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1
記者艾薇曾在一篇文章中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30歲那年,她在某媒體公司任職,擔任運營中心副主任,負責給公司拉廣告和贊助。
一次,她遇到了一位很難打交道的廣告商,這人也是公司最重要的客戶。
為了拿到訂單,她經常熬到深夜,力求把方案做到無可挑剔。
可方案改了十幾遍客戶都不滿意,一次次地被打回,這讓她既委屈又憤懣。
在一次現場溝通中,對方又開始挑方案中的毛病。
艾薇一邊聽著,一邊想到自己辛苦的付出,既生氣又委屈,最終忍不住一拍桌子,吼道:
「如果您真的對我們不滿意,你可以找別的媒體合作!」
結果客戶聽完,立即終止了合作談判,當場就離開了。
很快,領導就把她叫到辦公室問責,直言由於她的「不成熟」,給公司造成了很大損失。
因為肆意宣洩負面情緒,她不僅被扣除了年終獎,還遭到降職降薪處理。
現實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不順。
尤其中年以後,生活壓力撲面而來,處在焦慮緊繃的狀態下,人很容易就陷入不良情緒中。
總是任由負能量肆虐,只會讓自己付出慘痛代價。
作家許可說,影響你收入的,90%是你的情緒。
稍微遇到不順,就衝動上頭,盲目宣洩不滿,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加劇衝突。
久而久之,你的人生就會充滿各種矛盾,最終影響你的事業,堵死你的財路。
不穩定的情緒,就是你賺錢最大的障礙。
2
網上看過一個感觸頗深的段子:
在生活與工作中,你會溝通,加10分;會合作,加20分;會開拓資源,加50分;
但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好意思,扣100分。
在生活與工作中,你會溝通,加10分;會合作,加20分;會開拓資源,加50分;
但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好意思,扣100分。
財經作家牛文,說過他朋友林海的經歷。
林海自打畢業後,換了好幾份工作,快30歲了,兜里還沒攢下什麼錢。
癥結就在於他情緒波動特別大。
剛開始他在一家設計公司上班,總監非常嚴厲,動不動就斥責手下的員工。
由於擔心被批評,林海每天都戰戰兢兢,非常焦慮。
有一次,總監說了他幾句,他一下就心態破防了。
一連好幾天,他都狀態低迷,同時還精神內耗,經常胡思亂想:領導是不是對我不滿意?我真的勝任這份工作嗎?
由於沉浸在失落、沮喪的情緒里,他根本無心工作,導致在業務上頻頻出錯。
結果招來了更多的批評。
幾個月後,他就揣著滿腹的委屈,向公司提出了離職。
此後他嘗試過很多工作,但每做一事,每干一行,他最終都陷進負面情緒的泥淖里。
直到如今,他仍一事無成。
美國作家約翰·斯坦貝克說過:「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
人到中年,總有數不清的不如意。
那些挫折,難免讓人心生畏懼,焦慮到不能自已;那些現實磋磨,也會讓人悲觀消極,在挫敗感里倒地不起。
可生活的刁難不會停止,總是被負能量消耗,只會讓自己失去翻身的能力。
一旦你被情緒奴役,人生也就會慢慢走向困頓。
3
有一年,巴菲特犯下嚴重錯誤,創下了他擔任總裁以來的最低營收。
在致股東的公開信上,他自我反省道:
「市場需要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決策,並迅速採取行動時,我卻陷入了情緒的波動,導致決策失誤。」
在他的投資理念里,保持情緒穩定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無論是受了委屈,還是遭到挫折,如果只顧著與情緒做糾纏,事情只會越來越糟。
只有擺脫情緒的枷鎖,才能把財富裝進口袋裡。
撰稿人李越,有回加班到凌晨兩點,累得澡都來不及洗就癱在了床上。
正準備休息,老闆卻突然發來郵件一頓狠批,說他最近工作不用心。
李越非常氣憤,立刻跳起來給老闆回郵件。
一邊痛陳自己每天有多拚命、多努力,一邊抱怨工作有多辛苦……
寫完郵件,他卻猛然間冷靜了下來。
他開始反問自己:「這些話有用嗎?能讓我改變現狀嗎?」
想了想,最終李越把這些話全刪掉,只回了一句話:我會儘快整改。
之後他開始反省自身的問題,並加以改進。
很快,他就在下一次考核中得了雙A,不僅級別提升了,工資也翻了一番。
稻盛和夫《干法》一書中說:
「成功不要有無謂的情緒,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先把事做好。」
情緒是emotion,行動是motion。
人到中年,你每多一分鐘沉浸在情緒泥潭裡,就少一分鐘來解決實際問題。
修煉好情緒,排除負能量的干擾,你才能幹好工作,賺取財富。
4
位元組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曾表示:
「無論做什麼,最專注且高效的狀態,就是不太激動,也不太鬱悶。」
中年以後的生活,多的是各種麻煩和問題。
你越是焦躁、失控,越容易走向失敗;只有穩住自己,你才有機會逆風翻盤。
那些成功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明白結果比情緒更重要。
作家李尚龍曾講過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從事攝影工作,由於行業不斷內卷,剛工作時事業久久都沒有進展,工資也很低。
同期入職的人整日愁眉苦臉,他們經常抱怨環境,憂慮未來,工作也沒精打采。
但朋友卻與眾不同,無論遭遇什麼,他都一臉平靜。
領導安排任務,再苦再累他從不抱怨,而是埋頭兢兢業業地幹活;
受到批評和質疑,他也從不爭辯或反駁,而是及時調整。
當別人都在唉聲嘆氣時,他卻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
那會很多同事都戲稱他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人」。
就這樣過了幾年,其他人有的不堪忍受逃回老家,有的仍在抱怨中苦苦掙扎。
唯獨這個朋友,得到了升職加薪。
再後來,他憑藉出色的技術,在一次攝影大賽中獲得30萬獎金。
不管做什麼,他都不帶情緒,一心專注前行,這才讓他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沒有雜七雜八的情緒,他也就沒有了任何弱點。
當你不再受制於那些無謂的情緒,現實的挫敗、壓力,就會變得風輕雲淡。
中年以後,活得冷漠一點,你方能承受各種鍛鍊和痛苦。
也只有如此,你才能收穫最快的成長,享受更高的收入。
財務專家錢自嚴說,真正能賺到錢的人,永遠都只帶腦子,不帶情緒。
懂得克制自己,你才能穩住生活局面,經營好人生。
中年以後,別讓情緒成為你賺錢的絆腳石。
學會戒掉情緒,凡事保留三分冷靜七分清醒,少點失控,多點理性。
當你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聚焦於目標,財富自然會源源不斷地向你匯聚而來。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