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了,你們有沒有天天看著家裡的崽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腦殼疼?除了寫作業之外,大把的時間無所事事,看書像是在完成任務一樣,還要跟我討價還價今天看幾頁?
不喜歡看書的孩子家長發愁,因為看書不思考,意義並不大。而愛看書的孩子家長其實也發愁,天天盯著書,視力還要不要了呀?
或多或少的,我們在寒假裡總會有一些碎片的空白時間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安排。
比如榮哥吃早飯的時候就喜歡聽故事,沒啥好故事也得叫小愛同學講笑話;還有走親訪友、足球訓練坐車的路上,無所事事就想看手機刷抖音;還有日常作業寫完等待吃中午飯的間隙,下樓玩時間太短,看電視時間又太長。
這些時間浪費也是浪費了,不如利用起來,給孩子「聽書」!既不需要用眼,還能大開眼界學到知識,只要書講的有意思,孩子也很愛聽,比淺嘗輒止地看書還強不少呢!
今天趕著過年有福利,榮媽給大家介紹一款非常有內容的四大名著通識課——《明見少年——這才是西遊!》
之前團過《明見少年100本世界名著閱讀課 》的媽媽,應該對明見少年不陌生。
明見少年系列課程都是由 語文教育專家、兒童文學資深作家擔任課程主編,還有人工智慧專家、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博士、《人物》雜誌專欄作家擔任跨學科顧問。
它不只是講語文,而是涵蓋了 文、史、哲、藝方方面面,書上看不到的那些知識在課程里都有延伸,這也更加貼合如今的「大語文」的培養要求。
在大語文時代,對於書的閱讀不能只是停留在書面情節的層面了, 它背後的人生哲理、歷史、文化以及語言詞彙,都非常值得孩子學習, 這些都是日後考試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讀好書呢?
讀經典名著!
名著作為傳統經典,可以長盛不衰,它們所承載的內容的厚重感和文學性,是其他書籍無法比擬的。
給孩子讀名著,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對古典文學的啟蒙、對傳統文化的薰陶、對人物人生的感悟。
因為名著是我們智慧的源頭,是幾千年來人類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智慧結晶。
只有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深遠的人文光芒,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但是,許多孩子讀名著的第一反應就是: 無聊!看不懂!
別說如今的小孩子膚淺,榮媽小時候也並不喜歡讀名著,孩子的鑑賞能力是很淺的,讀名著多數時候也就是看個 熱鬧,缺少文化內涵的分析是不可能領略四大名著個中深意。
反倒是像意林、青年文摘那樣辭藻堆砌的優美句子,更容易被孩子記住、模仿。
所以就會出現家裡的中外名著的書買了不少,你想方設法給孩子種草、引導,但孩子就是不感興趣,翻兩頁就扔了。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名著閱讀的門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篇幅過長—讀不完:許多文學名著都是大部頭,哪怕是短篇小說、散文也有幾千字,這對於閱讀經驗不足的孩子是個巨大的挑戰。
二、語言晦澀難懂—讀不通:名著的語言是作者思想與藝術的結晶,是經過了精心錘鍊的結果,這是名著魅力所在,但這些很多超越了孩子們的文字理解和審美能力了。
三、缺乏生活經驗—讀不懂:多數名著都是成年人撰寫,是作者生活經歷與思想的沉澱。哪怕是寫童年的小說,比如魯迅的《朝花夕拾》和高爾基的《童年》,也絕不是寫童年趣事那麼簡單,而是一個成年人對過往的一種回望與感懷。
下面我們就通過孩子們必看的中國四大名著來舉例分析。
中國的四大名著包羅萬象,有硝煙戰火有興衰成敗;有國計民生有市井家常;有神仙志怪有地理民俗;有家國大愛也有小情小愛。
這四套書濃縮了當時的社會百態,有深刻的思想和主題,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也承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同時,它們的寫作手法高超,對人物的塑造,細節的刻畫,情節的描述,幾乎是登峰造極,文學性極強。
可以說,讀透一本,就會在很多古今文學作品裡發現他們的影子。
但是,孩子是不理解這些的。
那麼,對於這種長篇巨製,怎麼才能讓孩子們喜歡上,願意去看呢?
