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再現
莉莉是個活潑開朗的花季少女,卻不幸得了結腸癌,儘管如此她依然熱愛生活,樂觀、積極地配合治療。手術前醫生向她和家人說了手術的過程、時間和費用等事項,睡在手術床的那一刻,從莉莉說話語調和心電監護指標可以看出她還是比較緊張的,通過不斷的心理安慰和言語交談,莉莉漸漸地睡著了……
手術後莉莉復甦很快,拔掉氣管插管後的第一句話卻出乎了大家的意料,「我睡的好舒服啊,感覺睡了一天,沒有做手術一樣。」
醫生聽了後一臉「嚴肅」地說:「你這手術花了上百萬,能不舒服嘛。」
莉莉有點疑惑:「手術怎麼花了上百萬,手術前說了不是兩萬塊夠了嗎?」
醫生這時才說:「你睡的手術床就要70多萬呢,加上手術用的設備豈不是百來萬啦。還有我們護士幫你術中的護理、麻醉醫生鎮痛的技術,這些可都是無價之寶呢!」
莉莉這才明白過來,露出花朵般的笑容並連聲感謝。想到十年前做的闌尾手術又冷又痛,這次這麼大的手術卻舒適許多,深感醫療技術的發展快速和先進。
睡的舒服
正如文中所說,莉莉睡的手術床可比我們家中的床貴多了,雖然面積小了很大,但貴有貴的道理。
首先,手術床功能全面,基本能調節到手術所需的任何體位,藉助約束帶、托具輔助固定;
其次,一般進口手術床的床墊均採用記憶海綿,能吸收分解人體壓力,減少局部組織持久受壓,睡著自然舒服;
第三,還有一類特殊又實用的東西——凝膠墊,這種軟軟的體位墊已廣泛應用於臨床手術。
被戲稱為比一個醫生月工資還高的小小的凝膠墊由高分子聚氨酯彈性體構成,能最大限度分散壓力,維持患者體位的穩定舒適,並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壓力性損傷、神經損傷。
凝膠墊
如此多管齊下怎能睡的不舒適……
溫暖如常
很多人會覺得脫光衣服在手術台上肯定很冷,就和在家洗完澡光著身子出來一樣,其實不然。
現今的保暖和恆溫技術其實已經相當人性化了,輸入體內的液體是加溫過的,消毒液也是加溫過的,連沖洗液都是恆溫的,這些可不是商場買賣似的用錢換來的服務,僅僅是醫護仁者之心對於患者的仁愛罷了。
除此之外,手術環境溫度有嚴格的要求但又會根據患者個體情況不同設置;加溫過的毯子和加溫設備更不會讓人感到一絲冰涼。這些人性化措施都是基於手術團隊對低溫的重視,不讓患者病痛之餘再添刺骨的寒冷。
不覺疼痛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疼痛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徵,儘管疼痛是個人的主觀感受,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和耐受程度各不相同,但毫無疑問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
手術作為侵入性操作,必然會產生疼痛。如何才能做到大幅降低痛感甚至無痛應該是每個手術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了。
麻醉是一個專業領域,並不是簡單地讓人睡覺或者打麻藥,比如莉莉所做的手術需要全身麻醉,在術中需要鎮靜、鎮痛、肌松三種藥物持續供給,通俗講鎮靜就是睡覺,鎮痛就是解除疼痛,肌松是讓肌肉鬆弛以便手術順利進展。
那手術做完後藥效過了豈不是要痛?這時就輪到鎮痛神器出馬了——鎮痛泵。手術臨近結束時麻醉醫生會配好一定濃度的止痛藥物注入鎮痛泵內,將其與輸液端三通接口相連,術後患者若是感覺疼痛可以自行按壓泵上的按鈕,止痛藥物隨即沿管路進入體內並起效,一般可使用48小時,藥物用完後分離即可。
鎮痛泵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止痛措施可以依據綜合情況實施,比如在切口周圍局部注射止痛藥物以減少傷口痛感;肋間、腹壁神經阻滯可以作為早期術後鎮痛方式給患者帶來安慰。
看病不是買賣,醫護並非服務,身襲白衣必然想竭盡所能幫助患者解除病痛、恢復健康、預防疾病、回歸社會。醫療技術蓬勃發展,合理運用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療護效果才是健康無價的真諦。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