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19日 · 中華護理學會在廬山誕生

2022-08-19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8月19日 · 中華護理學會在廬山誕生

1909年8月19日,中國中部看護聯合會在廬山成立。

地點:

廬山

類別:

醫療衛生

圖源:中華護理學會官網

1909 年 8 月 19 日,中國第一個全國性護理機構——「中國中部看護聯合會」——在廬山成立。該聯合會後來發展為中華護理學會(Chinese Nursing Assoniation)。

中華護理學會(CNA)是我國自然科學團體中成立最早的學術組織之一,是依法登記成立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護理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是凝聚中國 400 余萬護士的唯一全國性護理學會。中華護理學會接受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業務上接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中華護理學會擁有個人會員 16 萬餘人,遍及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軍隊系統。

資料來源:《廬山拾遺》、中華護理學會官網

中華護理學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科學組織,它誕生在廬山,似乎有點出人意料,若細想想,卻也在情理之中。

1895 年,英國人李德立在牯嶺獲得租界地進行商業開發。牯嶺能夠吸引大批外國商人、傳教士前來購地建房的最大的吸引力,不僅僅是避暑,還有醫療的功效。歐美人不僅難以忍受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酷熱,還常常因此而罹患疫病。在《歷史上的今天 · 1月14日 · 故事的開始》中曾經講述,因為無法適應夏季的炎熱,美國作家賽珍珠的四個兄妹中有三個因為「熱病」而夭折,她的母親不得不冒著巨大的風險,懷孕後遠渡重洋回到美國將她生下。

李德立在他的書中寫到:「千萬人的生命,因牯嶺得以保全,並非言過其實。身患疾病的人,用不著歸國休養,來到此山,便能恢復原狀,重回到工作的原地。」李德立宣稱,牯嶺是「上帝厚愛的地方」。

這種說法並不誇張,以當年的醫療水平,廬山的氣候,對很多難以治療疾病,尤其是肺病,有奇特的康復功效。即使是解放後很久,廬山上依然有大批療養院,這裡是調養身體,幫助康復的健康寶地。哪怕是現在,空調也難以戰勝今年長江中下游的酷熱高溫,廬山比山下低十度。

李德立像 圖源:雲景點

一百多年前,廬山就已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護士們的聚集地,她們當中一些人有的跟隨醫生、病人在廬山上做醫療服務,有些則在夏季上山避暑休假。中華護理學會也正是基於廬山的特殊性而在此誕生。

中國最早的護士都是外國人,中醫沒有護士。1900 年後,教會在中國內地大量建立,它們將開設醫院作為傳教的主要手段。然而來華的醫護人員中,護士比例很低,其人數與迅速發展的教會醫院的需求相距甚遠。教會只能立足於本土,培養中國護士,但卻受到封建傳統的阻礙。

1907 年,美國基督教衛理會派護士信寶珠(Cora E. Simpson)來華。信寶珠深感護理人員的匱乏和護理教育的混亂,提出應當仿照歐美各國一樣成立護士組織。她的建議得到了主持博醫會(中華醫學會的前身)《醫學雜誌》的高士蘭(Philip B. Cousland)支持,並將其來往函件刊登在《醫學雜誌》上,各地護士對此反應強烈,對成立護士會表示支持。

信寶珠(中)和她在福州培養的四名中國女護士 圖源:維基百科

1909 年 8 月, 一批醫生和護士在廬山相聚,他們幾經討論磋商後,決定成立一個全國性護理機構——「中國中部看護聯合會」。1909 年 8 月 19 日,聯合會成立,會議推選在安徽芫湖工作的赫特夫人(Caroline Meddock Hart)為會長,奧格登為副會長。參加會議的人員中,計有醫生兩名,護士七名,都是外籍人士。聯合會成立的目的是統一全國護理教育標準,提高護理服務水準。

8 月 25 日,聯合會在牯嶺召開第二次常委會,大家決定不用區域名稱,將會名改為「中國看護組織聯合會」,並選出三名會員著手擬訂護士會章程等事宜。從此,中國護士有了自己的學術組織,中國護理走上了有組織的發展道路。

1910 年 8 月 18 日,中國看護組織聯合會在牯嶺再次召開會議,主要討論了護士會章程及擴大護士會影響等問題。1911 年,因辛亥革命爆發,在牯嶺開會不便,遂在上海舉行。1912 年時局平穩,聯合會在牯嶺舉行第三次常委會,會議統一了中國護士學校的課程,規定全國護士統一考試時間並制定章程。這次會議使我國護理專業走向了系統化、規範化的道路。

首屆理事長赫特夫人像 圖源:《Wuhu Missionaries 》

1914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2 日,第一屆全國護士會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決定,將中國看護組織聯合會正式改稱「中華護士會」。大會將英文 「Nurse」正式譯為「護士」,取消原譯「看護」的名稱。此次會議,成為中國護理事業的里程碑。其後,中華護士會幾經改名,於 1964 年改稱中華護理學會並沿用至今。

本篇到此結束。有沒有覺得挺突兀?一般而言,本系列的故事大多會從百年前講述到現在,而本篇到了 1914 年就戛然而止。這是因為,中華護理學會與九江的故事並沒有結束,九江並不僅僅是學會的成立、發展之地,這裡還走出了一位中華護理學會歷史上特別重要的人物,關於她的故事,因本篇無法容納,待筆者找個合適的日子再來講述,敬請期待。

最後來聊個花邊故事:中華護理學會在廬山的何處誕生?史料沒有明確記載。有研究者認為,學會成立於仙岩飯店,仙岩飯店是廬山上最著名的旅店,中國近代史上有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發生在這家旅店中,比如南昌起義的策劃。筆者卻以為,它更可能誕生在某一家別墅的客廳或庭院,大家坐在一起喝喝下午茶,共識也就達成了。畢竟只有兩位醫生和七位護士,似乎也沒必要找場子專門開研討會。

哪裡更有可能呢?會不會在首任會長赫特夫人住的的別墅?這棟別墅當年的編號是 122,如今被稱為河東路 176 號。這個門牌對大多數讀者都很陌生,那麼我再解釋一句:它是廬山別墅中僅有的六棟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人們更習慣稱它為「彭德懷別墅」。1959 年第一次廬山會議期間,彭德懷元帥在此居住。1909 年,同樣是 8 月,這裡住著中華護理學會第一任會長。

河東路 176 號別墅 筆者攝於 2022 年 8 月

能否想到,這棟在中國近代史上極具政治意義的別墅,居然有可能是中華護理學會的誕生地?這就是九江,這就是廬山,這裡的精彩故事講不完的。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e47fc74ee7e40d46adab2b76c4ee9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