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出台了新標準,圍繞著媽媽的身高焦慮又燃起來了……

2023-03-20     榮榮媽養兒記

原標題:3月1日出台了新標準,圍繞著媽媽的身高焦慮又燃起來了……

榮媽的嘮嗑群:

在這裡

育兒困惑可以問、

低價福利可以買,

定時推送原創乾貨,

讓你不錯過任何有意思的事情!

今天咱們聊聊孩子的身高焦慮。

我承認我對榮哥的身高是有焦慮的,從他上小學、吃飯越來越挑食開始,就有焦慮,但不嚴重,因為他起碼都在「中」這個級別,算不上多好,但也不差。

直到他開始足球比賽,越來越頻繁的足球比賽,我開始越來越焦慮。當你看著一個小個子,在一大堆高大健壯的中後衛里跌跌撞撞地前行時,心態就很難平和。

這是榮哥上周六的U9比賽,咱不說他進球多少的問題,就滿場翻滾已經讓一個護犢子的老母親在場邊不怎麼淡定了,我真是恨不得衝到球場上大喊一聲:「莫挨我的崽!」然後用我老母雞的翅膀把娃護在身前。

誇張是誇張了一點,但是那個心情你們應該懂,一方面哀其不幸,我可憐的瘦小的小雞仔啊,怎麼就不能長高點,長壯一點?

另一方面怒其不爭,看看人家孩子,都是一個年齡短,也不知到平日裡都吃了些啥,咋能長這麼高這麼壯?

要說學習上好不好的,畢竟還是以孩子的智力能力水平為主,家長的努力也只是為輔。但身高體重,除了先天基因以外,就完全靠後天攝入,這方面不搞好,我們就責無旁貸。

哪個家長不怕自己養出的娃又瘦又矮呢?哪個家長不羨慕人家高高壯壯的孩子的孩子呢?誰會嫌孩子長得高哇!都怕娃太矮啦!

這不最近,又來了個讓人不淡定的消息,最新的標準,中國兒童的平均身高又漲了!這意味著……全中國的少年兒童,整體身高水平在提升,咱娃的漲幅如果沒有快過標準線,就要掉到下面一檔了!

看看人民日報的標題《怎麼樣幫孩子長得更?》,不就是赤裸裸家長的心聲嗎?看了這個標題,誰不想點進去看一看?

是這麼回事兒。

今年的3月1日,國家實行了新版《7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替代原有《5 歲以下兒童生長狀況判定》,同時2009年公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也一併廢止。

這裡要說一下,之前咱們使用的《5歲以下兒童生長狀況判定》是完全採納世界衛生組織(WHO)5歲以下兒童生長標準制定的,但WHO的標準是在綜合考慮人種、環境等因素後制定的,並不完全適合中國人。

換句話說,它不是給咱們寶寶量身定製的,倒是可以用來跟全世界的孩子比比個子

在新版《標準》沒有出台錢,咱們一直沿用的是2009年發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簡稱舊版),這二者對比下來最重要的變化有兩個:

第一,新版更改了之前的 評價方法,在標準差評價法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百分位數評價方法。

大家可以看到表格的第一行,有好些P開頭+數字的符號,那個就是百分位的標準,咱們先說說這個表怎麼看哈~

簡單說來,百分位就是一百個同年齡的孩子從矮到高排隊,排在第50位的就叫平均水平,即P50。以此類推,身高在第3個就是P3,在第九十七個的就是P97。

P3~P97之間,是被認為的正常身高範圍。低於P3屬於身材矮小,需要引起重視,必要時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做相關檢查。

高於P97,屬於身材高大。

這裡要額外強調一下,娃還真不是越高越好,長太高了很可能是性早熟,必要時要檢查孩子是否是激素分泌過多、骨齡偏大等,以免孩子過早停止發育。

第二就是大家關心的數值增長,體重平均增長0.1千克,身高平均增長0.5~0.6厘米。

咱們先整體瀏覽一下哈~

2009版男童身高標準

2009版女童身高標準

這裡要說一下,舊版的評判標準是SD,即標準差,如果身高低於同年齡人群平均值(中位數)的兩個標準差則屬於矮小症。-SD2以下就是身材矮小了。

新版男童身高標準

新版女童身高標準

大家可以根據娃的身高對號入座了~哥哥已經超齡了不在這個範圍內,妹妹還有一個月就7歲了,跟6月9個月的標準約莫一下,應該是P75範圍內。

那麼新版標準真的比舊版標準高很多嗎?我們以6歲男童的身高標準為例來看一看哈~

舊版

新版

咱們先縱向來看,如黃框所示,各個年齡段上的 中位數/P50,普遍有所提高,比如像4歲舊版是104.1cm,新版是104.9cm,提高了0.8cm。

但也有例外,比如說3歲齡就持平在97.5cm,還有2歲齡,舊版是88.5cm,新版是88.2cm,還降了0.3cm。

我只能說新版的數據更精確,孩子們的平均身高標準的確呈向上浮動趨勢,但並沒有大家想想的那麼誇張,如果你的孩子屬於正常生長標準範圍內,就完全不需要緊張,都是毫釐之間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之前就一直是在-sd2~-sd3之間的話,就可能會很心塞。

我們還以六歲男童的數值為例。

如紅框所示,按照舊的標準來說,-3ds的數值只有104.1cm,-sd2的數值是108.6cm,而新版P3的數值是110.3cm,比舊版的-sd3高了6.2cm,比-sd2也提高了1.7cm!

