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總統前,普京冒險將葉爾欽的政敵送去法國,他為何要這樣做?

2021-05-13     笑語千年

原標題:當上總統前,普京冒險將葉爾欽的政敵送去法國,他為何要這樣做?

普京在俄羅斯最危險的關頭擔任總統,上台以後憑藉著他的冷靜、果敢、剛毅,成為深受俄羅斯人擁戴、支持率最高的領導人。一路走來,他離不開兩個貴人的扶助,一個是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另一個,就是普京的恩師、俄羅斯政壇的實力人物索布恰克。

1970年,普京從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正式加入克格勃。1984 年,普京被派往東德工作。六年後,他回到故鄉列寧格勒,在列寧格勒大學擔任校長外事助理一職。不久後,索布恰克當選列寧格勒市長。正是索布恰克,將普京調到自己身邊擔任自己的助手這個舉動,改變了普京的命運,甚至也改變了整個俄羅斯的命運。

當時的普京剛滿38歲,只是一個普通的克格勃情報員。如果不是索布恰克的邀請,他很難有機會步入政壇,更不可能成為俄羅斯將來的領袖。當上總統後,普京曾說過,他從沒有想過能當俄羅斯的領導人,他童年的夢想是成一名飛行員。

索布恰克是前蘇聯著名的激進派人物。他外表斯文,能說會道,在民眾中擁有很高的影響。蘇聯時期,他是人民代表,又是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教授,並擔任過最高蘇維埃立法委員會副主席。

索布恰克與普京

1990年6 月,索布恰克當選為列寧格勒市長後,與謝瓦爾德納澤、波波夫、雅科夫夫列等激進派人士成立了"民主改革運動"。索布恰克在「8 ·19事件」中堅決支持葉爾欽,抵制緊急狀態委員會,因此成為蘇聯政界一位耀眼的政治明星。

在政治上,索布恰克是一位「民主鬥士」,他一貫反對共產黨對國家政權的絕對領導,鼓吹在蘇聯建立西方的議會制。雖然他也曾是共產黨員,但後來又主動退黨,聲稱退黨是"為了促進多黨制的建立"。索布恰克當時蘇聯的社會動盪歸咎於「共產黨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認為蘇共沒有能力擺脫俄羅斯的經濟和政治困境,所以應該下台,由民主派人士來領導蘇聯。

索布恰克最出名的一次舉動是在蘇聯第五次非常人代會上,提出將列寧的遺體從莫斯科紅場遷出。他的這一驚世駭俗的言論,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但是索布恰克對普京卻有著不同一般的欣賞。他對普京認真負責、踏實肯乾的工作態度很讚賞,力邀普京到聖彼得堡市政府工作。普京當時並沒有一口答應,直到幾個月後發生了一件事,才普京下定了跟隨恩師的決心。

1991年8月19日,蘇聯發生了一起政變。一些手握大權的官員企圖罷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實現對蘇聯的控制。政變領導人有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克格勃領導人克留奇科夫等強硬保守派。聖彼得堡市的克格勃領導接到了克留奇科夫的命令,要去逮捕索布恰克。

普京得知了這個消息後,帶著幾個人直奔機場,將正準備下飛機索布恰克迅速接走,避免了索布恰克落入克格勃之手。雖然這場政變三天後便失敗了,但普京在關鍵時刻的表現,卻讓索布恰克深受感動。普京也通過這件事,與當時的克格勃領導人劃清了界限,從此追隨恩師,步入了政壇。

營救恩師,是普京步入政壇後經歷的第一次重大風險。普京後來回憶說,我當時甚至想過,如果政變分子勝利了,我很可能會被關進牢房。即使沒有逮捕我,我今後該怎樣養活全家?說句老實話,我甚至想過去開計程車。

1992 年,普京被索布恰克任命為聖彼得堡市副市長,並在兩年後升任第一副市長,在聖彼得堡可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由於市長索布恰克經常外出訪問,聖彼得堡市的日常工作實際上都是由普京負責。普京在此期間展示出來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也讓到時候俄羅斯政壇刮目相看。索布恰克非常喜愛普京內斂實幹的工作作風,在擔任第一副市長期間,普京在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全體市民的認可,自己也積累了從政的經驗。這也為他後來擔任總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6年5月,索布恰克在新一屆市長選舉中意外失利,忠誠的普京謝絕了新市長的邀請,追隨恩師來到了莫斯科。後來在索布恰克的幫助下,普京被任命為總統總務局副局長,再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1997 年 3 月,普京被葉爾欽看中,擔任了總統辦公廳任副主任。兩年後,葉爾欽又提升普京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秘書,直接對總統負責。這是普京政治生涯的一個重大轉折。

