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 · 65 拯救靈魂的饢坑烤肉

2023-11-12     馮曉暉

原標題:問道 · 65 拯救靈魂的饢坑烤肉

探究人生的意義

並不一定會有終極答案

人生的意義在於探索的過程

——※※※※※※——

前篇回顧

在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滯留兩天,更換零件,拆裝維修汽車發動機。

01 醉氧

在葉城住了兩天兩夜。除了為修車去停車場和修理廠走得遠點,其餘時間都待在賓館附近,活動距離不超過200米。葉城或許沒什麼地方可去,即便有,我也毫無興致。

這是本次旅行至今最糟糕的兩天,遠甚於多日來難忍的病痛。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我都到了崩潰的邊緣。

首先說身體。在阿里動手術後的傷口還沒有癒合。我只能歪著身子坐,擔心再次被感染。二十多天單槍匹馬的旅行,每天開車超過12小時,睡眠不足6小時,其餘時間也多在行走甚至攀爬,長期的勞頓已使我疲憊不堪。前日在死人溝旁通宵未眠,更加重了對身體的摧殘。

進入新疆後,我已疲乏到難以站立,一步也不想走,由於臀部的傷病也無法久坐,只想躺著。我也必須躺倒,到了葉城後,我知道自己醉氧了。

人人都知道高原反應,那是人體為適應因高海拔造成的氣壓差、含氧量少、空氣乾燥等的變化,而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表現為胸悶、氣短、心悸和頭痛等症狀。

很多人沒聽說過另一種症狀——低原反應,也被稱為「醉氧症」。醉氧是人體適應高原地區低氧環境後,進入氧氣含量高的低海拔地區產生的不適應症,表現為疲倦、無力、嗜睡、頭暈等症狀。

新藏公路上海拔最高的達坂

我在西藏轉悠了二十天,對高原缺氧適應了不少。旅行的後一段是日喀則和阿里地區,海拔更高,我已能做到在海拔4000米、氣溫4~5度的環境下,在車內安然入睡。然而從死人溝到葉城,一日之內海拔陡降2800米,空氣含氧量增加50%,我吃不消了。

極困,躺下去就不起來,好不容易爬起來,坐著也能睡著。連著兩天,除了修車、吃飯外,我整日躺在床上,一覺接著一覺,仿佛能睡到地老天荒。

02 迷茫

伴隨著困頓而來的,還有疾病、疲憊、營養不良、精神不穩定,以及汽車的故障和在死人溝里受到的刺激,我有了強烈的沮喪感和挫敗感,開始自我否定。

在死人溝旁的那個晚上,我意識到這場旅行從一開始就埋下了致命的隱患,能挺到今天算是運氣好。這輛車早就該癱瘓了,如果在盤山道上出事,那可真是死無葬身之地。

翻越川藏北線第一險峰——雀兒山

我為什麼這麼做?50歲的文弱書生,開著一輛破車獨闖天涯?

因為這次旅行的目標是在極限中挑戰自我。當我在拉薩開著離合器失效的老爺車,靠著熄火剎車走了十幾公里大街的時候;當我離開日喀則,愈來愈強烈的孤獨感襲來的時候;當唱片全廢,我只能嚎叫著給自己鼓氣的時候;當病痛難忍,我準備用燒紅的匕首捅向身上囊腫的時候;當我在零上幾度的氣溫中咽下沒泡開的方便麵,瑟瑟發抖地爬進車裡過夜的時候……我的目標已經達成。

然而,在我被從死人溝中救出,通宵未眠的那個夜晚,才意識到之前被自己有意迴避的問題:挑戰極限很可能失敗,失敗會發生什麼?顯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我卻在隨時可能垮塌的牆頭上跳舞,這危牆還堆在懸崖之上。

為什麼甘冒風險?又回到了終極的問題,人的一生應當如何度過?若想歲月靜好,自當小心謹慎;若想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總要向高處攀登,最高處必然是懸崖、是危牆。

