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軍事能力很強?杜魯門為何用他換掉朝鮮戰場上的麥克阿瑟?

2021-04-29     笑語千年

原標題:李奇微軍事能力很強?杜魯門為何用他換掉朝鮮戰場上的麥克阿瑟?

韓戰初期的麥克阿瑟,在美國人心中是一位「堅忍不拔、風度翩翩的民族英雄,是一位指揮與策劃仁川登陸、扭轉戰場敗局的戰功卓著的五星上將,是美軍軍威和勝利的象徵。麥克阿瑟被罷免後,在美國引起了一場全國性大風波。

麥克阿瑟被解職回國後,僅在紐約就有750萬人自發的為他 舉行歡迎儀式。每座建築的樓頂,都掛滿了麥克阿瑟的畫像,有超過一百人因為見到麥克阿瑟後過於激動而昏倒——要知道當年艾森豪榮歸故里時,走上街頭歡迎他的人僅有幾十萬。

麥克阿瑟是美國軍事奇才,瑟是美國最年輕的准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是駐日盟軍和"聯合國軍"總司令,他的軍事能力,豈是區區李奇微能比的。

在解除麥克阿瑟職務的命令上,杜魯門說:」麥克阿瑟使我沒有選擇的餘地,我再也不能容忍他的這種不服從領導的行為。我認識到除了解除這位國家高級戰地司令官的職權以外,我再也沒有別的辦法。「麥克阿瑟到底哪裡做錯了,讓一向溫文爾雅的杜魯門如此堅決的解除他的職務呢?

韓戰爆發後,杜魯門未經國會批准就操縱聯合國安理會組建「聯合國軍」對朝鮮進行干涉,並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可以說杜魯門對麥克阿瑟的軍事才能是了解和信任的。

在如何看待這場戰爭的性質上,麥克阿瑟與杜魯門也是一致的。他們的根本目的,都是武力「拯救」韓國,遏制蘇聯。因為韓戰是一場由蘇聯策劃的、共產主義向西方世界的戰爭,美國必須阻止蘇聯侵入自己勢力範圍。

但是在中國參戰後,杜魯門的想法起了變化。他從戰場形勢及全球戰略考慮,把韓戰的戰略目標定在局部戰爭上,要求戰爭只在朝鮮半島進行;而麥克阿瑟一直堅持消滅北韓,並試圖將戰爭擴大到中國境內,甚至做好了與蘇聯發生全面戰爭的打算,這才是他與杜魯門的根本分歧,也是他被解職的主要原因。

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只當了十個月的總司令,卻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有悖美國國策的言論,還做出了不少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的出格事情。

1950年 7月 31日,麥克阿瑟突然飛往台灣省會見蔣介石,與蔣介石商討台灣派一個軍馳援南韓之事。他還向國會建議,美國應給予蔣介石以廣泛的軍事援助,宣布建立了與蔣介石的」中美軍事合作基礎「,而不顧這一行動是否會刺激到新中國政權。

中國出兵朝鮮後,麥克阿瑟又幾次想要國民黨派軍隊參戰,要求美國授權他將台灣的國民黨部隊編入聯合國軍,以增強在朝鮮的軍事力量,並主張美國應對中國大陸採取轟炸等行動。

以在杜魯門為首的美國政府,並不想進行一場全面戰爭,因為一旦戰爭擴大化,蘇聯極可能乘機對歐洲展開軍事行動,讓美國陷於東西不能兼顧的境地。美國的歐洲盟國也都是基於這種考慮,紛紛反對擴大韓戰,不願意因為美國的戰略利益,陪著美國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讓剛從二戰廢墟中走出來的國家經濟陷入困境。

歐洲國家的擔心,美國非常清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甚至說,如果把韓戰擴大為全面戰爭,美國將「捲入一場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進行的錯誤的戰爭。」

但是,固執的麥克阿瑟並不能理解美國的全球戰略意圖。他心裡想的,是如何擊敗中、朝兩國軍隊,實現消滅亞洲共產主義的宏圖偉業,讓自己光照千秋。所以,他才會下令轟炸鴨綠江上的國際橋樑,派飛機進入中國領空進行轟炸,企圖封鎖鴨綠江。

1951 年 3 月,美國軍方明確告訴麥克阿瑟,美國準備用談判解決朝鮮問題,讓他不要擅自開展行動。麥克阿瑟卻不聽指揮,要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不要限制他的指揮權,公開提出」把我們的軍事行動擴展到赤色中國的沿海地區和內陸基地,本司令準備隨時與敵軍總司令在戰場上舉行會談」。他的聲明,將正在努力中的中朝停火談判化成了泡影,也在美國的盟國間引起極大的混亂。惶惑不安的英、法等國紛紛質問杜魯門:是不是美國改變政策了?要是這樣的話,你們自己一個人干好了!

麥克阿瑟的做法讓杜魯門氣得都想「一腳把他踢進太平洋」,嚴厲指出麥克阿瑟的聲明是對總統和最高統帥的公然挑戰,「除了解除他的職權以外,再也沒有別的辦法」。

杜魯門不是沒有提醒過麥克阿瑟。早在1951年元月,他就寫了一封長信給麥克阿瑟,對其提出的擴大戰爭的想法進行了否決,告訴麥克阿瑟,美國不能不顧盟國的態度擴大戰爭。杜魯門也提醒麥克阿瑟:擴大戰爭要考慮到來自蘇聯的威脅,考慮美國到時該如何應付這一巨大威脅」。

當時的情況是,中、美在三八線一帶僵持,雙方都無力向前推進;美國國內反戰的呼聲日益高漲,杜魯門的設想是:軍事和政治雙管齊下,與中朝進行停戰談判,及早抽身。但是麥克阿瑟頑固的反對停火,這不是與杜魯門唱對台戲嗎?

麥克阿瑟被解職冤不冤呢?一點也不冤。如果不是他想要國民黨派軍隊參戰,如果不是他想要在亞洲消滅共產主義,中國未必會那麼快派兵入朝,韓戰也未必會變成一場國際戰爭。正是他的做法,讓杜魯門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全世界的質疑,破壞了美國與盟國的團結,並間接導致了民主黨在1952年總統選舉中的敗北。

麥克阿瑟妄自尊大、剛愎自用的性格,是其被解職的根本原因。杜魯門罷免麥克阿瑟,也是為了保證了美國全球戰略的實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YL9HXkB9EJ7ZLmJtS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