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推薦:18件小事,提高你的樂商

2023-10-21     洞見

原標題:哈佛大學推薦:18件小事,提高你的樂商

哈佛大學推薦:18件小事,提高你的樂商

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

作者:洞見July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哈佛大學任教時,發現了樂商與習慣的關係。

樂商是指一個人保持好心情、變得樂觀的能力。

他認為,人的心情和日常行為息息相關。

習慣好的人,對快樂的感知更強,幸福感也更高。

通過觀察學生的生活方式,他總結出18件小事,用於提高人獲得快樂的能力。

今天我將其分享給大家,你的習慣變好了,心態也會變得積極,哪怕生活依然很難,你的內心也能充滿陽光。

1

2023年5月,哈佛大學現任校長勞倫斯·巴科發表了一段關於感恩的演講:

「感謝那些給過我從未想過機會的人;感謝那些讓我肩負重任的人;感謝那些幫助過我的人……

我感謝你們每一個人,因為你們一直是希望和樂觀的源泉,擔任你們的校長是我一生的榮幸。」

在他看來,人生的每一段際遇都值得感激。心存美好,自己也會被快樂包圍。

作家劉迎軒曾說:「生命是一種回聲,當我們學會了欣賞和感恩,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

懷一顆感恩的心,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溫暖。

散發內心的善意,生命也會回饋給你無限的正能量。

對遇見的所有人道一聲感謝,懂得感恩,你才能活得輕鬆和自在。

2

你認為,影響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錢?名譽?社會地位?

都不是!

哈佛大學曾對724名男性,做了長達75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

真正決定我們幸福指數的,是優質的人際關係。

人這一生,除了父母兄弟外,朋友就是對我們影響最深的人。

和幽默的人在一起,你的壞情緒都會被化解;

和快樂的人在一起,你的生活也會充滿歡聲笑語。

好的朋友就像一隅凈土,能在喧囂的社會中,為你提供心靈的棲息地。

能與歡喜的朋友相伴,就是人一生中最大的幸事。

3

網上曾有人問:「當人不開心時,做些什麼能讓心情變好?」

有個回答是:「讓自己保持微笑。」

心理學家施特拉克認為:經常做出露齒笑的表情,有助於人們產生積極情緒。

而經常微笑的人,不僅能治癒自己,更能給他人帶來溫暖。

渡邊和子曾說:「我們人類的使命啊,就是自己微笑著生活,周圍的人也會變得幸福。」

如果你感到不開心,不如就學著微笑吧。

你的笑容,就是你對大腦發出的快樂信號。

主動多笑笑,你嘴角上揚的弧度,也定能感動許多人。

4

心理學上,有一種共情效應,也被稱為移情能力。

指的是一個人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同時有研究表明,同情心越強的人,越懂得關心和愛護他人。

也往往更快樂、更自信,更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

張愛玲曾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生命中的每個人。

你給出的每一份愛,都會讓你的內心更加富足;

靈魂豐盈了,快樂自然會找上門來。

5

羅翔老師曾說:「人類所有真實的快樂,一定是恆久的努力。

你必須克服懶惰、克服急躁、克制你一蹴而就的妄想。

通過自律、克制、努力所實現的人生,才會令人擁有持續的快樂與平和。」

人生中高級的快樂,無一不與學習有關。

不斷了解世界的發展,與時代共舞,這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巴菲特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地看報紙,聲稱「我的工作就是閱讀」;

富蘭克林擅長鑽研和發明,沒有一天停止過學習;

比爾·蓋茨輟學後仍堅持讀書,用書籍成就了自己……

這些優秀者無一不熱衷學習,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堅持終身學習的人,才能著眼未來,享受延遲的滿足。

