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踏板模式:在安全上開倒車的發明

2023-03-16     愛車大家說

如今很多新能源車都有單踏板模式,但是我認為單踏板模式除了控制方式比較新穎外,似乎沒有什麼好處了。缺點倒是很多,增加駕駛員負擔、增加危險性,簡直就是在安全上開倒車。

單踏板模式並不是說車輛只有一個踏板,它的剎車、油門踏板都有,只是強化了油門踏板對車速的控制。

單踏板模式下松油門時車輛會啟動動能回收模式,而且回收強度由松油門的程度決定。油門松得緩,動能回收弱,車輛會緩慢減速。油門松得快、松得多,動能回收強,車輛減速更快。如果瞬間把油門完全鬆開,汽車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停止。

單踏板模式只是一個操作方式而已,從技術上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難度,比如公園裡有那種兒童玩的電動碰碰車,那就是標準的單踏板模式。這種玩具車只有一個踏板,踩下去就提速,鬆開就剎車。

對於碰碰車來說沒有剎車踏板並不會對安全有什麼影響,因為它本身就是個玩具,而且速度極低。而且其操作者大都是小朋友,如果專門設計一套剎車系統的話小朋友未必會合理使用,還會增加成本。所以單踏板模式對於這種車來說是最佳的方案。

但是對於汽車來說單踏板模式對安全的影響就比較明顯了,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悖於人們「備剎車」的安全習慣

在行駛中從駕駛員看到緊急情況到做出反應需要大概20-30毫秒,接下來還要把腳從油門踏板移到剎車踏板上,這又要消耗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汽車實際上沒有制動。

所以在一些路況比較複雜的路段我們都會把腳放在剎車上,以便在遇到突髮狀況時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踩下剎車避免危險。

而單踏板模式顯然與這個習慣有衝突,因為在單踏板模式下只要司機鬆開剎車,汽車就會很快停止前進,此時想要保持車輛勻速行駛,司機只能一直踩著油門踏板前進,當遇到意外情況的時候有經驗的司機也要先把腳移到剎車上,這必然會增加響應時間。而對於一些新手來說甚至有可能會把油門當做剎車直接踩下去。

2、弱化了駕駛員對剎車的肌肉記憶

對於絕大多數司機來說,在踩著油門行駛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司機都能準確地鬆開油門把腳移到剎車上,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肌肉記憶。因為在潛意識裡他們都知道最右邊那個踏板是越踩越快的,而它左邊的踏板才是踩下去會減速的,所以在需要減速的時候司機們都會下意識地把腳移動到剎車踏板上。

但是在單踏板模式下松油門也能對車速進行強有力的干預,這就弱化了人們對於剎車踏板的肌肉記憶,在某些情況下本該踩剎車減速,但駕駛員卻仍然希望通過操縱油門踏板來達到減速的效果,這時候駕駛員的右腳仍然在油門踏板上,必然會提高誤操作的風險。

3、單踏板模式不能實現精準的制動

單踏板模式的制動原理是靠車輛反拖電機發電,利用電機的阻力使車輛減速。而剎車系統是靠剎車片摩擦剎車盤給車輛提供阻力減速。

雖然兩種方式都能實現減速的效果,但是剎車制動更容易操作,更線性,制動更直接,駕駛員更容易精準把握。

比如日常駕駛中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前方有車在等紅燈,我們在接近前車並停止的過程中可以靈活控制接近的速度。比如我們可以先以比較高的速度接近前車,等距離足夠近的時候稍微重踩剎車,讓車輛迅速減速停穩。甚至有些司機玩的大,會以更高的車速接近,然後來個急剎。這一切都是仗著剎車系統線性的制動力輸出以及強大的制動力。線性的制動力輸出使得我們可以輕鬆控制剎車踏板來控制兩車接近的速度。而制動力足夠大保證了只要車速不是特別快都能瞬間剎停。

但是單踏板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就差點意思了,首先松油門控制減速並不如踩剎車直接和精準,其次在兩車距離很近的時候動能回收提供的制動強度或許不能使車輛瞬間剎停。

所以就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司機利用單踏板模式減速的時候不能精準控制兩車的接近速度,導致兩車距離已經很近了,但車速還比較快,或許單踏板模式的制動力也能在兩車追尾之前使車輛平穩停下,但是這時候的距離已經超過駕駛員可以控制的範疇了,此時駕駛員必然會驚慌失措,慌亂中想立刻剎停,而單踏板模式又弱化了右腳對於剎車的肌肉記憶,結果經驗不足的司機此時極有可能誤把油門當剎車直接踩下去,這後果就會非常嚴重。

所以我認為在一些情況下單踏板模式其實是增加了安全隱患的,平時路況良好的情況下它或許能帶來比較新穎的駕駛控制感受,但是在緊急情況下確實挺挑戰駕駛員的應對能力。所以說在駕駛這類車輛的時候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單踏板模式的利弊,在合適的情況下合理應用,避免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7b465856eb4b2718d1a282e8f0b96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