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 | 錢政——瑞昌銅嶺古銅礦與「三星堆」青銅器

2023-10-26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文史 | 錢政——瑞昌銅嶺古銅礦與「三星堆」青銅器

「九江文史」發布研究九江的文史類文章。本系列在「潯陽敘話」公眾號上首發,再由編者「馮曉暉」公眾號轉發,並在國內主流自媒體網站(今日頭條、百度、搜狐、新浪、網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轉載。歡迎原創作者投稿,聯繫方式見自動回復。

三星堆大面具 編者配圖

自四川廣漢三星堆大批青銅器文物出土後,近年有些省內外學者認為:三星堆的青銅器銅材來源於江西瑞昌的古銅礦。

瑞昌銅嶺古銅礦和三星堆青銅器均出現在我國歷史上的商周時期。在商代時期,現今九江地域為南巢氏部落生存之地,此時它已受商王朝的管轄並且與中原經濟關係密切,作為臣服的南巢氏地方政權已有向商王朝進貢銅礦的義務。

此時瑞昌夏畈鎮幕阜山東北角銅嶺銅礦已被開發,經北京大學、中科院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用碳十四測定,瑞昌銅嶺古銅礦始采於商代中期,距今約3300年。當時採礦有露天采和地下采兩種方式。從1988-1991年考古發掘出來的此處採礦遺址來看,有從礦井運礦石出來的提升工具——木製滑車以及礦井排水、通風的設施和選礦的木製工具。

銅嶺古銅礦木滑車 編者攝於瑞昌市博物館

瑞昌銅嶺銅礦是目前我國發現開採歷史最早的銅礦開採冶煉遺址,因此也被稱為「華夏青銅之都」。到周代時,九江一帶先民已是揚越族人,他們和南巢氏族人一樣也屬於南蠻人之一。無論是南巢氏族還是揚越族的古九江先民,其青銅冶煉技術已達到一定的高度。商、周時期瑞昌銅嶺銅礦,冶煉出的粗銅供商、周統治集團調配使用。銅嶺銅礦的開採到春秋戰國時期結束。

三星堆遺址在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湔水)南岸,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有3000-5000年歷史。它被美譽為「長江文明之源」、「世界第九大考古奇觀」。三星堆遺址是迄今為止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

古蜀文明自岷江上遊興起,從原始氏族部落開始,後經長期的發展及融合逐漸衍變成蜀人並轉型為封建國家,公元前1045年建立君主制國家。古蜀國從蠶叢氏稱王開始,歷經柏灌、魚鳧、杜宇、開明五個氏族統治,他們都屬於古羌族的分支。

四川廣漢三星堆是古蜀國第三代王魚鳧帶領族人從岷江上游遷徙到廣漢平原,此時古蜀國已完成從原始氏族公社制向奴隸制轉變,魚鳧成為這個奴隸政權的第一代統治者並定都於四川廣漢三星堆。

三星堆大神獸 編者配圖

有一種說法認為,三星堆是夏朝商人墓葬、也是夏朝遺址,其所埋器物都是楚國先祖當年祭祀「顓頊帝」所埋的器物。顓頊帝雖然遷都中原,但其死後遷回祖先所在地三星堆,那時這兒稱謂是:窮桑。

三星堆青銅器是祭祀品而不是隨葬品!從出土文物分析,它們相當於商代時期古蜀國的祭祀品,距今4000年左右。其中眾多祭祀物表現形式多樣,其文化痕跡有:古蜀、中原、西域、西南、等地彼此交流的特色,而且具有濃冽的以神權為中心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色彩。

漢代史書上記載古蜀國民眾「其目縱,不曉文字、未有禮樂」。也就是說,他們眼睛像螃蟹一樣向前突起,沒有文字和禮樂教化。從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上沒有文字印記、有些青銅器人臉塑像中眼睛向前誇張性突起等可以證實史書上記載有其一定的真實性。

三星堆青銅文化的三大代表是:寬1.3米的青銅面具;高2.62米的青銅立人像和高3.95米的青銅神樹。對於三星堆青銅器銅材來源說法甚多,筆者經過收集、整理各種來源地後分析判斷如下:

