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帶著眾多引流管的患者,在活動過程中引流管不慎脫出時,作為當班護士,我們該如何應對處理呢?看看下面的內容~
1、案例回顧
" 護士護士,快來啊快來啊!引流管出來啦!" 某天,護士小李剛開始當日晚班工作不久,走廊的盡頭傳來了家屬驚慌的呼喊聲。
小李立馬放下手頭的工作循聲而去,值班醫生也聞訊趕來。原來是03床患者剛準備挪動下肢下床活動時,左側的腹部傷口引流管不慎脫出。
該患者三天前在全麻下行"再次膽道探查、支架置入、T管引流、十二指腸修補、胃造瘺、橫結腸修補、迴腸造瘺術" ,共留置有胃管、導尿管、T管、傷口引流管、盆腔引流管、文氏孔引流管、迴腸造瘺管、胃造瘺管、十二指腸旁管、左肝T管等共10根引流管。
臨床上帶著眾多引流管的患者,在活動過程中引流管不慎脫出時,作為當班護士,我們該如何應對處理呢?
2、應對處理
1. 應急處理
(1)引流管完全脫出時,用無菌紗布保護引流口,並檢查導管尖端是否完整;引流管部分脫出時,用膠布妥善固定。
(2)若胸腔引流管脫出,立即用凡士林紗布及無菌紗布按壓傷口,按壓後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氣管移位、皮下氣腫等症狀。
(3)若是腦室引流管部分脫出、側孔外漏有液體流出時,應用無菌紗布吸收滲液;若腦室引流管全部脫出時,檢查殘端是否完整,檢查傷口有無裂口。
2.通知醫生,配合重新換藥清創、固定或者重新置入引流管
3.安撫患者
4.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腹部體徵及傷口敷料情況
5.詳細記錄,嚴格交接班,上報不良事件
3、經驗總結
為了防患於未然,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應該如何來進行引流管的護理呢?
1. 妥善固定引流管
引流管的固定對預防引流管的脫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術後患者回病房時用導管固定貼二次固定引流管,標識清楚,告知患者在床上翻身、下床活動和簡單咳嗽時不會將引流管脫出,但應避免劇烈的活動、咳嗽、打噴嚏等使腹內壓增高的動作。
2. 保持引流通暢
保持引流通暢可以有效地預防傷口感染,所以我們在護理時應避免管道打折、扭曲、受壓,並定時擠壓引流管。
3. 觀察引流量
準確、及時、客觀地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每班交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若引流量突然減少要謹防堵管,若引流管引流出鮮紅色液體且持續性地增加,應警惕活動性的出血。
4. 嚴格無菌操作
嚴格的無菌操作是預防傷口感染很重要的措施之一,傷口敷料應清潔乾燥,如有污染或者潮濕應及時更換敷料,根據引流袋的性質及患者的自身情況及時更換引流袋。在更換引流袋及傷口敷料時應遵循無菌操作。患者引流管放置位置應合適,臥位時引流袋低於腋中線,坐立位時引流袋低於傷口平面以防逆行感染。
5. 心理護理
面對很多根引流管,患者及家屬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擔心引流管脫出、擔心導管堵塞等等。我們應立足於健康宣教,讓患者掌握引流管的自我護理,告知其翻身和簡單的咳嗽不會導致導管脫出,消除其緊張焦慮的情緒。
6. 健康宣教
在巡視過程中觀察仔細,不流於形式,使用語言宣教、宣傳手冊、示範教育等方法進行健康教育。有組織、有計劃的健康宣教讓患者及家屬達到知、信、行統一。知:讓患者及家屬知道引流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項;信:讓患者及家屬形成正確信念;行:護士以身示教,使其能學會導管的自我護理。
最後,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進行引流管的護理,來聽聽我們的總結吧:
管道多 病情重
惹人愁 如何護
別著急 聽我說
多宣教 巡視細
雙重定 標識清
保通暢 勿牽拉
高低宜 防逆感
看敷料 擠管道
看性狀 記顏量
定期換 換藥菌
引流管 及時拔
拔後觀 有無滲
參考文獻:
[1]黃金,李樂之.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操作併發症的預防及處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來源:中國護理管理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