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浦平民學校: 滬東最早創辦的平民學校

2022-07-28     政協往事

原標題:楊樹浦平民學校: 滬東最早創辦的平民學校

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就認識到了工人階級的重要性,開始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1924年,中共中央運動委員會負責人鄧中夏為發展上海工人運動,提倡創辦平民學校,以提高工人的政治覺悟和文化素質。

同年6月,上海大學學生楊之華、張琴秋等人接受黨組織派遣,在滬東地區籌辦了第一所面向工人的學校——楊樹浦平民學校,校址設在平涼路韜朋路(今通北路)惟興里900號。由張琴秋任校長,學校分男、女兩校,共有學生150名,大多是楊浦各紗廠的工人。學校分甲乙丙丁4班教授,甲班課程除國語、算術外,應學員要求還增加了歷史、地理等科目。國語課本都是教師自己編的,內容是關乎工人切身利益的事,從工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說起,讓工人接受啟蒙教育。學校除了教授一些文化知識外,主要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傳遞革命思想。

學校成立後因教育效果好,很受工人歡迎,新怡和紗廠先後有百餘名工人入學,不少工人還自覺組成讀書小組。通過理論教育和實踐鍛鍊,工人們的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得到迅速提高。很多進步青年率先自覺接受黨的考驗,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力求早日成為黨組織中的一員。1924年年底,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楊樹浦支部成立,成為上海工人中最早的團支部之一。

1925年年初,民族資本家朱思恩出資擴建了楊樹浦平民學校,校址也從惟興里900號遷至弄外平涼路的一幢二層樓房內,並改名為:思恩平民義務學校。當時,學校還張貼了招生廣告:「本弄口辦了一所思恩義務夜校,夜校學生可免費入學」,吸引了許多工人報名。學校改建後,教學內容及方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革命的知識分子仍舊活躍在工人學員中。直至五卅運動後,學校被國民黨查封,被迫改成兒童小學。

雖然楊樹浦平民學校創辦的時間較為短暫,但在這裡接受過教育,從這裡走上革命道路的學生卻有很多。他們中大多數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優秀幹部,有的加入了革命的隊伍,有的甚至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們猶如一顆顆炙熱的紅色種子播撒在中國的大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fee2a507e5e14e8c38036f404fc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