在珠峰附近的泥石流中前行

每個人都會詢問人生的意義,都有自己的人生態度,人生的態度就是詢問人生意義的體現:或者是淡泊平庸的自我維持;或者是理解現實的自我認知;或者是宗教崇拜的自我超越,或者是愛與性的自我延續。我的選擇是自我成長與自我實踐,走上這條路,必然會追求極限,以最大限度地獲得生命的完整。

然而,躺在葉城旅館的床上,長期以來支撐著我走遍中國的旅行的理念開始破裂,我發現自己能力的不足與行為的冒失,自我成長與自我實踐總會有失敗的時候。如果丟棄了健康乃至生命,追求極限豈不是在自尋毀滅,那樣探索人生又有什麼意義?

我不知道,極度迷茫。

03 美食——靈魂與肉體的良藥

到葉城的第二天早上,找家維吾爾族的早餐店,要了四隻羊肉包子,才六塊錢,葉城的物價真便宜。包子的麵皮暄軟,掰開後騰出一股子白氣,亮出油汪汪羊肉餡,鮮香撲鼻。

後來拖車去維修廠,看著老傢伙被大卸八塊的樣子,我更加抑鬱。回到賓館,倒頭就睡,午飯也不想吃。總在半夢半醒中,淚水沾巾。

挨到傍晚爬起來,拖著身子下樓,只想簡單吃點什麼。葉城的大街上都是漢餐館,我就去偏街小巷,尋到幾家維吾爾族館子,有的專門做烤饢,有的在烤肉串。

一家店門口,老闆正在弄著什麼。走近看,見是成塊的羊肉,如雞腿般大小,用鐵鉤勾住,浸入一隻桶中。桶里是黃白色的麵糊,顯然加了雞蛋和薑黃粉,想必也有孜然粉之類的調料。

老闆將浸泡在桶中的肉塊提出來,再揉上些麵糊,滴滴噠噠地拎到旁邊的大鐵桶中,那是個饢坑。我問夥計這種做法是什麼,回答叫饢坑烤肉。我說來一塊,再配一隻饢。

饢和烤肉端上來,都是熱乎乎的。捧起烤肉咬一口,脆皮炸開,裡面是鮮嫩多汁的大塊羊肉,一種異乎尋常的肉香與焦香交織在一起,使我的精神為之一振。在上次的新疆之旅中,我沒有品嘗過饢坑烤肉,沒想到它如此美味。

肉類裹粉烹飪多用油炸,譬如常見的KFC炸雞腿,油太重了。饢坑烤肉顯然不僅流行於新疆,是傳統的中亞食品,高溫烘烤帶來了特別的香氣,又保持了羊肉的鮮嫩。只有明火的饢坑才做得出這等美味,就如明火爐烤出來的義大利披薩,家用烤箱做出的貨色沒法相比。

咀嚼著大塊羊肉,配當天新出烤饢,饢的面香湧入鼻腔,羊肉的汁水在齒舌間交織流淌,美味從多個感官傳遞進來,溫暖在身體中蕩漾,這一刻,我有了強烈的幸福感。美食是良藥,可以治療創傷,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肉體上的。

再來兩個烤串,慢慢品嘗,和維吾爾族的小夥計聊聊天,我覺得精神振奮了許多。在長期西藏造成的營養不良,進入新疆後就得到治癒。回去的路上,又來兩隻新疆烤包子,買一隻本地的哈密瓜,肚子撐得溜圓。喝點小酒,微醺加醉氧,回到賓館倒頭就睡。

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可以先放到一邊,先來享受生命中的美好吧。

第二天又是個懶覺,長期積累的疲憊緩解了許多。出門找家維吾爾族餐館,上一碗牛肉麵,麵條勁道,肉湯清香,價格比內地低廉得多。

回賓館接著睡,兩點鐘爬起來,感覺人已漸漸清醒。但心中還有些忐忑,不知車子修得怎樣。先找吃的,找個大點的館子,來份維吾爾族最著名的食物——羊肉抓飯。與黃、紅胡蘿蔔混煮的香噴噴的大米飯,配一大塊帶骨羊肉,一碗肉湯,一壺花草茶,箇中滋味,會令你大快朵頤。

