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唐僧師徒一路西行,沿路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國家,同樣也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國王。
有被妖怪推井裡並取代的,有女兒和愛妃被妖怪搶走的,有一心要嫁給唐僧的,也有因為某些原因而大開殺戒的。
但不管沿途的國王做出何等出格的事情,基本都是事出有因:
比如車遲國,是和尚跟道士比求雨敗了,從而被國王不信任,派去給道士當奴隸;祭賽國則是金光寺的國寶丟了,國王懷疑是和尚們監守自盜,從而對其施加刑罰;比丘國則是被美後折騰病了,為了給自己治病,從而沖小孩子下手的。
唯獨一個滅法國,無緣無故的就沖和尚下手,而且殘害和尚的數目也是非常驚人,達到了近萬人,他為啥這樣做?
楊角風談西遊系列文章第364期:滅法國滅了近萬名和尚,為何王城上方卻「喜氣沖融,祥光蕩漾」?
一、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唐僧師徒快進入到滅法國國界時,觀音菩薩帶著紅孩兒特意來報信,也是想不通原因:
「那國王前生那世里結下冤讎,今世里無端造罪。二年前許下一個羅天大願,要殺一萬個和尚。」
是啊,這個國王也不知道咋的啦,兩年前突然就發誓要殺和尚,而且到現在為止已經幹掉了九千九百九十六個了,就差四個有名的,便圓滿了。
可以說,西行路上前來主動報信的神仙不少,但是觀音菩薩親自出馬來報信的卻不多,足可見這一難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果然,當唐僧聽了菩薩變的老母這麼說之後,第一反應是繞著走,咱不去滅法國不就行啦?
可老母卻說:
「轉不過去,轉不過去,只除是會飛的,就過去了也。」
這樣一來,就等於是觀音菩薩替唐僧師徒制定了這一難要通過的規則,總結起來就以下三點:
一是,發布這條指令的人是國王,是凡人,靠打打殺殺這一招不靈,也不能使。雖然孫悟空安慰豬八戒說,咱們連妖魔鬼怪都不怕,難道還怕凡人?
這也恰恰說明,他們可以打殺妖魔鬼怪,卻不能打殺凡人,這是前提。
二是,這個國家在西行的必經之路上,靠繞路是行不通的,只能硬著頭皮上。
三則是給唐僧師徒打了個啞謎,那就是調查出滅法國國王殺和尚的真正原因,並改變他的思想。
二、
為此,孫悟空才決定去前面打探一番,到底要看看這個滅法國是咋回事?
畢竟經歷的事情多了,孫悟空的第一反應是,這個國家可能有妖怪作祟。是啊,車遲國啊,比丘國啊,烏雞國啊,基本都是這種情況。若是城內有妖怪,那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也能看出個大概,心裡也明白該怎麼做。
但是,孫悟空所看到的景象,卻有點出乎意料:
「佇立在雲端里,往下觀看,只見那城中喜氣沖融,祥光蕩漾。」
一個國王若是明君,肯定會體恤百姓,若是對子民下手,還沒有理由,那妥妥的昏君一個。可是,若是昏君的話,為什麼卻喜氣沖融,祥光蕩漾,誰在庇佑這個國王?
因此,孫悟空心裡也沒底了,回去後如實彙報了唐僧:
「雖是國王無道殺僧,卻倒是個真天子,城頭上有祥光喜氣。」
在《西遊記》中,真天子在三界內的地位並不低,連閻王都比不上的。當初李世民地府一日游,被閻王高規格接待,面對質疑,閻王明言:
「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理所當然,何須過讓?」
在真假美猴王的時候,如來佛祖也曾經講過,提到了三界內物種的排序:
「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
由此可見,人王的地位一點都不低,不然的話井龍王也不會護著烏雞骨國王,壽星也不會給比丘國國王火棗吃。
畢竟唐僧就對豬八戒說過:
「你這個呆子,好不曉禮!常言道,鬼也怕惡人哩!」
三、
也就是說,這滅法國國王是受天庭保護的,就算是觀音菩薩也只能偷偷來給孫悟空報信。
是啊,萬一他比烏雞國國王還狠,不是將菩薩捆起來泡水裡,而是一刀給咔嚓了,那到哪說理去?
