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底層思維」,不脫離人就毀了

2023-12-16     洞見

原標題:7種「底層思維」,不脫離人就毀了

7種「底層思維」,不脫離人就毀了

作者:洞見·蘇墨

你思維的層次,就是你人生的層次。

大衛·舒爾茨在《大思想的神奇》一書中提出:

「決定成功的因素中,體力、智力、精力、教育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思維模式。」

思維支配行動,行動決定結果。

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思維,往往就擁有什麼樣的命運。

遠離這7種底層人思維,你才能脫離底層人生。

01

  • 溝通的底層思維:講道理。

戰國時期,剛繼位的齊威王行事獨斷、閉目塞聽。

任憑大臣們苦心勸諫,他仍置若罔聞。

朝堂上眾人心急如焚,此時鄒忌開口講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一天,他把自己打扮美美的,然後問妻子、小妾以及訪客,他與城北美男子徐公誰更美。

眾人皆說是他。

他萬分高興,可見到真人後,他發現跟對方比起來,自己簡直太醜了。

齊威王聽了哈哈大笑之餘,頓悟只聽片面之詞的弊端,當即就頒布了廣開言路的政令。

遇事說教是低情商的溝通方式,懂得講故事才是最高階的思維。

沒有人喜歡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大道理,即使你的建議再正確無比。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在每次新品發布會上,就從來不推銷自己的產品多麼牛。

他的第一句開場白總是:one more thing。(哦,對了,還有一件事。)

一如丹尼爾在《全新思維》中說:

不管你是一名管理者、一名員工,還是一個媽媽,用故事的思維與他人溝通,將是我們決勝未來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個好故事,勝過一打大道理。

02

  • 社交的底層思維:利己。

一位果農精心培育出了新品種水果,銷路特別好。

鄰居們見狀,紛紛請教他。

果農怕他們搶了自己的生意,便回絕了。

可沒想到,第二年收成的水果品質下降很多,沒有果販願意收購。

明明同樣的培育方法,怎麼會這樣?果農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請教專家。

專家笑著說,很簡單,只要你把自己的培育方法分享給周圍鄰居們就可以了。

帶著疑惑的果農照做之後,新一年結出的果子果真又大又好。

原來,當周圍都是低品質的果樹,經自然媒介授粉之後,他的好果樹也會變差。

而當把秘方分享給大家後,果樹得到的就是高品質的花粉。

古人常言,利人者,亦自利。

你為他人打傘,其實是給自己搭橋鋪路。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尤其在這信息至上、資源稀缺的時代。

你的自私獨享,是給自己挖坑;懂得互惠互利,方能彼此成就。

行走世間,利他才是最大的遠見。

03

  • 工作的底層思維:打工人。

美國一位從沒接受過教育的農村小伙,誤打誤撞進入了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公司。

平時工人們幹活偷懶耍滑,他卻主動攬活。

大家笑他傻,多幹活老闆又不會多給錢。

他說,這樣可以多積攢經驗。

閒暇時大家湊在一起聊天打撲克,他躲在工棚里看管理書籍。

大家哄堂大笑,你一個工人學那幹什麼?

他卻認為,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才能更好地做出決策。

他就是齊勃瓦,後來的卡內基鋼鐵公司董事長,而他那些工友仍掙扎在最底層。

經濟學家薛兆豐的一句話,點醒了多少人:

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刻,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工作,不僅僅是為了那份薪水,更重要的是可以藉助這個平台磨礪增值自己。

如果你始終抱著為別人做事的心態,禁錮的是自己的成長。

而當抱著老闆的思維工作,即使最終成不了老闆,你自身的能力、視野格局也會有質的變化。

04

  • 成長的底層思維:抄近道。

兩個石瓦匠正在給僱主家砌房子。

年輕的瓦匠專揀大石塊,牆砌得特別快,而年老的石匠卻挑那些小而規整的石塊,因此進行得很慢。

年輕瓦匠見狀,嘲笑道:你好蠢啊,像我這樣快點砌完,不就可以去掙下一份工錢了。

老瓦匠搖搖頭,不為所動。

一天,暴雨滂沱之後。

年輕人傻眼了,自己那面為圖速成而用大石塊的牆坍塌了,老瓦匠的那面牆卻完好無損。

最終,年輕人不僅沒拿到工錢,名聲也壞了,沒有人願意再聘請他。

而瓦匠精工細作的好口碑卻得到口口相傳,爭相被邀。

想起《奇葩說》中辯手陳銘的一句話:不要總想著走捷徑,所謂的捷徑通向的都是絕境。

投機取巧,終會作繭自縛。

真正能讓你抵達夢想之地的,從來不是抄近道的小聰明,而是腳踏實地的笨功夫。

下了笨功夫,才有真功夫。

05

  • 快樂的底層思維:追求多巴胺。

科學家做過一個震驚世人的實驗,叫「老鼠也瘋狂」:

在老鼠的大腦中埋入電極,只要輕輕踩下踏板,就會有微電流刺激老鼠的快感中樞,產生讓其快樂的物質多巴胺。

沉迷於多巴胺的老鼠,竟不吃不喝瘋狂踩踏了12個小時,直到力竭而亡。

現實中的你是否也正如那隻老鼠,淪為多巴胺的奴隸。

董宇輝說,多巴胺和內啡肽都是能讓我們感到快樂的物質,然而快樂的質量卻截然不同。

前者的獲得毫不費力,一個小視頻、一把遊戲……就會讓你頃刻滿足。

但這種快樂轉瞬即逝,過後是更大的空虛迷茫。

更恐怖的是,它不僅會偷走你的時間,更於無形之中消磨你的鬥志,摧毀你的深度思考力,最終吞噬掉你的未來。

多巴胺是陷阱,是會讓人上癮的毒藥。

內啡肽的產生,一開始雖然痛苦,但最終迎接你的卻是持久的回甘,就像讀書之後的成就感、堅持運動之後的暢快感。

人生是公平的。

那些讓你一時爽的東西,最終一定讓你痛,而那些讓你痛的東西,才會讓你真正的成長。

遠離多巴胺,追求內啡肽,你才能遇見想要的人生。

06

  • 逆境的底層思維:受害者思維。

查理·芒格曾多次在公共場合中介紹,他人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式——「我是倖存者。」

一個遇到困難就埋怨命運不公、自憐自艾的人,不僅改變不了自己的處境,還會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一個擁有倖存者心態的人,則總能在逆境中發現生機,變危機為轉機。

心理學博士埃格爾在《越過內心那座山》中談起,她之所以能在「人間煉獄」奧斯維辛集中營活下來,就得益於她的倖存者思維。

當父母被投入毒氣室殺害時,她告訴自己還有姐姐;

當她被要求給劊子手軍官跳舞時,她把自己想像成在歌劇院的舞台上旋轉;

當她躺在屍體堆里睡覺時,她慶幸自己還活著。

不管遇到多麼糟糕的情況,她總是告訴自己:苦難是人生的常態,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路艷陽,總有疾風忽至、暴雨打頭。

從來沒有絕對的困境,只有絕望的心理。

你是受害者還是幸運者,全在你一念之間。

07

  • 成功的底層思維:線性思維。

有人曾問「股神」巴菲特:為什麼我如此努力,還是這麼窮?

他笑道:因為你困於線性思維。

勤奮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從來不是充分條件。

真正的高手,往往擁有指數思維。

什麼是指數思維呢?可以打這樣一個比喻:

假設你每個小時能生產1個零件,6個小時能做6個,10個小時就是10個。

按這種線性增長方式,即使你不眠不休,一天最多也只能做24個。

但經過技術優化後,你每小時做的零件數增長為前面的兩倍,那麼當你做了6個小時,就能做32個(1、2、4、8、16、32)。

同樣當你做完整整一天24小時,你知道最終做了多少嗎?

答案是16777216個。

《躍遷》一書中說:

「獲得百倍收益的關鍵,並不是百倍努力。每個時代的高手都在利用時代的槓桿撬動自己,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努力決定下限,認知決定上限。

如果你只懂得一味地埋頭苦幹,遲早會撞到天花板。

唯有跳出線性思維的圈子,多讀書、交高人、懂借勢,才能實現自身裂變式的成長。

你知道嗎,全世界各大品牌的香水,其實95%都是水,只有5%不同。

人生亦是如此,真正拉開我們距離的就是那5%的秘方——思維模式。

你的思維層次,就是你人生的層次。

從現在開始,摒棄底層思維,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方能突破圈層,遇見更高階的自己。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9627f09296ef083e3e826777a373a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