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出版的《新發現一當代中國少年兒童報告》獨生子女人格發展狀況與教育"調查結果。調查顯示:有52.5%的孩子學過鋼琴等樂器,但他們當中表示"非歡」和」一般"。又如有67.0%的孩子學過繪畫,但他們 常喜歡"的只有11.5%;有30.1%的孩子明確表示"不喜確表示"不喜歡」和"一般」。也就是說,幾乎超過半數當中表示"非常喜歡"的只有19.0%;有31.9%的孩子明出於自願,而是父母的選擇 的孩子對他們所從事的課餘活動並不是"非常喜歡"或11.4%的父母因學琴有時會打罵孩子;有33,3%的父母,據中央音樂學院對3295名琴童的調查表明,有常受到父母批評;21%的父母經常威脅孩子;40%的偶爾會為此打孩子:至少有49%的琴童因」不聽話」經50%的孩子受到比其他孩子更為嚴厲的管教,父母在孩子學琴時批評多於鼓勵:因為是琴童,其中50%的孩子受到比其他孩子更為嚴厲的管教。
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注意到興趣愛好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興趣班。但是,很多家長也面臨孩子沒有興趣,半途而廢的情況。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一頭小牛被主人牽著鼻子來到了草地上,主人怕小牛餓著,想讓小牛吃草,可小牛也許由於離開了媽媽, 跟著一個陌生人,它很害怕,不敢吃。 【其實如果這時主人摸摸它的頭,溫柔地說:「乖牛兒,吃草了」牛兒可能會吃了】可主人不懂它的心意,吼了一聲,這麼好的草,你幹嘛不吃,吃草很有用的,你吃飽了,就能長個了。牛聽了主人的吼聲,更不想吃了。【如果這時主人能抓一把草喂它,它可能也會吃了】。主人越看越生氣,乾脆把牛頭壓到草地上,逼它吃,牛更不吃了,而且極力把頭抬起來,主人越是壓它,它就越不吃,也越反抗。最後主人筋疲力盡,牛也筋疲力盡,可牛仍然還空著它的肚子.......
我們可以從中思考,是什麼造成主人和小牛都那麼累,但效果卻那麼差呢?
是主人沒有盡力嗎?——不是
是小牛不努力嗎?——也不全是
造成現在卡在瓶頸的問題是什麼?————興趣
撲克牌告訴了我們一個機密
在聊孩子的興趣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聊聊打撲克。很多人都會打撲克,但是我們仔細想想,當初是怎麼學會打撲克的呢?有人刻意的教我們嗎?是有人給我們報了撲克牌的興趣班嗎?
相信對於打撲克牌來講,絕大多數人都是自學成才——既沒有人刻意去教授,更不可能有人報所謂的興趣班。也許是在家門口,也許是在除夕的家庭聚會中,作為孩子,就這樣站在家長的後面,默默地掌握了這個技能和引起了孩子的「興趣」。
其實,不僅僅是撲克,很多娛樂方式孩子都能夠在不知不覺中,看著別人就學會了,比如棋類、麻將、王者榮耀等等。按理說這些項目本身並不是很簡單,有些還混有多種不同的玩法、規則,但是孩子偏偏就能夠自己學會。
所以說,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強的,只要能夠充分調起他們的積極性,很多東西即使有一定的難度,不報興趣班孩子照樣能學會。
孩子興趣的培養需要家長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於家長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如果家長做不到的話,那麼就儘可能地減少干預,給專業的家庭教育老師多一些時間,多一些空間,和他們一起共同呵護孩子來之不易的興趣之光。
你的孩子在上興趣班嗎?他們對於興趣班的態度是如何的呢?你是如何誘導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的呢?快來在評論區和我們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