這就意味著原來身高在-2ds與-1sd徘徊的孩子,直接就進入了身材矮小的行列!你說家長心不心塞!

同樣的,對於身材高大的標準也做了改變。舊版六歲男童給出的+sd3標準是132.1cm,而P97的數值是127.3cm,下降了4.8cm!

這意味著對於身材異常高大的標準降低了!

其實也透露出一個消息,那就是我們對於性早熟的問題更加謹慎而重視,如今的孩子營養都好,一個班裡,個子比別人高出一整個頭的孩子比比皆是。

對於中國家長來說,孩子高一點,多半沒有那麼擔心,反倒是個子矮的,十分發愁。一聽新版正常值的最低標準還提高了,好些家長都不淡定,生怕自己的孩子長不過日益增長的標準線。

可事實上,並不是越高越好,超出這個年齡段的正常生長範圍的孩子,要考慮是否是生長激素異常、骨齡偏大等問題。

很多家長就是因為身高焦慮,導致孩子濫用藥物或保健品,吃出性早熟,造成骨骺早閉,反倒影響了孩子的身高。

榮媽想說的是關於這個新的標準出台,不應該從焦慮和恐慌的出發點去看待問題,孩子的世界無奇不捲,身高咱就不要再卷了吧?

在我看來,隨著近10年來,中國孩子飲食結構的調整以及運動量的增加,我們的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長了,是歷史必然!它證明在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身體素質和生長發育都更好了,原本是可喜可賀的。

2017年由華東師範大學「青少年健康評價與運動干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與日本相關機構合作完成的《中日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比較研究成果公報》中顯示:

2014中日兒童青少年身高(女)對比

2014中日兒童青少年身高(女)對比

2014年的數據表示,在7-18歲中日兒童青少年(男)身高統計中,除12歲外,中國男生均顯著高於日本男生。中國女生各年齡段也均顯著高於日本女生。

你可能會說,日本人那麼矮,超過他們不是很正常嗎?有什麼值得高興的呢?

日本是我們身邊活生生地先天基因不行,靠後天營養改變身高的例子,所以咱們也很喜歡跟他們做對比。

根據2020年「世界人口評論」的說法,如今的日本人是比中國人高的,尤其是男性,高了2cm還多。

很費解是不是?

這是因為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就在推行牛奶政策,政府提出了「一杯牛奶振興一個民族」口號,從中小學校開始,打小就培養飲奶習慣,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國民的平均身高提升了10厘米!

而同時期的我們,還在吃不飽飯的時代,更別提營養均衡了,所以上一代長起來的人,受後天營養因素的影響,就給整體水平拉了後腿。

但沒關係,咱們下一代不是已經比日本高了嘛~畢竟先天基因的優勢在那,後天營養劣勢補上來了,娃的整體身高優勢就又回來了。

基因決定了孩子身高的基本值,我們焦慮其實也改變不了什麼。但後天的營養補充、睡眠充足、體育鍛鍊這些因素,被證實都是可以提高身高的上限的。

與其為自己無力改變的事情煩惱,不如想想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改變,

標準數值,並不是針對大多數出於正常生長範圍內孩子的,而是為了篩出P3以下和P97以上的這些不合理個例的,這些人需要醫學上的干預,正常範圍內的孩子不建議搞什麼生長激素之類的事情,搞不好揠苗助長哈~

咱就放寬了心,差那零點幾cm就掉檔的事兒,需要關注但不必緊張,營養、睡眠、鍛鍊合理安排,剩下的就看孩子命中注定能長多高了。

每次我看榮哥比不過人家的時候,都恨不得把他按在搶上填鴨喂飯。但是看著每一季的褲子不自覺的都短了,就又淡定了。娃不是在長呢嘛,維生素和鈣不是在吃呢嘛,體育鍛鍊就更不用說了嘛,除了睡得不多,不就沒啥了嘛~

所以焦慮什麼的都是對比出來的,如果隔壁老王家的小王、老李家的小李、老周家的小周都沒有大榮高,該焦慮的就不是我了嘛~

強迫自己知足,不去攀比,是媽媽們一輩子的修行。

既然說到長個,我就再提一句,吶兔的營養補充劑(多種維生素、鈣+VD、葉黃素)的優惠券到這個月底截止哈,有需要還可以下單。

因為耽擱忘記了領券,或者沒看見我之前團文的戳這裡 德國進口吶兔維生素軟糖返團,單瓶低至66元,長個、護眼、免疫力一個都不能缺!

【團沖鴨!榮媽刷臉來的私家福利,小藍羊的鞋子從沒這麼便宜過!

怎麼答都不對的問題:按頭學跟躺平養,哪種孩子更快樂?

為什麼中國人都只迷信食補,從來不相信維生素?有娃的一定要看!

【團】開學爆款,抗摔好洗、山姆買斷貨的coolgear水杯,只要49~69元帶回家!

如果你喜歡榮媽記錄的兩小隻的生活,以及我自己試出來的育兒乾貨,請一定動動你的小手,給咱們公眾號標個星,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e18b1a394e2941ca9b8b089b95ca548.html








端午安康

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