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只要一評價老槍,就是精度高,一提98K,精度高;一提三八大蓋,精度高;一提莫辛納甘,精度高;一提五六半,精度高......仿佛就六十年代以前的步槍都精度高,或者說沒有手槍握把的精度都高。甚至後來到了81,一提81,也是精度高。反倒是正兒八經的精度高的AR15倒是沒人提了,難不成,現代槍械還不如那堆老槍精度高麼?
這裡問題就是下面這幾點:
- 老槍精度比現在高麼?
- 老槍精度一定高麼?
- 老槍能當狙麼?
- 栓動步槍都能當狙麼?
老槍精度高這種事吧,怎麼說呢,其實栓動步槍這些,其實沒什麼太多能吹的地方。也就只有精度方面,能湊合吹一吹了。老式栓動步槍拆開,你會發現,除了槍機、槍管,沒剩啥了,就那幾樣東西。東西少意味著簡單,同時還意味著好不到哪去。現代的高精狙,雖然很多也是栓動,但是拆開之後零件可比老式多不少。
老式栓動步槍在製作上,其實也就在槍機上面下下文章,一戰二戰那會兒,槍機大體就那幾種,毛瑟、莫辛納甘、李恩菲爾德這幾款槍機,槍機沒問題的話,槍也就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剩下的要解決的就是機匣強度、抽殼上膛流暢度、裝填速度的問題。然後再在工藝、材料上面去找一下。至於精度方面,更多的其實要在彈上面去找一下。三八大蓋准,很大程度是得益於所用的6.5*50mm SR。
再不就五六半,五六半的精度都被神話了,甚至有不少人嚷嚷,要把五六半改成精確射手步槍。五六半這個東西,精度其實也就那麼回事。這把槍用的7.62*39mm槍彈就是個先天不足,相比較M14的7.62*51mm,五六半的槍彈又短又粗,彈頭也是短粗短粗的,飛行阻力大,彈頭也比M14的輕,初速度還比M14低,這一系列下來,導致的就是彈道性能不好,說直接點就是彈道比較彎曲。
同理,五六衝、81這些槍的精度,也是極其受限於子彈性能的。相較於AK,81的精度是要好得多,但是卻是從結構上找的精度。具體是換了個短活塞,將中心移動幅度降低,又設置了氣體調節器,避免AK那種過量導氣,同時又增長了槍機框的引導長度。但是,子彈方面的首先還是非常嚴重。
相比之下,95所用的5.8*42mm槍彈就好多了,95的直射距離能達到370多米,反過來81乾脆就是彈道相對彎曲,直射距離和95沒法相提並論。95在改到95-1的時候,硯孔乾脆取消了100米的檔位,直接從300米的硯孔開始,因為不需要100米的。而81則是從100到500劃分了五個檔位,這是沒辦法的辦法,畢竟你彈道就那樣了。
而且類似81這種步槍,照門在機匣前端,整個槍的中部,再靠前一點,這個和AK差不多了。這就導致,眼睛和照門之間有個整個的機匣長度,而且瞄準基線比95這個無托步槍還短。眼睛離照門遠,這就直接導致不好瞄準了,分步驟來,你得先找一下照門,然後再找準星。相比之下,貼腮之後,照門就在眼前的,瞄準豈不是快多了?當然,這點是可以通過訓練彌補,但是,你要是直接用一個更方便的,再好好訓練,豈不是更好?
打完81,你再去打03或者95,你會發現舒適多了,好瞄多了,打的也准。但是你用習慣了03、95這些槍,再去用81,就會覺得這槍相對難打,而且精度還不行。(當年第一次打五十米靶,看著那槍中間的照門就頭疼)
AK、81這些槍,都是受限於那薄薄的機匣蓋,導致照門都在機匣前端。老式栓動步槍,機匣末端乾脆就是槍機,根本沒法加照門。這些槍,普遍就是照門離眼睛太遠,和現代步槍比,就是不好瞄準。
要說老式步槍的精度,其實就那麼回事,好,也好不到哪去,但是不至於太爛。相比而言,現代步槍的精度,基本就是個槍的大前提,最基本的,沒點精度上的要求,根本拿不出手。
先拋開結構,從工藝上看,相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老槍基本都用的木質槍托,而且還得選取硬度較高的木頭來做,胡桃木、山毛櫸這些木頭。
而木頭再怎麼都是木頭,射擊的時候形變量怎麼都大,不同木頭就是這些木頭形變量誰大誰小的問題。現代步槍,無論是高精狙還是突擊步槍,都摒棄了木質結構,都選擇了硬度更高、形變量更小的材質。那些高精狙,用的更是硬度更高的玻璃纖維,形變量更小。射擊時形變量小,精度自然高。
而且,老式栓動步槍、老式步槍,包括AK、81這些步槍,都是斜托設計的。現代步槍,都是使了勁的直托,AR15是直托,咱們95直托(啊不對,沒槍托),新的191也是直托,就連那些拉皮版AK也都是能直托就直托。後坐力是沿著槍管傳遞到槍托上的,斜托的話,後坐力始發點和最終受力點有一個高度差,射擊的時候翻轉的力矩就變大了,槍口上跳就變大了。
現代槍械,又都追求個浮動槍管,以前是狙擊步槍、精確射手步槍這些追求浮動槍管,現在突擊步槍也都追求浮動槍管。美國市場上那些民用步槍,也都要做成浮動槍管,浮動槍管=提升精度。而老式步槍,護木都是貼著槍管的,這就造成射擊的時候,槍管震動會受到護木的影響,進而讓震動變得不規律,影響射擊精度。後來M14改出來的一些狙,很多也都採用了浮動槍管。
既然喜歡強調老槍的精度,那麼也只能比單發精度、首發精度了,那大栓壓根就不能連發。比的時候,新槍帶著新的工藝,裝著新火藥的子彈,新的設計,常規的機械瞄準的距離上,精度普遍是要比那些栓動步槍要好,即便是AK,也沒差到哪去。距離再遠,老式栓動步槍會受益於全威力彈的特點,彈道會更穩,但是這個距離,並不是用槍打的距離了,不是人人都是狙擊手,也不是人手一個高倍鏡。
估計有人會嚷嚷,五百米的距離試試,老式步槍子彈裝藥多,飛得遠。我覺得這個就省省吧,這就跟那個說什麼高原山地開闊地帶用81的一樣,你比什麼500米啊,常規的交火距離,也就一二百米,甚至更近,這點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有了定論了,所以二戰的時候很多步槍都截短了。
即便到了三四百米,甚至五百米的距離,現代的突擊步槍加了瞄準鏡一樣能應付,精度也不比老式步槍差。稍微再遠點的距離,你們還用槍打,心得多大,部隊得多窮?就連中東那些恐怖分子,幾十米的距離就都用上火箭筒了。
要說比拼精度這個東西,你首先得是同一時期,技術水平沒什麼太大差距的情況下,設計出來的兩把槍能比一下精度。技術水平差了幾十年,材質工藝換了不知道多少輪了,這會兒再比精度,這就典型的欺負人了。
最後說一句,現代西方的精確射手步槍,就是給步兵班提供火力延伸的,很多精確射手步槍乾脆就是用制式突擊步槍改的,甚至都沒怎麼改,直接加個瞄準鏡,加個制退器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