一、江西瑞昌銅嶺銅礦

其被一些部門和學者,特別是江西和九江學者們認定的理由是:

它是我國發現開採歷史最早的銅礦遺址有「華夏青銅之都」的稱謂;

據有關科研單位測定,其銅礦的鉛同位素比值與三星堆青銅器相同;

瑞昌銅礦開採與三星堆大量青銅器年代大致相同;

商代九江的先民已有發達的金屬冶煉技術。

銅嶺古銅礦各類工具和礦石 編者攝於瑞昌市博物館

此觀點被懷疑和不能確定的理由是:

唐朝李白《蜀道難》中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瑞昌與四川三星堆兩地相隔千山萬水,蜀道難行,何況在幾千年前的商代交通運輸落後,且蜀地與江南基本上不來往,瑞昌銅材是怎麼運去的?

中國還有不少地方銅礦的鉛同位素比值與三星堆相同;

三星堆始於古蜀王魚鳧遷徙至此為商代時期,其青銅器祭祀坑距今4000年左右,而瑞昌銅礦開採經科學測定約3300年,比三星堆青銅器出現晚了600-700年左右,因而起碼最早的三星堆青銅器與瑞昌古銅礦沒關係。

二、雲南昭通巧定縣堂狼山銅礦

堂狼山是一座超級大銅礦,其群山中通體古銅礦遺址、銅礦洞極多,山體幾乎被掏空,其開採歷史遠在5000年以上,從礦料科學測定來看,三星堆以及殷商青銅器富含放射性成因鉛的礦料被認為均來自古堂狼山銅礦。唯一不足處是兩地直線相隔數千米左右,在商代怎麼運輸?

三、雲南昆明東川區的銅礦

它與雲南昭通巧家縣堂狼山銅礦均在同一礦帶上,據「考古中國」載,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器與東川銅礦的鉛同位素比值在同一範圍內,不足之處也是路途遙遠的運輸在商代是個大難題。

四、四川眉山市洪雅縣瓦屋山嚴道銅山

它冶煉點不僅多、廣,而且規模大,銅礦豐富,殷商時期便進行開採,特別是它離三星堆較近,運輸相對方便。

三星堆虎頭龍身像 編者配圖

五、四川彭州(彭縣)龍門山銅礦

此礦雖然規模不大,不適合大型開採,但其銅礦有古老開採歷史,其含量足以滿足三星堆青銅器的用量,它地處鴨子河(湔水)上游,河水充沛,離三星堆近,用船運輸到湔水下游的三星堆很方便。不足之處是歷史上開採時間很模糊,不能確定商代就被開採。

六、四川盆地南緣、金沙江南岸滇東北地區都有不少早期銅礦資源被開採冶煉。

七、一些關於三星堆青銅器、黃金來源於非洲埃及,甚至外星人所為等觀點實在太離譜,而不足以採信。

今年(2023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中央電視台播出過一檔有關三星堆節目,內中談及三星堆青銅器材料來源問題時,我屏息仔細聆聽,可惜內中沒有提及三星堆銅材料來源於江西瑞昌銅嶺古銅礦的隻言片語,這使我大失所望!總之到目前為止,有關三星堆青銅器材料來自何處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錢政(作者像)

【讀後記】關於三星堆的銅原料來源於瑞昌銅嶺古銅礦的說法,一直就有,提出來的當然是江西的專家。也不奇怪,銅嶺古銅礦是現存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青銅礦,將它和三星堆聯繫起來,似乎也順理成章。然而,僅僅靠鉛同位素比值與三星堆青銅器相同就能得出結論,顯然沒有說服力。

各位讀者有沒有發現一個沒法解釋的問題:三星堆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而銅嶺銅礦遺址的年代為公元前1300年左右,不超過公元前1400年。請注意,銅嶺銅礦是中國採礦史的 No.1(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25日 · 改寫中華文明史的銅嶺遺址》)。錢老師的文章中也列舉的一些古銅礦,但年代都晚於銅嶺銅礦。即便銅嶺銅礦生產的銅供給了三星堆後期,那麼請問:三星堆前中期1500年間的銅原料從哪裡來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daba81fbe947f607fb3cd8e14a1c1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