而擁有的知識越多,人也越有底氣,去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

6

作家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

「人天生就有著趨利避害的本能,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逃避。

但問題不會憑空消失,你越是畏懼,越會在害怕失敗中內耗自己,最終活得痛苦而焦慮。」

真正的高手,從來不會讓情緒裹挾自己,而是有問題解決問題,有挑戰迎接挑戰。

在直面困難的過程中,搞定難題,化解憂慮,內心自然會得到滿足。

經驗豐富了,你就知道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熟悉了人生的規則,你就能不憂不懼,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難題。

7

《等一朵花開》中說:成功只有一種,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背負著俗世的責任,人免不了為生活汲汲營營。

但在柴米油鹽之外,還應該有讓你熱血沸騰的浪漫。

花些時間去做自己熱愛的事,別讓自己的人生留遺憾。

熱愛寫作你就馬上坐在桌前,當你寫下第一行字時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熱愛旅遊你就背起行囊出門去,當你走在路上你的心情就已經變得不同。

想做什麼就立刻行動起來,因為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就是現在。

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去過活力滿滿的生活。

做自己熱愛的事,你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8

都說,人生是個舞台,我們都是台上的角色。

身為孩子時,我們要照顧父母的起居;

身為伴侶時,我們要負責對方的生活;

為人父母時,我們要養育自己的孩子。

我們輾轉在不同的身份中,盡職盡責,可到頭來,卻忘了好好愛自己。

不妨抽點時間,忘掉所有的角色,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因為你自己,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重視自己的感受,體諒自己的辛苦,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只有愛自己,才是保持終身快樂的秘訣。

9

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地球上如果沒有人類,只有植物和動物,那麼仍會有過去和未來存在嗎?」

有個回答說:

「生物是沒有時間概念的,它們唯一知道的就是竭盡所能活在當下這一刻。」

我們作為智慧生物,之所以活得心累,往往就是被思維帶偏。

不是在回憶中痛苦,就是在嚮往中忐忑。

但過去的遺憾已經沒法改變,未來也僅僅存在於期待之中。

唯有活在當下,我們才能感受到真實的喜怒哀樂。

享受生命本身,我們才能獲得愉悅的體驗,不錯過美好的每一刻。

10

冥想在心理學中,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

它可以讓大腦進入深度的寧靜狀態,從而使心靈獲得平靜與祥和。

主持人樂嘉曾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患上焦慮症。

為了尋求治癒,他開始練習冥想。

他每天都會花30分鐘來打坐,在思緒神遊的過程中,他的內心也逐漸變得平靜。

他在節目中坦言,每次冥想完畢,他都會覺得內心輕快,心情也明朗了不少。

正是在不斷的冥想中,他擺脫了負面情緒,變得更加開心和自由。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跋涉,我們難免會感到壓力和疲憊。

心中太過壓抑時,不妨坐下來進行冥想。

放空自己的腦袋,任由思緒飄蕩,心中沒了掛礙,心情自然大好,

11

關於為何要學會寬恕,王爾德回答說:

「因為一個人不能永遠在心中養一條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靈魂的園子裡栽種荊棘。」

如果一個人傷害了我們,我們放下仇恨,那麼傷害可以就此終止。

但如果我們日日回憶,時時悔恨,那便是把自己困在痛苦的牢籠中。

很多時候,不是壞人需要原諒,而是我們需要救贖。

忘記該忘記的,你才能清除內心的負累,輕裝上陣;

原諒該原諒的,你才能從痛苦中解脫,讓心情變得明朗。

心懷寬容,其實就是放自己自由;練習寬恕,你才會真正變得洒脫。

12

我們這一生,一定有過不同類型的朋友。

在酒桌上觥籌交錯的是酒友,在牌桌上呼風喚雨的是牌友;

湊單吃飯的是飯友,結伴旅遊的是旅友……

但這些泛泛之交,盛不下你給的真心,也擔不起朋友的責任。

與之交往就只是在消耗你的精力,讓你愈加疲憊。

與其在不重要的關係中來回奔波,不如把重心放在能讓你開心的人身上。

與他們建立起深層的聯繫,彼此能交流柴米油鹽,也能分享喜怒哀樂。

當你的情感有了棲身之處,你才能享受到滿滿的幸福。

13

一個人的信用,往往就是他的名片。

但許多人只顧眼前的利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壞了自己的形象,丟了別人的信任,活得淒涼又悲慘。

