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SL」高端項目,因何而來?

2020-12-21     老車主說車

12月8日,第八屆「WISE2020新經濟之王」大會在北京舉行。

仙豆智能創始人、長城汽車產品數字化中心執行官李鵬,代表長城汽車參加了這次會議。

並完成了一場公開演講,其主題為「智能汽車的新思考」。

仔細追溯起來,李鵬代表長城汽車上一次在極正式場合的亮相是在今年的7月。彼時,長城汽車「咖啡智能」技術品牌的發布正是由他來完成的。

誠然,李鵬以長城汽車產品數字化中心執行官的身份,兩次公開活動,均以產品「智能化」緊密關聯,用「在其位,謀其職」可以解釋。

但必須要說明的是,儘管李鵬在汽車智能電子領域擁有超過15年以上的從業經驗,但其僅僅是2020年初才加盟長城汽車,和總裁王鳳英比起來,李鵬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新人。

新人被委以重任,除了很好的體現了長城汽車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機制以外,更特殊的是,李鵬的「執行官」身份還是兼任。

據天眼查消息,李鵬的另個身份是「上海仙豆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且仙豆智能明確為一家汽車智能網聯數字化服務商。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長城又是要「搞事情」?

果然,李鵬在這次活動中隱晦證實了一個之前在坊間已經彌散開來的消息,長城汽車即將推出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品牌,該品牌被長城內部以「SL項目」命名(中文名暫為「沙龍汽車」),預計SL項目的首款新車將在2022年上市。

我們不禁要問,長城不是已經有成熟度相當高的高端品牌WEY嗎?更遑論,WEY品牌定位全球化,由魏建軍親自主抓。甚至,從2020年廣州車展獲悉,2021年將是WEY品牌的產品大年,旗下至少推出三款新車。

長城要乾的事情還有很多,「SL項目」因何而來?

我們不妨就從這個問題入手,從而拓展到更全面的分析,從而獲得相對周全的答案。

「SL項目」與WEY品牌「小同大異」。

先說「小同」,一言蔽之:

無論是SL項目,還是 WEY品牌,都是由長城主導,以長城的技術儲備為基礎,圍繞自身完備的產業鏈而打造。其產品依然定位高端化、聚焦全球化。

再談「大異」,細分三點:

其一,產品動力解決方案不同。SL項目是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即其產品不會涉及傳統燃油動力汽車。

據悉,該項目下的首款車型是高端純電SUV產品,由長城蜂巢能源提供最先進的動力電池技術,續航里程可達800公里,或將與蔚來ES8對標。

當然,後期,SL項目也會涉及PHEV、REEV、FCEV等動力方案的車型。顯然,這與目前仍然以傳統燃油動力形式為主的WEY品牌旗下產品,有較大差異。

其二,產品品類不同。SL項目的產品不再專注於SUV車型,包括SUV、MPV以及轎車在內的主流車型都會涉及。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因此認為,長城轎車產品的「回歸」,將以SL項目呈現。而WEY品牌正以坦克平台為支撐,深耕於豪華+智能+硬派越野的細分市場。

事實上,WEY的目標非常明確,「成為世界級豪華SUV品牌、成為中國汽車智造的標杆品牌」。不難看出,WEY專注於SUV產品「與生俱來」。

其三,品牌運行模式不同。WEY就是長城的WEY,我們甚至都不用去贅述WEY的歷史,只看WEY與長城魏建軍姓氏之間的關係即可明了。

而SL項目則完全獨立於長城之外運行,在資本結構上將由長城領投,吸納外部資本,從而組建全新的汽車公司主導運營。

當然,利用長城的工廠和技術平台下線其產品是必然。所以,仙豆智能很可能是第一個「入局者」,而李鵬也將成為新公司的主事者。

早在2018年8月,第12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魏建軍就公開表示,未來長城汽車每一款車、每一個品牌就是一個創業公司,一個集成的團隊,「我們會打造30—40個蔚來、小鵬這樣的『創業公司』,他們將直接面對用戶和市場」。

SL項目則可以看作長城在其「創業規劃」過程中,一次跨越式的發展。

但是,當我們釐清了SL項目與WEY品牌之間的異同,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SL項目直指「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從產品角度來看,這會與同樣即將入局的光束汽車發生衝突嗎?

