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蘇軾5首詩詞,你也就讀懂了重陽

2023-10-22     洞見

原標題:讀懂蘇軾5首詩詞,你也就讀懂了重陽

讀懂蘇軾5首詩詞,你也就讀懂了重陽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

作者:洞見yy

10月23日,農曆九月初九,又是一年重陽。

《易經》有言:「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在古人看來,九月初九是吉祥日,這一天他們會登高祈福、秋遊賞菊……

據史書記載,唐代開始設重陽為官節,行至宋代,重陽節更是隆重,上至皇帝百官,下至農夫庶人,無一不為此歡呼。

文人墨客們身處此情此景,紛紛以詩詞歌詠。

蘇軾就曾在這個日子,寫下許多篇重陽詩文,訴說自己的萬般思緒。

今天且隨晚君,品讀蘇軾的5首詩詞,讀懂中國人的重陽節。

1

關於離別

《浣溪沙·重九舊韻》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

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

茱萸仔細更重看。

在古人看來,重陽佳節有團聚歡慶之喜,其實也暗含別離之悲。

公元1074年,這年重陽,是蘇軾與好友楊繪共插茱萸。

他們相聚在一起,登夕照山,舉杯對飲,暢談人生。

可惜,重陽過後,蘇軾就需與楊繪道別,啟程赴任密州。

蘇軾攜友,登高望遠,將杭州美景盡收眼底。

興致正高之時,他卻突然輕嘆一聲:經此一別,不知何時能再見!

江淹說,黯然銷魂者,唯別離而已矣。

但世事顛沛,在歲月的旅途中,像這樣的相聚與別離,每天都在上演。

或許此時,你也正與親朋歡聚一堂,言笑晏晏,可不久之後,又要面臨分離的考驗。

但也不必為此過於感傷。

正所謂,相逢又告別,歸帆又離岸。

人生聚散,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面對無常世事,傷感只會令你錯失今宵的歡愉,不如珍惜此刻的美好。

即便離別,也要給彼此一個溫暖的擁抱,送一份祝福,道一聲珍重。

在分別的日子裡,願彼此安好,各自順遂。

2

關於思念

《壬寅重九,不預會,獨游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

花開酒美盍言歸,來看南山冷翠微。

憶弟淚如雲不散,望鄉心與雁南飛。

明年縱健人應老,昨日追歡意正違。

不問秋風強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譏。

《東京夢華錄》里,記載了北宋時重陽節的盛況:

「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彩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肉之類。」

在這樣重大日子裡,宋人們都會選擇跟家人一起共度美好時光。

然而,公元1062年重陽節,蘇轍留守東京,蘇軾則宦遊在陝西鳳翔。

兄弟倆朝夕相處了二十多年第一次分開獨自過節,蘇軾頓覺索然無味。

在這個熱鬧的節日中,他只能一個人舉杯獨飲,一個人登高插萸。

當他站在南山高處,遙望故鄉,想起蘇轍的身影,眼眶不禁濕潤。

於是蘇軾落寞地吟道:憶弟淚如雲不散,望鄉心與雁南飛。

有人說,世界上最深的孤獨,屬於有家難回的人。

每逢佳節,思念成為了每一個遊子共同的心境。

小的時候,總以為與家人團聚是再簡單不過的事。

直到我們踏出了家門,見面的次數,一年比一年少,共度的時間,一次比一次短。

這時候才明白:至親在側,兄弟常伴,就是人間一大樂事。

此刻的你,若不能與親人相聚,也一定要拿起手機,撥通那個熟悉的號碼。

聽一聽父母的聲音,拉一拉往日的家常。

但求親人健康,這一生的顛沛流離,也都有了意義。

3

關於孤獨

《西江月·重九》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

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淒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

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公元1083年,這一年的重陽,蘇軾再次來到黃州棲霞樓上。

去年今日在此縱酒戲馬的朋友們,因為朝廷一紙調令早已四散。

棲霞樓上熱鬧依舊,別人都在三五成群對飲吟詩。

而此刻的他卻隻身一人,看著遠處的滾滾江水,舉杯獨飲。

窗外的菊花,被細雨浸濕,已經開始片片凋零。

一時之間,蘇軾十分傷感,孤獨淒涼襲上心頭。

可半晌之後,醉意十足的他,卻心意一轉:

古今之事,千年歷史,都不過在俯仰之間,更何況幾個人的相聚呢?