唯有把信譽當門面經營,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收穫對方的尊重。

也唯有守得住承諾的人,才能活得磊落,獲得內心的愉悅。

李嘉誠曾說:

我生平最高興的,就是我答應幫助人家去做的事。

當完成這些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我生平最高興的,就是我答應幫助人家去做的事。

當完成這些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想要獲得別人的讚許,擁有好人緣,就必須重視自己的名譽。

言必行,行必果,當你的價值被認可,你就會得到真正的滿足。

14

人常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學會給予,首先獲益的就是我們自己。

贈予別人一束鮮花,我們也能聞到花朵的芳香;

送給別人一句讚美,我們也能獲得愉悅的心情;

對著別人散發善意,我們也能收穫別人的感激。

就像高爾基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給永遠比拿愉快。」

幫助人的快樂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比擬的。

多行善,多給予,你付出的一切都會回饋給你。

15

佛說人生有八苦,其中求不得、放不下這兩苦最為致命。

求而不得,便日日被不甘折磨;無法放下,便時時被執念控制。

但生命本就是由各種體驗交織而成,誰也無法屏蔽壞的結果。

況且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能有收穫。

放下對結果的執著,你才能真正獲得解脫;

用樂觀的心態去生活,命運就永遠對你無可奈何。

往後的日子,別太在意結局如何。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只需要享受過程,就能得到最大的快樂。

16

專注,被譽為最高級的快樂。

當人沉浸地去做一件事情時,腦中會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讓人感到身心愉悅。

投入的精力越多,人得到的滿足感也越強,從而進入一種正向的循環。

《山月記》中,講述了紀昌成為神射手的故事。

他在飛衛門下練習視物,常常盯著一隻蟲子一看就是一下午。

在這過程中,他感覺到眼前的飛蟲越變越大,內心止不住地欣喜。

於是他愈加專注,最終能把芝麻大的目標看成磨盤那麼大,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稻盛和夫曾說:「專心致志於一行一業,你的人生就會開出美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做好眼前的事,不被外界信息所影響,也不被花花世界所迷惑。

你定得住心,就一定能收穫令人驚喜的結果。

17

邱吉爾曾在演講中說,自己有兩個奉行一生的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永不放棄;

第二個原則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回頭看第一個原則。

在人生路上前行,誰都有在放棄邊緣掙扎的時刻。

但想要見到彩虹,就必須經歷風雨;

想要得到快樂,就必須扛過黑暗的日子。

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言放棄,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和持之以恆的勇氣走下去。

在努力的過程中,你會收穫源源不斷的快樂,堅持到底,你想要的未來也會如約而來。

18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間,我們總是習慣用價值衡量一切。

交朋友要看他是否擁有匹配的地位,談對象也要看他手裡還有多少財富。

看似是物化了別人,殊不知當你在權衡條件時,你自己也正被別人估量。

有本書中說,關係是有條件的,但愛是無條件的。

真心愛一個人,會欣賞他的優點,更會包容他的缺點。

付出了自己的真情,卻不求對方能給予同等的回應。

奉上自己全部的真心,只希望對方能過得更好。

這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和平靜,本身就是對自己的滋養。

面對真誠的關係,放下期待,別求回報。

在給予的過程中,你就已經得到了最純粹的快樂。

心理學大師羅傑斯曾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製造快樂的能力。

生活在繁雜的世間,我們難免會被瑣事糾纏,陷入壞情緒的漩渦。

但也有一些方法,能拯救我們的不開心,帶來心靈的慰藉。

多做這18件小事,掌握開心的秘訣,提高你的樂商,無論生活怎樣刁難你,你都能過得快樂而洒脫。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daa0f28987463ba773d69eafe647b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