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賺錢,就是借力、借智、借勢

2024-09-17     洞見

看過一張漫畫。

再厲害的人,一味埋頭蠻幹,累死累活也只能換來基本的溫飽。

真正會賺錢的人,會把精力用在思考上,尋找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或是在人群中借力,或是向高人借智,甚至向時代借勢。

金融學家唐涯在《錢從哪裡來》中說:

財富只是結果,它的背後其實是一連串關於人和資金的正確決策。

懂得以外界之力加持自己,你會以最小的代價,收穫豐厚的成果。

01

借力

《上金谷文集》中記載了一個商聖范蠡賣馬的故事。

春秋時期,北方馬便宜,南方馬貴。

范蠡打算去北方買馬,運回吳越來賣。

但是路途遙遠,馬群目標太大,在路上容易遭遇盜賊。

如果再雇一些壯士隨行,這樣一趟下來,就賺不了多少錢了。

後來,范蠡打聽到一個叫姜子盾的人,在做布匹生意,需要把布從北方運往南方。

這個姜子盾是北方巨商,經營多年,有一條安全的商路。

范蠡就去找姜子盾,表示自己可以免費幫他把布匹運到南方。

姜子盾一聽,還有免費的馬匹可以使用,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於是,范蠡和姜子盾一起,安全回到了吳越。

藉助姜子盾的商隊,一路上不用僱人和花錢打點關係,范蠡獲利不少。

而姜子盾因為節省了運費的開支,也大賺一筆。

此後,兩人經常合作。

現代社會學中有個理論叫作「零和博弈」。

即在嚴格競爭下,總有贏家和輸家,一方的收益就是另一方的損失,收益和損失的總和永遠是零。

就像一張餅子,就那麼大,他多拿一些,你就少了一些。

不少人便陷入你輸我贏的惡性競爭中。

但賺錢不是,賺錢是一座龐大的金山,是可以共利共贏的。

《窮爸爸,富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就曾問一位落魄的年輕人:

「如果給你一個只允許開採3天的金礦,你會怎麼做?」

年輕人表示他寧可不睡覺,也要儘可能在3天內挖到更多的黃金。

清崎搖了搖頭說:

「如果我是你,我會把金礦分享給更多人。

藉助他們的力量,哪怕我只收10%的抽成,所得佣金也會遠超我獨自淘金的收益。」

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

一個人能力再強,能做的事情也有限。

古往今來,能賺大錢的,都懂得優勢互補。

02

借智

《繁花》中的阿寶,一開始只是個混跡於街頭巷尾的小人物。

他不甘平凡,想要做外貿,賺大錢,卻沒有門路。

直到他結識了爺叔。

爺叔是曾經的股票高手,金融大鱷,股票期貨外匯樣樣精通。

他教阿寶怎麼贏,也教阿寶怎麼輸,教阿寶市場的規律,也教阿寶生意場上的道理。

在爺叔的指點下,不到三年,阿寶就從一個老城廂小攤販,蛻變為黃河路寶總。

正所謂,自行一百步,不如貴人扶一步。

只會低著頭苦幹,反而會越忙碌越貧窮;懂得向高人借智,才能搭上致富快車道。

看過一個故事。

有個人給一位商業大咖當了十多年的助理。

辭職那天,上司感念他數十年來的兢兢業業,便準備了200萬作為退休金獎勵給他。

但是助理卻拒絕了。他說:「在您身邊這麼多年,一兩千萬我還是有的。」

上司很是詫異:你怎麼會有這麼多積蓄?

助理回復道:「我跟著您參加會議,聽您分析市場形勢,學您投資理財。漸漸地積累到現在,也有了一筆不少的資產。」

跟著千萬賺百萬,跟著乞丐會要飯。

賺錢這件事,悟不透底層邏輯,搞不清行業門道,無異於盲人摸象。

猶太人有這樣一個理念:要想變得富有,你就必須向富人學習,在富人堆里即使站一會,也能夠聞到富人的氣息。

擺脫貧窮思維最好的方式,就是學富人的思維和手段,借高人的智慧和經驗。

在模仿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做事方式,不斷刷新自己的賺錢理念。

這樣的良性循環,能讓我們少踩坑,多避雷。

03

借勢

農民種地,一定會踩准二十四節氣中某個節點。

驚蟄,借雷暴春耕;穀雨,借雨水插秧……

播種不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而是時機恰當才好。

人生也是如此。

在不合適的時機做事,多半事與願違,懂得把握時機,才能借勢躍遷。

作家馬銀春講過一對兄弟。

兩兄弟共同經營一家服裝公司。

十幾年前,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哥哥一下子就看到了商機,提議縮減門店數量,分出一部分資金,搭建電商平台。

弟弟卻認為哥哥異想天開,那個時代很多家庭還有電腦,在網上購物的肯定是少數。

兩人不歡而散,哥哥獨自進軍電商行業。

當時有政策推廣,有平台扶持,不出半年,哥哥就把產品推向了市場,

弟弟則躊躇不決:電子商務畢竟不是面對面生意,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等哥哥在全國建起龐大的行銷網絡,弟弟依舊在原地打轉。

我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時機,便是成事的首要之重。

風來,豬也能飛上天;風不來,大鵬也只能望洋興嘆。

那些真正能成事的人,都懂得順水推舟。

就像《繁花》,阿寶進階成寶總的路上,無一不是踩准了時代的風口。

股市興起時,他購入原始股,資產迅速增值;

國產品牌崛起時,他一手打造「三羊」品牌,賺得盆滿缽滿;

外貿勢頭正盛時,他成立外貿公司,拿下一筆筆大訂單。

《說苑·建本》里有言:魚乘於水,草木乘於時。

候鳥藉助氣流,南北遷徙;海魚藉助洋流,東西遊弋;葡萄藤藉助木桿,盤桓而上;蒲公英藉助清風,繁衍生息。

很多事情,只靠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

但是在時代的風口之下,再難辦的問題,也有輕鬆化解的途徑。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善於借勢,才能更好打破命運桎梏,實現人生的逆襲。

漢末三國時期,孫吳開國皇帝孫權說: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善於借力,才會實現共贏;借智而行,才能少走彎路;借勢而上,才能乘風破浪。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53ddccd07ed91a4528b81180dfaa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