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怒批「家長接送」是溺愛,獨立很重要,但不能陷入「偽獨立」

2020-10-17     銀花育兒

原標題:教授怒批「家長接送」是溺愛,獨立很重要,但不能陷入「偽獨立」

文/銀花

孩子上學後,所有的家長都要去接送孩子,有的家庭從幼兒園開始,可能要接送到高中,這也成了我國獨有的風景線。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對比圖火了,圖片中顯示中國孩子家長接送的比例非常高,而日本的孩子,即使是處於小學階段,也大多都是結伴上下學,很少有家長去接送的。

某大學教授針對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的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教授認為:接送孩子的行為是溺愛,遲早會毀了孩子。

教授從兩方面加以說明:第一,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容易造成學校附近路段的擁堵,造成一些安全隱患;第二,家長天天跟在孩子屁股後頭,上學送,放學接,孩子根本沒有獨立的機會,連自己上下學都不會,漸漸變得什麼都只會依賴父母!

這位教授的話一說出來,就遭到了很多家長網友的反感,他們直呼:這位專家可能沒有孩子。

而家長們的反感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家長們最擔心的是孩子自己上下學的安全問題,孩子的安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1.擔心交通事故

有人說我們小時候都是自己上下學的,現在孩子就是太溺愛了。可你小的時候,學校有這麼多的汽車嗎?那個年代,估計連自行車、摩托車都不多見吧!

而在我國1-14歲兒童意外死因排序中,道路交通傷害排在第二位。

因為如今車輛數量、道路複雜狀況和當年根本不同,以前農村的孩子都沒有接送這一說法,現在無論是城裡的孩子還是農村的孩子,都要家長接送,放學時,沒有老師接,老師都不敢放孩子走。

2.擔心孩子丟了

有數據統計,中國每年走失兒童的人數是20-30萬,但是找回來的幾率卻不到1%。

人心複雜,還有一些拿孩子做商品的壞人,壞人往往只針對最容易下手的孩子。而孩子丟失了,也就意味著家庭的」支離破碎「,沒有哪個家長敢冒這樣的風險。

3.擔心孩子被欺負

孩子小,也是弱勢群體,對一些突發事件沒有處理的經驗,他們也不懂得主動去規避風險。社會上有些不安定的人群,他們往往就喜歡對孩子下手,而學校經常就成了他們的目標。比如校霸欺凌,小混混找茬,報復社會人員,這些風險往往孩子根本無法解決,必須要得到家長的保護才行。

而中國和日本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放在一起比較也顯然不怎麼合理,但是日本學校的做法,我覺得對我們的學校還是有借鑑意義的。

日本學校通常的做法:

.採用「集體上下學」方法

如果孩子住在近處,他們會將住的近的學生分成一組,結伴上學下學。

.制定「通學路」

學校根據學生家到學校之間的路程,設定一段固定的上學放學的路線。在這條路線上,會有明確的指示牌、志願者、引路人看守十字路口。

家長和志願者在必經之路輪流值班,保證學生安全。如果需要乘坐公交車,也會提前安排好必須在哪一站下車換乘。

.學生安全意識培養的好

日本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上做得非常好,同時對一些路上的行為也有明確的規定,不存在打打鬧鬧的情況,因為一旦違規,就會被請家長,所以日本的孩子一般都很守規矩,守規矩成了一種習慣。

所以讓孩子獨立上下學,不是家長放手就可以的,還需要學校、家長共同努力協調,整個社會環境是讓人放心的,畢竟家長上了一天班也挺疲勞,如果可以放手,家長們又有什麼不樂意呢?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很重要,但一定不能脫離實際,否則孩子會很受傷。

前些天看過一個新聞,一個鄭州9歲的女孩因坐反車哭泣,車長問到電話,聯繫女孩媽媽接人,女孩媽媽表示:

女兒上補習班,由於當天忙,沒時間接,想讓她獨自坐車回家鍛鍊一下,沒想到,女兒真的找不到家。

可是在這位媽媽的風輕雲淡中,她心血來潮的」鍛鍊「,差點兒就讓孩子丟了,而孩子第一次的鍛鍊就如此糟糕,她後面還有信心嗎?

所以在育兒的路上,家長也千萬不要陷入」偽獨立「的教育誤區。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找到符合孩子現實情況,去鼓勵孩子鍛鍊。其實當孩子的安全感不夠,你越逼他獨立,他的內心往往越崩潰。

曾看過一個節目,11歲的女孩先天性失明,而讓她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每天她能獨自上學,不需要任何人幫助,而她做到這一步,她不知道愛她的媽媽付出了多少,她的媽媽從幼兒園起就一直在後面跟著她,時刻關注她的動靜。鍛鍊是可以的,但得先教,或者有一定的保護措施,的確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了,你再放手,這才是真正獨立自主的培養。

鍛鍊孩子獨立,並不是要留孩子在黑暗世界中獨自探索,而是化成她看不見的守護神,默默支持他,直到孩子能用自己的腳去丈量世界。當孩子有了堅強的後盾,哪怕遇到了困難,他也能有勇氣走出黑暗。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永遠不要剝奪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當父母過度保護或幫助孩子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和機會。

對於7-8歲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我們要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書包,收拾房間,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自己的小物件等等,隨著孩子的年齡尊長,有一定的保護意識和能力,我們就可以鼓勵孩子自己上下學了。其實,只要父母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我們的孩子就不會太依賴。

3.不要一下子放手,先讓孩子去適應

前幾天,朋友很感嘆地說,當年女兒分房睡,一到晚上就賴在自己的房間不走,或者抱著朋友不讓她離開,現在孩子上初中了,朋友開玩笑說:」媽媽想跟你睡。」女兒竟然拒絕了。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於教條化,覺得3歲就要分床睡,18歲就該攆孩子出家門,而應該是逐步退出的。例如家長想鼓勵孩子自己上下學,家長要先教會孩子一些交談規則,比如在路上不要打鬧、走人行道等等,可以先送一段路,或者和讓孩子安排路線,鼓勵他跟住得近的同學結伴上下學,讓他逐漸適應,又或者偷偷跟在後面,讓孩子能完全自己走。

可以給孩子看交通事故教育影片,培養孩子交通安全意識,看著影片里真實發生的交通事故,孩子們肯定會心存敬畏。

當然,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家長接送顯然是最安全的一種方式。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4.父母要心態平和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在孩子獨立性方面,每個孩子的發展情況也不一樣,所以父母不要盲目攀比。如果孩子強烈反對或者做起來不開心、力不從心,那麼回頭審視一下,你的要求是不是有些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並且要辨別出是孩子做不到、恐懼、還是偷懶,視具體情況而定。

孩子真正的獨立性,就像是在土壤里播下的一顆良種,需要在關愛和呵護下成長,不是急於求成,而是水到渠成。

高級育兒師,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獲取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13FN3UBLq-Ct6CZap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