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發推感謝25國支持,巴以衝突,德國為何支持以色列?

2021-05-19     笑語千年

原標題:內塔尼亞胡發推感謝25國支持,巴以衝突,德國為何支持以色列?

5月17日消息,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表達對以色列的「聲援」,並敦促迅速結束「多年來最嚴重的巴以暴力」。

在此之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在推特上發文,感謝包括德國在內的25國支持以色列對哈馬斯開展的行動。推文寫道:「感謝你們堅定地站在以色列這一邊,支持我們在面對恐怖襲擊時的自衛權。」

我們知道,以色列是美國更重要的盟國,所以美國政府堅守保護以色列安全的承諾。但是很多人對德國堅定的支持以色列感到不解:二戰時,猶太人可是雅利安人的頭號死敵啊,納粹對猶太人做的那些事,足以讓這兩個民族成為死敵,為什麼德國和以色列現在走得這麼近呢?

其實,德國的以色列政策,也反映了德國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出於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歷史,德國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的贖罪心理,認為對以色列的生存與安全負有道德義務和特殊責任;另一方面,在現實國際關係之中,德國的對以政策也要考慮到其他歐盟夥伴。所以在巴以衝突中,德國除了保障以色列的安全外,還要關注巴勒斯坦人民的權益,又要考慮到美國這個因素。這些因素的相互擠壓,讓德國的對以政策有時也陷入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開啟了道義致歉、經濟賠償到德以建交的三部曲。1949 年 9 月,聯邦德國名義上宣告建立,但是英法美等三國仍然根據《占領法規》對德國行使管轄權。所以,結束占領、恢復德國的完全主權是德國人面臨的首要問題。

聯邦德國採取了外交上倒向西方的政策。鑒於猶太人在美國強大的勢力,聯邦德國的領導人阿登納表示聯邦德國外交的目標是德國重新統一、調整同猶太民族的關係,實現同以色列和解。

此時的以色列儘管取得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但是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實施貿易禁運,禁止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輸送石油等生產生活物資。向德國索賠是以色列擺脫經濟困境最方便可行的選擇。

1951 年9 月,阿登納公開向猶太人和以色列致歉,表示德國將對猶太人予以物質和道義補償,由此開啟了德以賠償談判的大門。

經過艱難談判,德以兩國於 1952 年 9月 10 日在盧森堡簽署賠償協定,德國同意在未來 14 年內向以色列支付34.5億馬克。

賠償協定幫助以色列度過了經濟難關,也實現了德國用和解促主權的目標。接下來,德國開始在阿以之間尋求平衡。

德以兩國建交後,兩國關係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三次中東戰爭時期,聯邦德國政府宣布保持中立,讓以色列大為失望。幸好聯邦德國同意美國由聯邦德國向以色列運送武器,又在戰後給予以色列每年超過 1.6 億馬克的貸款,兩國關係仍然穩步前進。

60 年代,德國政府在近東事務上擴大了政策視角,德國開始與以色列保持距離,爭取德以關係以及聯邦德國形象的"正常化"。1982 年科爾上台後,傳聞德國向沙烏地阿拉伯秘密輸送武器,也引起以色列的強烈不滿。

但是1993 年以色列同巴解組織和談後,德國開始站在以色列一邊,徳以兩國在各領域深化合作,雙邊關係進入總體平穩發展時期。德國從施洛德政府時期開始,便明確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建立自己的國家,認為"兩國方案"才是實現巴以和解,從根本上維護以色列安全的最終辦法。

默克爾上台後,德國仍然繼續著這個"兩國方案"。伴隨內塔尼亞 胡的上台,兩國關係有所降溫。內塔尼亞胡政府的不合作態度,引起德國的不滿,默克爾政府也對以色列的定 居點政策展開了批評。所以,德國在2011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對巴勒斯坦觀察員國地位的表決中投的是棄權票,而這也表明德國願意承認巴勒斯坦的地位。

今年2月2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以色列時表示,德國不會因猶太人定居點問題抵制以色列。默克爾表示將會帶領德國乃至歐洲民眾走出對巴以局勢的錯誤理解,讓德以關係達到真正的互信。

聯邦德國的以色列政策,從不會放棄自身利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這麼干。它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歐共體最重要的國家法國一直親阿反以。考慮到法國在歐共體內的影響力,為了迎合法國的態度,德國在阿以問題上避免與 阿拉伯世界交惡,也旨在在歐共體中贏得更大影響力。

挺以色列,能為德 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德國雖然避免與 阿拉伯世界交惡,但仍然不可能不看重這巨大的經濟利益——畢竟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受利益支配的。

目前來說,德國是以色列第 二大貿易夥伴,以色列在德國的出口武器名單的占比也很高。2011年11月,德國政府就將幾艘「海豚」級潛艇低價出售給以色列。這種「海豚」級潛艇能夠攜帶核彈頭,對以色列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

以色列的高科技軍備工業,也是德國很感興趣的。因為與以色列的軍備合作,能讓德國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另外,德國和以色列在量子和太空項目上,也是重要的合作夥伴。量子應用被德國視為巨大的經濟和軍事機會,特別是歐盟的伽利略和哥白尼衛星系統,有朝一日也許會遭受到攻擊的情況下。這也是為什麼德國支持以色列全面參與地平線歐洲項目的原因。

中東對德國和歐洲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歐盟東擴的推進,歐盟的邊界越來越深入到地中海東岸,中東地區也成為歐盟安全的保障。默克爾政府強 調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問領導地位,對美國決策更多的表示支持,也是想把中東政策路線的定義權讓給美國,而自己則埋頭拾取利益罷了。

最後還有一點,作為美國的頭號盟友,德國一直被美國壓制,比如在德國國防開支問題上,美國一直要求德國提高軍費占比,甚至將駐德美軍減至 2.5萬人。德國此次支持以色列,也是在權衡之間做出的選擇,目的也還是要保證自己在美國與歐盟之間留有一席之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YY3hHkBAxbFhpvDi9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