作為「城寶之戀」的結晶,光束汽車的名稱本就寓意著光明、清潔、速度。

似乎,光束汽車也有意立足於高端新能源汽車產品的開發。但在判定其與SL項目是否發生「衝突」之前,必須要明確光束汽車的具體產品規劃。

既然是五五合資的企業,那就「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先看寶馬的目的。

寶馬的目的很具體,為了MINI(參數|圖片)品牌的電動化轉型而來。

事實上,目前海外版的MINI電動車已經上市,但其235—270KM之間的續航表現,就連歐洲人也很難接受。

未來光束汽車可以很好的「改造」 MINI電動車嗎?

11月份,長城汽車的銷量可謂「氣貫長虹」,其中歐拉(參數|圖片)品牌更是大放異彩,「頭雁」歐拉黑貓(參數|圖片)(R1)以9463輛的成績,成功闖入三甲。長城汽車探尋「純電精品小車」之路,以首款產品上市不到兩年的時間,即獲得了成功。

歐拉的成功,長城可謂「一箭三雕」:既獲得了「雙積分」政策優勢,又奠定了自主新能源造車的地位,當然還有,為打造同為純電小車的國產MINI做了最好的示範。

未來,經光束汽車量產之後的全新MINI電動車,三電系統必將得到重新規劃和設計,國產MINI一定更具產品競爭力。手握先進的ME純電造車平台,長城有這個實力去做得更好。

再看長城的意圖。

2020年8月,關於在建「光束汽車生產基地環境影響報告書」在相關官網上進行公示,光束汽車的產品規劃隨之流出。

如圖所示,光束汽車項目建成後,將進行年產16萬輛燃油乘用車出口製造及純電動乘用車研製。

而且,從具體的產品型號來看,編碼CC6483AD00B型多用途乘用車正是VV7(參數|圖片)的車型代碼,編碼CC7203UM02B型轎車正是VV5(參數|圖片)的車型代碼。

所以,結合目前信息,光束汽車的研發與生產可明確為:光束既生產燃油車,也研製純電車。燃油車領域,長城借力寶馬技術;純電車領域,寶馬依靠長城ME平台。

二者平等交換技術,共同開啟研發。但二者的產品流向不同,長城為高端出口,寶馬為產銷同地。

所以,光束汽車的產品為助推WEY品牌全球化進程而來,而SL項目旗下產品更在意於國內高端新能源市場的拓展,藉此與歐拉品牌形成不同的定位高度。當期而言,前者主外,後者主內。彼此「戰場」的區位不同,何來衝突之說?

最後,我們把問題引向對SL項目未來的展望中來,權當為此文做一個小結。

長城汽車SL項目的使命。

誠然,SL項目一旦落地,長城汽車為其確立產品多元化的競爭優勢,又多開了一扇朝向「大海」的窗,前景更廣闊;也為長城汽車在「企業向外、產品向新、品牌向上」的不懈追求之路上,平添一員足以披荊斬棘的「能力者」。

但從仙豆智能極大可能成為該項目的初創者之一這件事來分析。SL項目或將更在意未來產品智能化的開發與應用。

事實上,我們從近年來長城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技術線設計和產品線規劃中,都可以看出端倪。

從2009年長城汽車成立駕駛輔助系統研發團隊開始,到2015年第五屆長城科技節上,L3自動駕駛首次亮相。接著到2017年初,長城正式發布由中、美、印三國團隊聯合開發的「i-Piliot智能駕駛」系統。

再到2019年8月,長城汽車組建「汽車史上最強大朋友圈」,並正式發布「GTO 全域智慧生態戰略」,最後到2020年7月「集大成者」,「咖啡智能」技術品牌發布。

10年時間,長城汽車把原計劃打造出面向未來出行的智能系統,成功升級為驅動長城汽車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轉型的數字引擎。

基於技術線的設計,哈弗未來的全球化設計語言被定義為「移動智家平台」,而WEY品牌則以「智能安全」為其豪華定義。

事實證明,長城對未來產品「高度智能化」這張技術牌,謀劃已久。仙豆智能的深度介入,只會讓長城這張技術牌呈現更完美,並深度影響長城產品線。

SL項目來了,誠如李鵬所言,大潮將至,我輩當躬身入局。這一入局,必將成為未來長城汽車技術與產品、品牌與市場的一個更高的著力點。

使命如斯,何懼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cbCg3YBetPpsA5I-g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