當時的俄國,政壇鬥爭激烈,經濟和社會問題叢生,國際上面臨的危機也不少。而普京在這時顯示出了鐵腕政治家的本色。當時北約正在對南斯拉夫和科索沃發動遠距離空中打擊,而普京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派出了一支俄軍小分隊,搶在英軍之前占領了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機場,讓整個世界震驚。作為聯邦安全委員會秘書,普京在隨後的許多涉及俄羅斯的國內外重大安全問題上,都有著出色的表現,通往克里姆林宮的大門,也正在悄悄的為普京敞開了。

1999年8月,普京正式宣布角逐2000年總統競選。當時與其他候選人相比較,普京的支持率並不高,名氣也並不大。但普京知道,俄羅斯人民已飽經動亂之苦,都在期盼出現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來領導國家。於是,擔任總理的普京出兵車臣,狠狠打擊了車臣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焰,支持率也迅速攀升。2000 年,普京擊敗久加諾夫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俄羅斯從此進入了"普京時代"。

在「8.19」事件中,索布恰克與葉爾欽是站在同一陣營的。但是索布恰克一直主張推行激進的經濟改革計劃, 徹底打破計劃經濟體制,建立完全的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他與葉爾欽政見上的最大分歧。索布恰克在擔任市長期間,便想在列寧格勒建立市場經濟模式,將國防企業轉產,把城市建成自由經濟區,對葉爾欽改革計劃評頭論足,從而導致了兩人的決裂。

在俄羅斯要不要全面放開物價的問題上,索布恰克與葉爾欽爭吵得不可開交。索布恰克認為放開價格是不可避免的,他呼籲西方把剩餘的糧食賣給蘇聯,而把所得的資金向俄羅斯商人和企業家提供貸款,把這種援助當作發展經濟、提高農業生產的強大動力。

如果說以上只是政見的分歧,那麼在1990 年3月舉行的蘇聯第三次人代會上,索布恰克主張立即選舉總統,無疑被葉爾欽看作是想幫戈巴契夫復辟的舉動。在那次大會上,索布恰克大肆攻擊當時的蘇聯總理、葉爾欽的親信雷日科夫,從此於葉爾欽結下了不解之仇。

索布恰克一直是西方國家欣賞的政治家。1990年訪問美國時,美國國務卿貝克便說:「索布恰克是一位改革家,一位民主運動的領導人,這一點是得到美國承認的。」這也讓葉爾欽不得不更加提防索布恰克,以防西方國家利用他來與自己爭權,成為西方國家利益的代表。

1996年,索布恰克在競選連任聖彼得堡市長時失利。 幾乎與此同時,索布恰克接到了檢察院關於他瀆職、腐敗、受賄等多項罪名的指控。當時的俄羅斯媒體宣傳工他在國外有大量存款和不動產,葉爾欽也簽署了對索布恰克的逮捕令。可就在檢察院行動前,索布恰克奇蹟般地逃到了法國。

1997年11月6日,索布恰克在醫生的陪伴下,在普爾科沃機場乘坐一架芬蘭飛機順利抵達了巴黎。直到四天後,俄羅斯的檢察機關才知道索布恰克已經離開俄羅斯。

索布恰克成功出逃,要說時任國家安全局局長的普京在裡面沒有起一點作用,葉爾欽是不可能相信的。因為普京是俄羅斯安全部門一把手,安排索布恰克出國不要太容易。 有媒體猜測,葉爾欽其實早就知道是普京乾的,但他並沒有追究——也許索布恰克流亡國外,是個最好的選擇。何況普京畢竟是自己選定的接班人,相比索布恰克來說重要得多,再加上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普京放過了索布恰克,所以葉爾欽也只能裝糊塗——此事便不了了之。

1999年7月,在法國呆了三年的索布恰克回到聖彼得堡,此時的葉爾欽已決定在這年年底辭職,向時年47歲的普京移交了總統權力。所以索布恰克回國,葉爾欽也並沒有干預。

葉爾欽與普京

2000年2月19日,索布恰克因以及病去世。普京給索布恰克妻子發來了唁電:「索布恰克是我的親人和老師。他不僅啟蒙了我,而且將永遠是我做一個品行端正和信念堅定者的榜樣。」

在索布恰克旅居巴黎期間,他昔日的朋友大多都疏遠了他,只有普京還和他保持聯繫。在可能的情況下,普京一直為避居巴黎的索布恰克提供幫助,索布恰克對此也總是心懷感激。普京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在激烈競爭的政治鬥爭中,還有人能堅守做人的原則與道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_8FZXkBTyfyRS9wr_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