雖說菩薩可以現身自救,但三界運行總得遵循它運行的規矩,若是神神都犯界做事,自然不成體統,違背天序。到時候,就不是跟凡人帝王作戰了,而是跟整個神界戰鬥。畢竟,不管你神仙多厲害,都離不開凡間的香火。只要是有能力提供香火的人,都是眾神仙拉攏的對象,自然也會提供庇佑。
所以,作為這些大神,得有慈悲心,即使處罰這些不把自己當回事的凡人,也不能當場發飆。只能事後以失職疏忽,沒有管束好下屬為由,偷偷縱容自己的坐騎私自下凡報復了。
可是,滅法國國王這樣搞,難道天庭就對其沒考核嗎,為什麼還天降祥光,提供庇佑呢?
所以,我們的問題又轉回來了,那就是滅法國國王為什麼要殺和尚,他這樣做到底是不是昏君的表現?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孫悟空想到了應對之策,那就是先假扮俗人混進城裡。隨後再使點手段,趁著晚上,略施小計讓國王和他的三宮六院,甚至宮女、侍衛、太監和大臣們,全都變成了禿頭。
此事一出,國王就知道是咋回事了,隨後的朝堂之上,君臣也是聚在一起痛哭,並下達了一條命令:
「從此後,再不敢殺戮和尚也。」
四、
有了這句話,也就到了唐僧師徒可以現身的時候,與此同時也可以直接問國王,到底為什麼要殺僧?
在央視《西遊記》中,導演特意替滅法國國王的行為,給出了一個理由:
那就是國王有一天做夢,夢到了幾個惡和尚,結果就被嚇了個半死。醒來之後,有了心病,見不得和尚,索性就大開了殺戒。
當然,觀音菩薩沒說滅法國國王殺和尚的原因,不代表國王沒有說。事實上,面對孫悟空等人,他自己主動交代了動機,是因為和尚誹謗了他:
「朕常年有願殺僧者,曾因僧謗了朕,朕許天願,要殺一萬和尚做圓滿。」
這個「謗」字,就是背後說國王壞話,惡意傳播流言,後來被國王聽到了後,非常生氣,決定對他們進行治罪。
其實誹謗罪啊,也不是過去就有,包括現在也有。所以,搞清楚和尚為什麼要誹謗滅法國國王,咱們就能解開滅法國殺和尚的一系列謎題。
那麼,對於和尚來說,不管有沒有誹謗國王,是不是都面臨滅頂之災了呢?
並不是!
因為唐僧師徒就給出了一個脫身之法,一是,只要躲過最初的幾個月,頭髮長出來就能安然無恙。這一點,豬八戒就提到了,要想過滅法國,咱們得半年不剃頭:
「不做和尚也容易,只消半年不剃頭,就長出毛來也。」
五、
也就是說,原則上講,滅法國頒布這條殺和尚指令之後,不消半年就自動失效了,因為一個個都長出毛來了。
除非這些和尚,寧可冒著被抓到砍頭的風險,也不願意留頭髮。
當然,如果你覺得這個留頭髮的方法太慢的話,也有快法,也是唐僧師徒過滅法國時使用的方法,那就是,用個布把頭包起來就是了。事實上,唐僧師徒四人包著頭巾進入趙寡婦店,沒有一個人懷疑他們是和尚。甚至孫悟空說哥兒四個最近在齋戒,吃不得葷腥,趙寡婦還問呢:
「官人們是長齋,是月齋?」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滅法國國王並不在乎你以前當沒當和尚,他只關心你以後不要當和尚就行了,甚至於也不在乎你以前說沒說他壞話。
換句話說,滅法國國王真正想達到的效果是,大家不要再去當和尚了。不然的話,按照現有法令,逮到一個殺一個,趙寡婦作為王都有名的旅館,自然會保持警惕。
至於這條法令頒布之後,到底有沒有殺掉九千九百九十六名和尚,其實是打個疑問的!
為啥這樣說?
