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為何各國還是主要裝備栓動步槍,而不是半自動步槍?

2022-04-23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二戰時期為何各國還是主要裝備栓動步槍,而不是半自動步槍?

二戰爆發的時候,半自動步槍其實已經誕生好幾十年了。而在二戰的那些軍隊裡面,多數國家都還是以栓動步槍為主。而那些半自動步槍哪去了?為什麼只有少部分幾個國家裝備了半自動步槍?

二戰中,主要裝備半自動步槍的是美國,用的加蘭德,蘇聯用的SVT40,德國用的G43。除了這三家之外,別的國家主要都是拉大栓。

之前很多人講,沒裝備半自動步槍,是因為栓動步槍生產線是現成的,因為栓動步槍存量大,因為戰時武器緊缺,來不及生產,所以不裝備、少裝備半自動步槍。這話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細想想,英法德美蘇這些國家的軍隊並不是八路,面臨缺槍這個問題麼?

實際上,二戰中湧現出來的新槍有一大堆,PPSH41、PPS43、M3衝鋒鎗、斯登衝鋒鎗、MG42機槍等,都是二戰中誕生的槍械,這些槍都得單開生產線。上面的說法,其實是不成立的。

而且,最直接的是,德國的G41、G43,這兩個半自動步槍,也都是二戰中的,打的火熱的時候生產的。蘇聯的SVT40,雖然是巴巴羅薩計劃之前誕生的,但是也是在戰爭中開生產線大量生產的,還生產了160萬把。也就是說,原因不可能是來不及開生產線。

武器裝備使用得少,沒大量裝備,無外乎兩個原因,槍有問題、沒能力生產。排除了沒能力生產,那就剩下槍有問題了。半自動步槍那會兒所存在的問題,是普遍的,是那個時期半自動步槍多數都是有問題的。

我們先看美國、蘇聯、德國的半自動步槍。

美國裝備的數量是最多的,但是加蘭德步槍正式定型下到部隊,時間並不早。1936年定型,1937年服役,這會兒服役數量也非常少。這個服役數量少,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槍有問題。當時的加蘭德用的是槍口集氣式,結果服役時間一長,出了一堆問題,在1939年被召回,要求重新設計。到1940年的時候,加蘭德變成了後來的長行程活塞原理了。然後開始陸續裝備部隊,陸陸續續的換裝。美國參戰很長一段時間,美國海軍陸戰隊還在和鬼子對著拉大栓,這也是產量不夠的原因。

而蘇聯的半自動步槍服役的也不少,就是SVT40。這槍從名字就可以看到了,定型時間是1940年,這會兒二戰已經爆發了,第二年戰火已經燒到蘇聯境內了。之前選型的時候,還是SVT38,SVT38基礎上進行優化,才有的SVT40。至於為啥優化,還是因為這槍有問題,卡殼、掉彈匣這些問題。

而德國的G41半自動步槍,這槍的祖師爺是Bang步槍,嗯,對,槍口集氣的原理。這原理就是有問題的,雖然能通過槍口集氣去驅動活塞運動,但是問題也是多,槍口特別容易髒,槍口髒了,故障就一個跟著一個來了。後來有了G43,G43主要還是抄的SVT40的短活塞,這會兒已經是1943年了。

從上述幾把槍來看,半自動步槍在二戰爆發前,都是有問題的。這幾款槍是二戰中使用最多的幾把半自動步槍,但是時間都相對靠後。蘇聯的SVT38、SVT40,美國的加蘭德,都是和戰爭爆發差不多的時間服役的,而且戰爭爆發的時候,這槍都還在進行改進、優化。

實際上,這些主要參戰國,在二戰爆發前,是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半自動步槍的,就連美蘇德這幾個主要參戰國的半自動步槍都還在進行修改,別的國家更是難說了。

一戰前後的半自動步槍,多數都是自由槍機、半自由槍機的原理,比如溫徹斯特1905,這類自由槍機原理只能打.32、.35WSL這些子彈。自由槍機沒有剛性閉鎖,打一些大彈,膛壓過大的時候進行抽殼,會導致抽斷殼的情況。自由槍機只適合打一些小彈,手槍彈什麼的,全威力步槍彈沒法打。而半自由槍機的,比如毛瑟1915,這貨也不行,延遲后座的閉鎖槽造成可靠性不行。

法軍在一戰前用的A6、C6這兩個步槍,用的原理都是槍管長后座原理,這種原理導致結構極其複雜,並且特別影響精度。而後法國人又採用了RSC M1917,雖然是個導氣式,可靠性依舊渣,到一些沙土裡面就廢,並且槍導氣孔打一百發就得拆下來清理一次,後來法國人乾脆改成了栓動步槍。

二戰之前的半自動步槍,雖然是有,而且品類繁多,但是普遍面臨的問題就是可靠性渣,可靠性渣的槍,是不能發給部隊的。二戰中裝備的那幾款半自動步槍,也都是二戰爆發之時,技術才達到成熟的狀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1bf9b3411497331bf92f5a26361ea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