的流量里,分一杯羹。
但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噪聲擾民。
周邊學校的孩子們,上著課都能聽到嘈雜的音樂和吶喊聲,即將參加各類考試的學子,更是深受其害。
喧囂的音樂,浮躁的人心,扭曲的價值觀,這場流量的狂歡早已從網絡世界蔓延到現實生活。
菏澤南站緊急叫停了這種瘋狂表演,禁止直播。
從沉寂到爆火,再到冷清,只用了12天。
太多人覺得可惜,認為菏澤沒能接住這潑天的富貴。
可這種壯士扼腕的魄力,何嘗不是一種對流量的警惕和清醒。
全民直播的背後,又何嘗不是一種娛樂至死的反映?
哪裡有流量,哪裡就有一堆人蜂擁而至。
靠勤勞的雙手改變命運不再受推崇,取而代之的,是幻想通過直播一夜翻身。
於是那些吸睛的、刺激的、媚俗化的表演大行其道,迅速抓取大眾的眼球。
浸淫在那些表演中的看客,在一次次的挑逗和刺激中,逐漸喪失追求高層次快樂的動力。
說它是精神鴉片,並不為過。
3
科學家曾用小白鼠做過一個實驗。
將一個極小的電極植入小白鼠大腦某個區域,然後用電擊刺激這個區域。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小白鼠對此產生強烈的快感。
科學家在小白鼠身邊放置了一個槓桿,只要按壓槓桿就會被電擊。
而小白鼠發現槓桿的作用後,每天瘋狂按壓,長達15~20個小時。
這期間小白鼠廢寢忘食,直到精疲力竭死亡,才停止瘋狂按壓的動作。
在流量至上的社會裡,許多人正如這瘋狂的老鼠。
當你看著網絡上的帥哥美女發花痴,當你在各種扭動的腰肢中尋找滿足,當你短劇中尋找爽感,就如同給大腦套上電極。
越是沉浸,越難逃離。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道:
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繁瑣的世事之中,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人們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變得被動和自私,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繁瑣的世事之中,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我們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娛樂至死的背後,是精神的貧瘠。
首先,它會讓你過分關注無聊信息,失去對嚴肅話題的關注度。
不知從何時開始,熱搜上充斥著娛樂明星的八卦。
人們在「瓜田」里花費大量時間討論、爭執,消耗自己的時間,卻對嚴肅議題置之不理。
正如路遙說的:
人們寧願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
其次,它讓你習慣接受「短平快」內容,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博主@機智的娜娜說,自從看了直播和短視頻之後,兒子開始習慣「短、平、快」式的快感投喂。
他不再有耐心看動畫片鋪墊的劇情,不再願意慢慢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變化,而是直接快進到高潮或結局部分。
長時間放任下去,孩子很可能徹底失去耐心閱讀長文的能力。
而成年人,越來越多人沉浸在「碎片化」閱讀中,難以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
人們對熱梗了解得越多,運用得越熟練,就離深度思考越遠。
娛樂至死最終的走向,就是價值觀扭曲,一切以金錢為導向。
某教育機構曾對北京各小學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80%的小學生長大以後想當網紅。
《95後迷之就業觀!》大數據報告顯示,54%的「95後」希望畢業後成為主播或網紅。
生活光鮮亮麗,又能賺錢,這就是他們選擇的理由。
《法治日報》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不分晝夜,不分地點地直播,其中不乏性暗示和擦邊球內容。
一位在內蒙古上大學的女生孫涵(化名),因為一段舞蹈在網上獲得關注,簽了機構。
起初流量不錯,但很快就進入瓶頸期。
運營指導建議她:穿低胸衣和短裙,在深夜和凌晨直播,並設計一些擦邊動作。
她照做之後,流量確實起來了,卻收到大量騷擾信息。
類似這樣的大學生主播,在某平台每天都有上百個。
這是一場個人的危機。
通過低俗的方式吸引來的流量,又能持續多久?下一次,是不是要更刺激的畫面才能保持熱度?
更是整個社會潛在的危機。
如果一個個多年苦讀的社會棟樑,放下尊嚴,放下羞恥,用身段、用顏值吸引看客,換取打賞。
那麼,十年寒窗的意義何在?
如果在鏡頭前扭幾下就能飽受吹捧,所有人都將名和利當成唯一追求。
那麼,教育的意義何在?
如果年輕人將娛樂至死當成目標,那麼先輩們浴血奮戰的意義何在?
有人戲謔地說:那些大的命題,和月薪3000的我有什麼關係?
這,就是娛樂至死最大的負面影響。
對社會事務失去嚴肅思考和理智判斷,對個體與集體的關係盲目切割,被浮躁輕佻的文化環境包裹,成為無知又無畏的理性文盲。
抱持這種想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就無從談起。
羅翔老師說過一句話:
當你沉迷於低級的快樂,你其實沉迷的是屬於動物層次的快樂,你卻忘了人類所應該有的快樂。
當你沉迷於低級的快樂,你其實沉迷的是屬於動物層次的快樂,你卻忘了人類所應該有的快樂。
而這種快樂,就是一個人應該有更高的目標和追求。
4
享譽世界的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參加過一個比賽。
他上場後卻發現樂隊演奏的樂曲很不和諧,好像哪裡出了問題。
他以為演奏人員出錯了,要求重奏一次。
結果第二次還是一樣。
評委表示:樂譜沒問題。
很多參賽者聽到這樣的回答,都以為是自己錯了,不再發表意見。
只有小澤征爾大聲重申:一定是樂譜有問題。
評委們給予了他熱烈的掌聲,並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一場考驗,只有保持獨立思考,並勇于堅持自己的意見,不隨波逐流的指揮家,才能被稱為一流指揮家。
在這個娛樂至死、信息爆炸的年代,我們正需要這樣的思維方式。
不被垃圾快樂消磨意志力,不被海量信息搶走寶貴的思考能力,更不要被扭曲的價值觀同化。
胡適給北大畢業生演講時,曾引用的禪宗的一句話:
「達摩東來,只是要尋找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熱點新聞滿天飛,人們主動或被動地捲入一場場狂歡時,更應該明白這句話的珍貴。
這個時代,隨波逐流的人太多,清醒思考的人太少。
願你於浮躁的塵世中不人云亦云,守腦如玉,也守心如玉。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