因為這個數字僅出現在觀音菩薩的嘴裡,包括滅法國的臣民,包括滅法國國王,以及王公大臣們,都沒有提到過,已經殺了這麼多和尚。而更重要的是,這個數字並沒有實證來證明,因為這些和尚都沒有名字,連記錄都沒法記錄。
沒有辦法去查記錄,就沒辦法去證明這件事的真偽,至少被殺的數量也是存疑的。
六、
要知道,銅台府地靈縣的寇員外,人家也是發誓要齋夠一萬名僧人,但人家是記名的:
「今已齋了二十四年,有一簿齋僧的帳目。連日無事,把齋過的僧名算一算,已齋過九千九百九十六員,止少四眾,不得圓滿。」
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當滅法國國王得知王宮上下,乃至大臣們都變成了光頭之後。竟然是嘆了一口氣,痛哭一場後,決定帶領百官皈依佛門,拜唐僧為師:
「如今君臣后妃,發都剃落了,望老師勿吝高賢,願為門下。」
甚至願意把國庫內的財寶全都貢獻出來:
「師若肯從,願將國中財寶獻上。」
這就奇怪了,之前還恨和尚恨得牙根痒痒,怎麼就因為自己被剃了光頭,就玩了一場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直接要當和尚呢?
這就要從滅法國的現狀說起了:
不同於其他沿途國家,滅法國可以說是唐僧師徒到過的治安最差,老百姓最窮的國家了。寶象國啊、烏雞國啊、祭賽國啊,隨便拎出一個來都甩滅法國幾條街。就算是最昏庸的比丘國國王,三年不理朝政,人家治理下的王城也並不比大唐長安城差:
「酒樓歌館語聲喧,彩鋪茶房高掛帘。萬戶千門生意好,六街三市廣財源。」
但是,滅法國這麼大一個國家,王城內最大的旅館卻是王小二店,還是個賊店。
七、
其實判斷一個王城繁華不繁華,老百姓富裕不富裕,不用看別的,看當地的治安就行!
當時孫悟空變成一隻撲棱蛾子,一路往王城內部飛,飛來飛去只見到這一處店鋪門口掛著燈籠,一看,原來是王小二店。
就算是滅法國王都最繁華的店,也不過七八個人在住店,而且睡覺的時候,王小二還得特意叮囑一番:
「列位官人仔細些,我這裡君子小人不同,各人的衣物行李都要小心著。」
而且,大晚上的,街上根本就沒人敢走動,這也給了唐僧師徒機會,讓他們趁夜就溜進了王城,還住進了王都最大的旅館,王小二對面的趙寡婦店裡:
「早是來到舍下,第二個人家也不敢留你。我舍下院落寬闊,槽札齊備,草料又有,憑你幾百匹馬都養得下。」
即使是王都最大的旅館,趙寡婦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唐僧師徒吃素,花不了幾個錢。也讓趙寡婦唉聲嘆氣,感慨生意著實難做,一天就這麼幾個客人,還摳摳索索的吃素:
「實指望賺他幾錢銀子,他卻吃齋,又賺不得他錢,故此嗟嘆。」
即使唐僧師徒這麼摳索了,還是被強盜盯上了,因為趙寡婦的店裡,走堂的,燒水的都跟賊人有聯繫,特意告知了賊人,說店裡住進了肥羊。
就這樣,當晚就來了二十多個賊人,奔著唐僧師徒住的房間就來了。牽走了白龍馬,扛走了柜子,柜子里還睡著唐僧師徒。
八、
而且,滅法國的賊人膽大到什麼程度,連守城的官兵都敢殺啊:
「那賊得了手,不往西去,倒抬向城東,殺了守門的軍,打開城門出去。」
而且,這裡還特意提到,這伙賊人得手之後,並沒有往西走,而是往東走了。而東邊恰好就是唐僧師徒來的方向,那麼,滅法國的東邊是哪裡呢?
哈哈,正是唐僧師徒剛剛經過的禪林寺!
