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13日 · 太虛法師與廬山世界佛教聯合會

2022-07-13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7月13日 · 太虛法師與廬山世界佛教聯合會

1924年7月13日,釋太虛發起的世界佛教聯合會在廬山大林寺召開。

地點:

廬山

類別:

宗教

世界佛教聯合會代表合影 圖源:搜狐網

1924年7月13日,由佛學大師太虛發起的世界佛教聯合會在廬山大林寺召開。出席者除中國佛教界各省代表外,還有日本、東南亞、英、法、德、芬蘭等國的佛教界人士。太虛在大林寺講經台作了《西洋文化與東洋文化》、《大乘與人間兩般文化》的講演。

釋太虛(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俗名呂淦森、沛林,法名唯心,法字太虛,別號昧庵,出生於浙江海寧縣長安鎮,著名佛教臨濟宗禪師、哲學家,一生倡導佛教革命,致力佛教事業,自謂:「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菩薩瑜伽戒本》。」是印順法師、東初法師、大勇法師、慈航法師的入門師父,被推崇為人間佛教的創始人,受到佛教後學們的崇敬。

資料來源:廬山之家網、維基百科

筆者在宗教方面涉獵甚少,更不通佛法,對一位僧侶進行評述,實屬勉為其難。限於篇幅,本文不羅列釋太虛的生平,只對他的宗教思想以及他在廬山的活動做簡單表述。

近代堪稱一代宗師級的佛教大師有四位,即民國四大高僧:虛雲和尚、印光法師、弘一法師和太虛法師。其中虛雲和尚、太虛法師和弘一法師,與九江的叢林(寺院)淵源甚深,尤其是前兩位,虛雲和尚圓寂於永修真如禪寺,太虛法師在廬山上重修了大林寺。如今,虛雲和尚和弘一法師廣受信眾、俗眾的崇敬,而太虛法師的影響力卻不在大陸的公眾層面上。

太虛法師像 圖源:台灣學佛網

釋太虛很特別,在那個時代可以說是獨一無二,他又特別入世,更像是一位社會活動家。他實施過一系列影響甚廣的改革措施,或許是近代對佛教貢獻最大的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人間佛教」思想在當時卻並不為人接受,卻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人間佛教」最早被釋太虛稱為「人生佛學」,解讀它先要了解那個時代的背景。

近代的中國,隨著西方國家多元的政治、宗教、科學技術和文化思想的傳入,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猛烈衝擊。傳統如何適應現代?這是自佛教紮根中國後從未遇到過的大問題。佛教發展到清末,沉疴甚重。對此,釋太虛研究了各類西方思潮,提出建設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新佛教文化。與革命黨人有深入接觸的他,提出了「教理革命,教製革命,教產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號,鼓吹"佛教復興運動"和改革舊的僧團制度。

釋太虛像 圖源:維基百科

釋太虛的改革方案很激進。舉個筆者當年印象比較深的例子:他提出僧團改革,首先要停收女尼二十年,對男僧也要有嚴格限制,非高中畢業不得出家。在民國初年,高中畢業的比例有多大?中小學老師都達不到這個標準。因此,他受到了守舊派的強烈反對,終其一生,其改革試驗均告失敗。

註:筆者特別欣賞這個改革措施,讓一幫沒文化的宗教狂熱者和逐利者占據聖壇,必將毀掉漢傳佛教。

釋太虛的改革雖然未獲得任何成功,但他在創辦佛學院、出版刊物、演講與對外交流方面卻取得了很大成績。1926年,他出版了《廬山學》一書。筆者將此書翻閱半天,也沒發現有什麼單獨的學問。這是一本演講集,包括了他在廬山和各地講學的演講稿,無非在廬山的演講多一些。

太虛法師對廬山的另一個貢獻是他重建了荒廢已久的大林寺(見《歷史上的今天 · 4月28日 · 山寺桃花始盛開》)。1922年,太虛在武漢創辦了武昌佛學院,同時著手在廬山建立佛學院暑期講演所。次年暑期,太虛等人在廬山大林寺舉行了首屆「暑期佛學講演會」,吸引了一些外國人來聽講,並引起了日本佛教界的關注,對方希望加入演講會並成立一個世界性的佛教組織。

大林寺世界佛教聯合會會址 圖源:搜狐網

1924年7月13日,世界佛教聯合會在廬山大林寺正式召開,日本派出了代表團,德、英、法、芬等國家也有人員參加,中國代表有十餘人。會議討論了中日教師學生交換,擴大聯合規模,並向歐美宣傳佛教等議題。次年,改名為「東亞佛教大會」的後續會議在日本東京隆重召開。

世界佛教聯合會的召開,是近代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誌著佛教從中國走向世界,是釋太虛 「世界佛教運動」的重要一步。1928,釋太虛出訪歐洲,並在巴黎籌設世界佛學苑, 開中國僧人跨越歐美弘傳佛教之先河,為中國佛教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經過數次宗教改革的失敗後,他走向了面向大眾傳播宗教思想,構建「人間佛教」理論之路。

大林寺暑假講經班合影,1924年 圖源:大公網

說個後續。抗日戰爭爆發後,釋太虛積極投身民族救亡運動,鼓勵僧侶參加抗日活動,他本人則前往東南亞各地組織當地華僑募捐,為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他還聯繫了那一批參加佛教大會的日本好友,勸說對方反對侵略戰爭。結果,他受到了日本宗教界無情地嘲弄。

宗教的作用是什麼?從統治階級的角度,宗教是服務的工具。為國家、百姓、戰士祈禱祝福是祭司、僧侶基本職責,無關乎戰爭的類型,無關乎正義與非正義,幾千年宗教史上,絕無例外。這是國家的需要、戰士的需要、妻子孩子們的需要。憑著朋友感情勸敵對國僧侶反戰,是不是太天真了?從這點看,太虛法師純真,無怪乎他的宗教改革從未成功過。

《申報》1937年7月18日

我們卻又不能嘲笑失敗的探索者。筆者以為,他提倡的入世的法則,反對鬼神迷信,以及提倡僧侶專注民眾服務等一系列宗教改革的思想,無疑是極為正確的,宗教是活的,只有適應社會需要,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墨守陳規,不思進取,終將走向衰亡。

可以理解,理想主義者太虛法師的理論,即使到了今天也會受到很多人的牴觸,尤其是傳統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但他的思想並未消亡,而是在與我們同根同宗的台灣得以發揚光大,星雲法師等人所倡導並成功實踐的「人間佛教」,就是對太虛法師佛教理論的繼承與闡釋。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367a95846461dba9b298374a1e034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