比如西遊記是每個人的必讀書、枕邊書,但想要真正讀懂卻很難,容易變成看熱鬧、看了也白看。
《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幾乎每一章內容背後,都隱藏著作者的用意和更為深刻的道理。就像唐僧西天取經其實講的是修心養性的重要,孫悟空大鬧天宮講的是物極必反。
可以說《西遊記》更是一部哲學著作,讀懂這本書能幫你和孩子更深刻地認識世界,更深刻的認知自我。
正因為如此,明見少年通過精心的設計和反覆地打磨,形成了這門獨一無二的四大名著通識課——《這才是西遊》。
課程一經上線,在行業內受到廣泛好評,深受用戶喜愛。
那麼, 這門課程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又能給孩子帶來哪些收穫呢?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是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故事也已經家喻戶曉。
但是我想告訴你們,其實很多人都沒有讀懂《西遊記》,只是知道一個故事的皮毛或者存在誤區。
因為不管是我們看的影視劇、還是故事書,甚至我們從網上的找到的一些西遊課程,他們為了方便,都會對西遊故事做一定的改編,但具體改編了哪裡,他們不會告訴你。
真正的西遊世界,要比我們看到的,場面更加宏大,人物更加豐富,故事也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更精彩更有趣。
而明見的《這才是西遊》就是從原著出發,從中提煉出40個關鍵節點,不僅能夠幫助孩子糾正對於西遊錯誤的認識,還可以讓孩子收穫真實可靠、好玩有趣的西遊知識,讓孩子領略到最真實的西遊魅力。
《西遊記》作為古代長篇浪漫主義文學的高峰,除了是一部神魔小說,其實還是一本世界大百科巨著,其中包含了許多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知識。
為此《這才是西遊》課程分別通過情景演繹、通識拓展兩個方面展開,幫助孩子找到西遊知識與各個學科的關聯,將西遊內容與各個學科有效聯繫起來,從而讓孩子建立起完整的學習系統。
不得不說,陪著兩小隻聽西遊的過程中,我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根本不知道的知識。
比如為什麼孫悟空的筋斗雲一翻是十萬八千里,還有零有整的,怎麼不是一萬里也不是十萬里?再比如筋斗雲的一翻須臾可到,這須臾到是多久呢?摺合一下竟然是48分鐘!
再比如菩提祖師給孫悟空出的敲頭啞謎,讓他三更半夜敲門去開小灶,其實是有真實的歷史故事原型的——唐朝的惠能大師,後被尊為禪宗六祖。
著名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就是惠能大師寫下的寄語。
在惠能大師的眼中,一切事物的表現都是「空」,人性本空,只要悟到了這個道理就可以立地成佛,誰曾想到,「悟空」這個名字的由來竟然還有這樣的淵源?
四大名著之所以被奉為經典,不是情節生動、想像力豐富這麼簡單,它背後蘊含的深刻的哲學意義,是普通成年人也不一定能讀懂的。
《西遊記》不僅是一部經典文學小說,更是一部東方哲學著作。
在學習生活中,當你因為遲遲攻克不了困難而想放棄的時候,我想要告訴你的是唐僧在這次西遊之前已經失敗了九次,這是他的第十次轉世,正是這一次,他取得了真經。
這是在教導我們,無論做什麼事,只要鍥而不捨,就一定會有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明見少年用通識方式打造課程內容,幫助孩子能夠真正理解古典名著背後的真諦和內涵。
同時,讓孩子在生活上,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立看法,學會從更多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從容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在明見少年四大名著的通識課中,我優先選擇了《西遊記》是因為大多數的孩子已經對故事情節耳熟能詳了,每一個人物、每一個情節娃都知道,不存在信息壁壘,這樣娃才會有興趣聽聽這 個中緣由。
我們可以看一下課程的目錄,幾乎沒一個知識點的切入點都很新穎,不只是小孩子,對大人也極具吸引力。
眼下正值春節前,剛好有個獨家折扣給大家!
一次下單,終身學習,無限暢聽!
三人成團,即可享受鉅惠福利
新年優惠99元!
福利只有3天,2023.1.20截止!
單人可以湊團的,不用擔心自己一個人成不了團!
別人下單會自動成團,一般不會參團失敗!
當然也歡迎大家推薦給周圍的朋友,一同參團!
80節名師精講課,滿滿乾貨送給你
新年送福利,為少年們的成長助力 !
全網超低價,限量開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