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蘇州河邊國民黨守軍

2022-10-09     政協往事

原標題:智取蘇州河邊國民黨守軍

閱讀提示

1949年5月25日早上,上海地下黨派田雲樵同已經攻進滬西的解放軍第81師聯繫,參與策反工作。前線指揮部同意了田雲樵的設想,田雲樵立刻將中間人王中民找來。王中民曾經在國民黨部隊干過,任國防部少將部員,退伍後到上海擔任海關稅警大隊大隊長,跟王秉鉞是老朋友。王中民對國民黨的腐敗統治早就喪失信心,同意去策反王秉鉞。

解放前的上海 (資料圖片)

上海解放前,解放軍不僅敢於強攻,還善於智取,就是通過上海地下黨組織,策反國民黨守軍。這樣,既減少了人員傷亡,又保全了城市設施, 把一個完整的大上海交到人民手中。

1949年5月25日早上,上海地下黨派田雲樵同已經攻進滬西的解放軍第81師聯繫,參與策反工作。師政委羅維道首先介紹了當時的軍事態勢:解放軍兩翼按照戰略要求已經在吳淞合圍,截斷了敵軍從水路逃竄的航道。西路部隊已經突入市區,蘇州河以南全部解放。現在的問題是,約4萬敵軍已經被包圍在蘇州河以北、薀藻浜以南一小塊地區。羅維道用嚴肅的語氣說:「敵軍占領了蘇州河以北的制高點後,用輕重機槍封鎖了所有橋樑。解放軍有一個連的戰士在衝鋒外白渡橋時,遭到百老匯大樓(今上海大廈)上的機槍猛烈掃射,傷亡很大。由於陳老總早就有指示,為了保護上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部隊不准攜帶重武器進入市區,即使手榴彈也要儘量少用。解放軍既要勝利完成軍事任務,又要出色完成政治任務。但光用輕武器壓不住敵軍的火力,我軍傷亡可能會很大。」

田雲樵明白羅政委的意思,問蘇州河以北國民黨軍的番號,或許能想想辦法。羅維道回答:「在造幣廠橋以北的主要是國民黨第51軍,還有一些雜牌部隊。」田雲樵聽後說:「51軍軍長王秉鉞是東北軍出身,過去我們曾經策反過他。不過當時他的態度不夠堅決,對國民黨還抱有幻想。今天在重圍之下,要他率領部下放下武器,應該還是有這可能的。」

前線指揮部同意了田雲樵的設想,希望馬上進行策反工作。田雲樵立刻將中間人王中民找來。王中民曾經在國民黨部隊干過,任國防部少將部員,退伍後到上海擔任海關稅警大隊大隊長,跟王秉鉞是老朋友。王中民對國民黨的腐敗統治早就喪失信心,同意去策反王秉鉞。

25日上午10點半,王中民由造幣廠橋過河。解放軍一方停止射擊,讓王中民安全過橋。對岸國民黨軍神經高度緊張,見人露面就拚命打槍,橋上無法通行。王中民急中生智,在一張紙上用毛筆寫了「和平使者」四個大字,然後雙手舉起,一個人一步一步向橋北走過去。敵軍官兵看到這種情景,也不再打槍。王中民過橋後,國民黨覺得他有來頭,就將他逐級送到司令部。沒想到在司令部接見王中民的不是王秉鉞,而是劉昌義。原來王秉鉞在浦東與解放軍打仗時負傷了,軍長一職由淞滬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劉昌義兼任。劉昌義跟王中民也是老相識。

王中民說明了來意,並問劉昌義今後有什麼打算。劉昌義垂頭喪氣地說:「他們全溜掉了,留下我收這麼個爛攤子,沒辦法只好拼下去。」王中民開導道:「現在你退路也沒了,且處於四面包圍中,仁兄你難道不為自己的前途考慮嗎?」劉昌義不信任地看了王中民一眼:「你講的全是事實。但是你老弟又不能代表解放軍。」王中民一瞧有苗頭,便誠懇地講:「我就是共產黨派來的。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直接同共產黨的代表通電話。」劉昌義聽了,提出要跟共產黨的負責人直接交談。

於是,王中民馬上從51軍司令部里打電話跟田雲樵聯繫。田雲樵同劉昌義通話時說:「王中民是我派他去的。現在形勢逼人,你想突圍是絕對不可能了,放下武器是唯一的出路。」劉昌義回答:「形勢已經再明確不過了。但接下來怎麼做,是否當面商談?」田雲樵當場表示:「同意你過來當面談。談得好最好;談不好,保證你安全回去,讓戰鬥來解決問題。」最後雙方約定下午3點,劉昌義通過造幣廠橋進入解放軍防區,進行談判。

到時,從橋北開過來三輛吉普車,解放軍開了兩輛,一起開到虹橋路前線指揮部。解放軍一方參加談判的有軍長聶鳳智、羅維道和田雲樵等。聶鳳智先講了當前的戰場態勢,然後希望劉昌義能當機立斷,率部放下武器,走上光明大道。劉昌義聽後表示,自己過去對蔣介石排斥異己一直不滿,但苦於沒有機會,現在願意率部放下武器。同時,劉昌義又對自己在國民黨部隊里的實際地位做了解釋:「我雖然是淞滬警備副司令,是留下來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有權命令跟調動一切,但我的命令有些部隊會拒絕執行。」劉昌義扳著手指,數著下面各個部隊的番號跟人數,結果一數數了三十幾個部隊番號,十多萬人馬。聶鳳智當即表態:「你的實際情況和處境,我們是了解的。目前問題的關鍵在你的決心和態度上。至於有些困難,我們解放軍可以協助解決。」劉昌義表示:「我跑過來見將軍,就已經表明了我的決心,態度就看我的實際行動。」 26日凌晨1點左右,陳毅回電同意接受劉昌義投誠。聶鳳智宣布了四項條件。劉昌義聽後,要求看電報原文,好讓他放心。劉昌義不僅仔細閱讀,還特別注意看了電報最後的署名。看完後,他對電文很滿意,但對第二條限於26日清晨4點前,集中在江灣地區附近指定的三個村莊待命, 表示有困難:「現在已過午夜,即使我馬上回去下命令,恐怕也難以做到。」 聶鳳智爽快回答:「限期推遲到中午12點前集中完畢。」這樣劉昌義就同意了,隨即仍然由造幣廠橋回到蘇州河北岸。

果然,從26日上午8點開始,國民黨軍沿蘇州河北岸向東北方向後撤,解放軍馬上接管了那些防區。當然不是一帆風順,有一支國民黨青年軍殘部拒不執行命令,占據一幢大樓負隅頑抗,但很快就被解放軍繳了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970705ddaa01926406439e3f70d18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