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長期不開,每周原地怠速30分鐘,有好處嗎?

2023-09-05     愛車大家說

都說汽車越放越壞,長期不開放壞了咋辦?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說法:每周啟動一次發動機,讓它原地怠速半個小時,這樣對車有好處。

原地怠速有啥好處呢?無非兩點,一個是心理上感覺發動機定期在運行,給各個潤滑部位加了點潤滑,好像這樣就能避免發動機生鏽損壞。另一方面就是怠速能給電瓶充個電,避免虧電。

殊不知這樣的操作除了能保證那塊價值三五百的電瓶不虧電外,對發動機沒任何好處,壞處倒是一大堆。妥妥的因小失大的典型。

假如你的車停放了一周,此時各個潤滑表面的機油早就流回油底殼了,只有薄薄的一層油膜附著在上面。此外油壓調節的氣門帽和正時鏈條張緊器里的機油也慢慢流失,導致氣門間隙變大,正時鏈條松曠。潤滑油道里的機油也有一部分慢慢回流,油道部分地方也空了。

此時啟動發動機會有什麼現象呢?首先啟動瞬間正時鏈條沒有足夠的張緊力,它會劇烈跳動,與張緊板碰撞摩擦,發出嘩啦啦的異響,很嚇人。其次氣門帽里調節間隙的機油也沒了,氣門間隙很大,開閉的時候會發出很明顯的「嗒嗒」的撞擊聲,聽起來也讓車主肉疼。最後就是各個摩擦面了,由於啟動瞬間機油來不及到達潤滑部位,它們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干摩擦」,磨損速度比正常情況下要高很多。

所以只要你每周啟動一次,發動機就要難受一次。假如你的車一直放了三個月,那麼發動機要難受12次。但是你期間如果不啟動,就一直放三個月又會是什麼情況呢?其實效果和放一周沒太大區別。

因為潤滑表面的機油能流走的在一周之內早就流走了,剩下的油膜除非你用洗衣粉去洗,否則它能在上面附著好幾個月都不會掉。而張緊器和氣門帽里的機油也在一周之內早就流空了,再繼續放一年也是一樣的狀態。所以放了仨月後你去啟動發動機,發動機一樣會難受,但和停了一周再啟動時的難受程度差不多,只是少難受了11次。一周啟動一次,發動機要難受12次;用的時候再啟動,發動機只需要難受一次,你說到底哪個對發動機更好?

每周怠速,除了讓發動機頻繁難受以外,還有很多負面的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費錢,怠速時油耗大概在0.6升/分鐘,怠速半小時耗油量就是1.8升,92號油按8塊/升算,這就是14.4元,一個月就是57.6元。你停三個月大半箱油就沒了。

第二個影響是積碳,由於物理基本原理無法突破,所以發動機在工作時無論燃燒多麼充分,總會有一部分積碳生成,而怠速時最嚴重。日常用車中發動機轉速範圍比較寬,在大負荷或者高轉速狀態下燃燒溫度偏高,一部分剛產生的積碳會直接被燒掉,從而避免發動機積累太多積碳。而怠速時本就更容易產生積碳,再加上燃燒溫度低,所以理論上來說每天怠速30分鐘可以看做是在培養積碳。

第三個影響就是曲軸箱廢氣了,因為活塞環與氣缸壁之間並不是完全密封的,所以在做功衝程有一部分燃燒廢氣會跑到曲軸箱裡,這些廢氣里含有一定的水蒸氣,它們凝結後會滲入機油中。冷啟動時多噴的那些沒有參與燃燒的汽油也會跑到曲軸箱。發動機正常使用中溫度升高後機油里的這些雜質會在高溫下揮發,然後被曲軸箱通風系統送入氣缸燒掉。而每天原地怠速時曲軸箱通風量極少,機油里的雜質會越來越多,最終可能導致機油過早劣化甚至機油增多。

由此可見,我們每天原地怠速半個小時充其量就是把電瓶充得又飽又滿,而發動機卻苦不堪言,而且也浪費了很多汽油。如果停放時間長的話光是那些油錢都能買塊新電瓶了,我們又何苦費這些事呢?

所以說如果你的愛車真的很長時間用不上,那麼只需要把它停在安全且避免太陽直射的地方,然後鎖好車門,能蓋車衣的話就更好了。除此之外我們不需要做太多工作了,而且也沒太多工作需要我們額外去做了,除非有條件的可以用充電機定期給電瓶充個電,僅此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64bffc5aed45b02ed05e342c9b23e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