人生在世,孤獨本就是常態。

正如賈樟柯在《山河故人》里所寫:

「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如果你把人生的趣味寄托在喧囂中,久而久之就會喪失自我。

一旦人群散去,只會倍感空虛與痛苦。

永遠不要害怕親人的分開,朋友的遠離,因為孤獨才是屬於你人生的旅程。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只要你學會獨處,一個人的時候心中也自有一方天地,內心反而更覺豐盈。

在這個團聚的日子,你也可以享受一個人的樂趣。

品一杯菊花酒,賞一盆重陽菊,登一座小丘,插一束茱萸。

當你沉浸在一個人世界,就能傾聽內心的聲音,回歸真實的自我,獲得精神上的充盈。

4

關於衰老

《定風波·重陽》

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

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

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

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西京雜記》里記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從漢代開始,祈福求壽就是重陽節的一大主題。

公元1080年,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貶黃州。

從朝廷一方重臣,到偏遠小吏,向來自傲的蘇軾遭受重挫,心情鬱悶至極。

此時才43歲的他,就已然華發滿頭,宛若垂暮老人。

這年重陽,他與朋友相約登高,不過須臾,就已氣喘吁吁。

恰巧迎面走來一群下山的年輕人,嬉嬉鬧鬧地回家去了。

他們不僅登高飲酒,還在頭上插滿了菊花,蘇軾眼中儘是羨慕。

想到自己年邁的肌體,他不禁神情落寞,只好坐在道旁休憩。

朋友對他說,太陽快要落山了,我們要不就回去吧?

不料蘇軾卻精神一振,說道:古往今來,誰能不老呢,有什麼可擔心的?

於是蘇軾不管夕陽將落,仍舊奮力攀登,最終順利登頂。

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只有頓悟了死亡與衰老,人生才能變得通透。

儘管歲月催人老,但只要還活著,就應當竭盡全力。

不懷念於過往,不擔憂於將來。

把當下的每一天都得認真美滿,把每一秒都過得充實豐盈。

好好活著,用心感受,就不枉人間這一趟。

5

關於釋懷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九九重陽,處在一個特殊的時節,涼風起,萬木枯,黃葉落。

它沒有了春的新生,也失去了夏的活力,只剩下蕭瑟。

多少文人墨客,觸景生情,傷春悲秋。

公元1082年的重陽,這一天的蘇軾看著外面的蕭蕭落木,一股苦澀之情噴涌而出。

這幾年,他看似活得縱情洒脫,可心底卻儘是不得志的悲涼。

酒醉後的蘇軾,想起了在京城登科及第的風光;

想起了在杭州,與文人好友們吟詩作畫的場景;

想起了在密州,千騎卷平崗的圍獵雄姿。

他的心中充滿了不甘,心情越發鬱悶。

可這時,一陣涼風襲來,寒意入骨,一下子驅散了蘇軾大半醉意。

曾經風光不再,蘇軾輕嘆一聲: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世間萬事,轉眼成空,就連此刻的盛開的菊花,重陽一過,也會凋零。

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定數。

繁花再美,過往再好,終是無法重來。

面對過去的風景,太多的懷念,只會化成憤懣不平,成為人生的羈絆。

正如弘一法師所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

和過去揮手告別,釋懷曾經的遺憾,才能騰出心靈的空間,迎接新的美好。

人到佳節,感情最濃,思緒最長。

蘇軾的五首詩詞里,我們看到了親朋四散,歲月忽老的命運。

卻也讀懂了他在獨處中豐盈自己,在衰老中奮力一搏的昂揚姿態。

詩句看似寫的是重陽,實則說的是人生。

值此重陽佳節,願你有人想,有人盼,心有所依,不畏將來。

點個贊吧,別忘了在這個秋風送爽的重陽日,為所念之人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8ca2e7e4977e69f5557355ac4122a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