吃飽喝足,去維修廠看車。車修好了,價格比預想低得多,我最擔心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開著被再次注入活力的老傢伙回賓館,心中暢快多了。

晚上,又到一家維吾爾族餐廳,點幾隻烤串,配上粘著葵花籽仁的烤饢。喝著花茶,偷偷抿口小酒,笑盈盈地看著店裡店外,感覺到這些全中國最優質的羊肉、麵粉、堅果正在轉化為強大的能量,將我虛弱的肉體與靈魂漸漸充盈。

我活過來了。美食,可以拯救肉體和靈魂。

那天,我也想明白了:當你一直在實踐、在成長,保持著對世界的好奇而不自滿時,你的人生就有意義。探究人生的意義並不一定會有終極答案,人生的意義在於探索的過程。

尾聲

「能在這裡喝點麼?」我從兜里掏出一支扁瓶裝的伏特加問道。

「不行。」給我端上饢坑烤肉的小夥計搖著頭。

沒辦法,這裡不是烏魯木齊,南疆的傳統習俗更嚴格。打開瓶蓋子喝一大口,再擰上,將酒瓶放回衣兜里。我是讀書人,文明禮貌、尊重習俗方面我都懂。

過一會兒,小夥計坐在我面前,顯然他不是為了監督喝酒,而是來找我聊天。客人不多,只有我一個漢人,我不僅吃得津津有味,還在用大個頭的相機拍照。小伙子說他已經十七歲了,挺帥氣,維吾爾族小伙子都帥。

我們從饢坑烤肉開始談起。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兒,在西北及內蒙,人們談論的都是羊肉,牛肉是低級貨色。你如果想順著人說話,就只要夸當地的羊肉好吃就行,比起夸這兒的姑娘長得漂亮還管用。

如果想讓對方更舒服些,就講述在南方吃羊肉是多麼受虐,這不僅是事實,而且很容易得到少數民族兄弟們深切的同情。

聊了會兒羊肉,小伙子就說自己想出去。葉城掙錢太少了,聽說外面掙得多。我猜測這是他找我這麼個外地人聊天的主要原因。

「葉城的房價多少?」我問道。

「兩千。」小伙子答道。

「知道深圳的房價多少?」我接著問。

小伙子搖頭。

我伸手比了個數字,提示道:「萬。」

小伙子看著我不吭聲,顯然他不知道怎麼回答。

「出去掙得多,但花的也多。」我道。

小伙子低下頭。

「還是要出去。」我繼續說。

「為什麼?」小伙子抬起頭疑惑地看著我。

「當你見識了這個世界,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生活。」我對他說,「錢多少其實並不重要,哪兒會餓死人?哪兒會沒地方住?」

小伙子點頭稱是,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態。

我們這些教書的,都帶著隨時隨地好為人師的技能,對於兄弟民族的孩子們,更應該將技能發揮到最大。

挺奇怪,為什麼我進的這些維吾爾族餐廳,也包括之前絕大多數藏族餐館,總是只有我一個漢族顧客,是我太另類了嗎?

後記

從死人溝到葉城那幾天的體驗和感悟,是我在旅行中最有價值的收穫,影響深遠。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進行過超長距離的獨駕旅行。不是害怕,生命的體驗有無數個維度,當你在某個維度獲得峰值後,就沒必要重複。重複自我,是生命中最無聊的事兒。

兩年後,我開始寫作《尋味中國》系列,已完成的一百多篇講述的是旅行、美食和我對人文地理的探索,構思這一系列的起點,或許是葉城,是那塊饢坑烤肉。

《問道》之旅西藏故事,全部結束。接下來的道路或許不再那麼坎坷,但依然是一場孤獨而艱辛的跋涉。新疆之旅會繼續寫下去,也可能因為工作繁忙而暫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e33e71065c370b9c765343444cf58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