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 也想像他們一樣
照 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
近日
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網絡流傳
受到廣泛關注
11月9日
多位清華學生告訴記者
文章直抵人心
深受感動
「你們知道T35嗎?我很感謝這趟列車,這是唯一一輛從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車。」這位學生來自安徽,為了省錢,2014年從老家坐著硬座一路北上。據他回憶,這趟列車很難買,更多時候是拿著一個小馬扎坐著看書,度過火車上的一宿時間。
文章中提到,他當年入學時獎學金和助學金共計13000餘元,扣除學雜費,一年可支配的資金只有6500元。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開支計劃,每個月只能花400元。同學吃西瓜喝飲料時,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想辦法用最少的錢吃到最可口的飯菜;無法承擔班級出遊花銷,錯過了和同學的合照……這些內容瑣碎而樸實,卻又能直抵人心,令人動容。
「每年要寫兩封信,一封是給發放獎學金的企業,一封是給基金會的。」在獲得資助的同時,這位學生也會定期給那些給予他幫助的企業和組織送上一封手寫信。此後的日子裡,他通過兼職有了穩定的收入,也獲得了保研資格……
從研一開始,他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了4名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 每學期回家時,他也會去看看這些孩子,給他們講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說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像清華的校友一樣成立基金會,去真正做一些實事。
記者注意到,不少清華校友紛紛轉載該文。「因為窮過,所以更覺幫助的可貴。」一位畢業於清華的網友表示, 寫下這篇文章的學弟至今仍不算富裕,但卻心系那些貧困學子。他認為這種推己及人的情懷、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態度,讓他頗受感觸。
清華大學碩士孫同學告訴記者,之前他也看到過很多類似的清華學子的勵志故事,但這個故事裡令人感動的是,學長在生活稍有改善後就能想著去幫助他人,這種情懷難能可貴。他也希望自己能學有所獲,日後用知識回饋社會。
「朋友圈已經刷屏了。」另一位江同學稱,目前大家爭相轉發這篇文章,他看完後深受震撼。文章里沒有賣慘、也沒有訴苦,學長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他的大學生活,讓他看到苦難中的韌勁。
(信件原文)
有網友說:「有餘力時不忘助人不僅是金錢、還有精神自勉」
還有網友說:「完整看完了他是個很真誠的人也沒有因為物質條件改變過自己內心我輩楷模。祝願他能靠自己照亮更多人」
從拿助學金省吃儉用到研究生期間資助4名貧困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清華學子的風範
人民日報 | 來源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News
往期 推薦
和新生「彈幕」互動、大學時光「回憶殺」……新生第一課,被這位大學校長「圈粉」
「雙減」進行時 | 9月最後一天,北京這個區的培訓機構率先完成「營轉非」
「雙減2.0版」發布!節假日及寒暑假不得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