但是,禪林寺給唐僧師徒的第一印象並不好,因為凈是些斷壁殘垣:
「殿宇雕零倒塌,廊房寂寞傾頹。斷磚破瓦十餘堆,儘是些歪梁折柱。……佛祖金身沒色,羅漢倒臥東西。觀音淋壞盡成泥,楊柳凈瓶墜地。」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說明不了問題,關鍵是這只是表象,繼續往裡走竟然是另有洞天:
「青磚砌就彩雲牆,綠瓦蓋成琉璃殿。黃金裝聖像,白玉造階台。大雄殿上舞青光,毗羅閣下生銳氣。」
按照禪林寺和尚的說法,外面原本的寺廟被一夥強盜給占了,這群和尚又不敢跟強盜們打鬥。索性就將寺廟讓給了他們,隨後他們又在後面重新起了一座寺廟,更加的金碧輝煌,更加的氣派。
那麼,整個滅法國窮成那個樣子,這群和尚怎麼卻這麼有錢?
況且他們也並未從事勞動生產,也並未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平時也就是念念經啊:
「早晨起來洗著臉,叉手躬身,皈依大道;夜來收拾燒著香,虔心叩齒,念的彌陀。」
九、
這樣一來,問題就明朗了,滅法國國王為什麼要滅和尚?
很簡單,就是因為這些和尚越來越多,並逐漸跟強盜聯合在一起,他們占據了很多土地,卻不從事勞動。更重要的是,這些寺廟的土地還不納稅,專門出租給農民,附在他們身上吸血。
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發現當和尚能發家致富,自然一窩蜂去出家了。這也導致,堂堂的一國王都,最大的旅館也不過住了七八個人,這經濟能行,才怪呢。
不勞動的和尚越來越富,勤勞的老百姓卻越來越窮,穩妥一點的去當和尚,狠心一點的去當強盜,就是沒人願意當安安分分的老百姓。
這樣長此以往,普通人更不好好種地和經商,開始走歪門邪道,外地人更不敢過來做生意,生意也陷入了惡性循環。
就連當兵的都沒辦法配備良好的兵器,二十個賊人都敢攻打城門,關鍵還得逞了。
你要是滅法國的國王,要不要衝這些和尚下手?
要衝他們下手,真的是要殺光和尚嗎?
當然不是,真把和尚都殺光了,國家更沒人了,更沒法發展了。滅法國國王是想讓這些當和尚的人,抓緊時間還俗,有地的回家種地,沒地的可以經商。這才是他頒布法令,只要不再當和尚了,他就既往不咎,也不會趕盡殺絕。
等到一夜之間,他發現所有人都成了光頭之後,覺得這是上天見怪:
「想是寡人殺害和尚……」
十、
痛哭一場後,國王也對這個國家徹底失望,既然沒辦法消滅和尚,索性自己帶著百官都去當和尚吧,徹底躺平。
是啊,國庫里就還這麼點金銀財寶,全給你們好了,以後,咱們一起念經,至於這個國家咋樣,愛咋樣咋樣吧!
孫悟空估計也找到了滅法國國王的病根,你這樣干起不到效果啊,都出家了,這個國家咋辦?你啊,應該規範法度,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查,有罪必罰:
「陛下法國之名甚好,但只滅字不通,自經我過,可改號欽法國,管教你海晏河清千代勝,風調雨順。」
是啊,你不能自己想一出是一出,人為的去破壞法令。而更應該是以身作則,遵守法度,只有這樣,才能海晏河清千代勝,風調雨順。
這樣一來,治安就會好起來,治安好了,經濟活動也會頻繁,老百姓才無後顧之憂。時間久了以後,大家就會發現,不當和尚,也能吃飽飯過好日子,那自然就沒人去當和尚了。同理,治安好了,老百姓富裕了,也就不至於把腦袋別褲腰帶上,繼續干打家劫舍的勾當了。
這樣一來,國家不就慢慢變好了嗎?
所以,滅法國國王並不昏庸,他知道自己國家的問題所在。只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他想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只能下了一劑猛藥。
但是,他的本意是讓國家富裕,國家富裕了,才能給天庭提供更多的「稅收」,那王城上方「喜氣沖融,祥光蕩漾」,也就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