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說可以把糧食交給國際市場;不,我們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2021-05-24     笑語千年

原標題:公知說可以把糧食交給國際市場;不,我們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袁老與世長辭,引發了中國人民的無限懷的同時,也引起了國人對糧食重要性的深思。

眾所周知,糧食是國家的戰略物質,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我國才要把發展農業放在一切經濟工作的首位。沒有糧食,就不用談國家的穩定。基本溫飽無法解決,其他的發展就只是空想,是空中樓閣。糧食是人民生存的必需品,一定的糧食儲備對穩定人民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糧食生產,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勵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如史無前例的取消農業稅,建設商品糧生產基地(如北大荒),保證一定數量的農業生產面積不受侵占,以優惠價收購農民餘糧等等,來穩定農村勞動力,以保證糧食的生產。

但是,這時候出現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想要誤導大家。他們說解決糧食問題不用靠自己努力,不用靠耕地,靠制度就行了,糧食在國際市場就能買到,不用自己費心費力的解決糧食問題。

這些人里,一個帳號名「王局志安」的,叫得最凶。

查了一下,這個「王局志安」是何方神聖?老網民對他很熟悉,新網民就不一定了。所以有必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王局志安」。

「王局志安」本名王志安,畢業於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前央視記者,新京報首席調查記者、媒體編輯、策劃。

有了這個身份,王志安的微博也曾擁有700萬粉絲,是公知圈裡響噹噹的「頭牌」。

但是,他和很多公知一樣崇日媚美,多次在網上挑戰國人的民族情緒底線,最後在2019年被全網封號。

王志安在被全網封殺後,於2019年辦了移民手續,移民日本,變成了一個日本人。這下他更加有恃無恐了,屢次在境外社交平台上表演著吹日、舔美、攻擊汙衊抹黑中國的「拿手好戲」。

遠的不說,就說最近日本決定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一事。王志安多次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為日本辯護,說什麼「日本的核廢水都是經過嚴格處理的」、「輻射量已經被降到了最低」、「放射性元素基本已被過濾」、「國際援能機構和歐美等國家都認可日本的排放辦法」等等。

看到了吧,就是這麼個玩意兒。他的話,稍有頭腦的人都不能信。

這個王志安在網絡上鼓吹國家應該取消18億畝耕地紅線,因為糧食可以依賴農業貿易。他大概是忘了,龐大的前蘇聯是怎麼解體的吧?

正是因為對國外糧食的依賴,蘇聯通過向美國出口石油,獲得大量進口糧食。可是一旦美國卡住蘇聯,蘇聯即刻陷入困境,直接導致了解體。前車之鑑並不算遠!

國以糧為本,民以食為天,依賴國外糧食,放棄糧食自主權,中國人民不答應!

既然這個王志安拿18億畝耕地紅線說事,那咱們就來聊聊這個18億畝耕地紅線。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 , 人多地少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 耕地面積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如果任由耕地面積減少,必然會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18億畝耕地 「紅線 」 就是黨中央確定的關乎國家經濟建設與發展全局性的重大決策,具有長期戰略性的意義 。

耕地是土地資源中最寶貴的自然資源 , 耕地的數量和質量是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體現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 , 保持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耕地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 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關鍵 , 更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 推進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實現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 。

根據國土資源發布的《國土資源公報》 顯示:從耕地資源總量上來看,我國耕地面積為 18.26億畝,人均耕地僅僅為 1. 38 畝,還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40%。而且,我國耕地資源還面臨著耕地荒漠化 、 沙漠化 、 鹽鹼化和受到污染以及水土流失所引起的耕地質量日趨下降的嚴重威脅 。

1994年,美國人布朗在其《誰來養活中國》一書中警告說:「2030年,中國的糧食缺口將達到 3.69億噸,不僅中國無法養活自己,世界市場也負擔不起。」他還預言,「糧食的危機將使中國的經濟奇蹟結束,中國的糧食缺口將會越來越大。糧食問題將會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

黨中央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為了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 。」2006年 3月 5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的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提出 ,18億畝耕地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約束性指標,是不可逾越的一道 「紅線 」。

我國是一個糧食生產大國,也是一個糧食消費大國 。如果不能將耕地保有量嚴格控制在 18億畝的範圍內,勢必會對我國糧食安全和保證國 人吃飯的 「口糧田 」 造成嚴重的威脅 。

土地是農業生產最基本的要素 , 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生產要素 , 是農民的 「命根子 」, 也是農民最主要 、 最可靠的生活保障 。農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來源 。袁爺爺就說過:「糧食生產安全是最主要的。無論是什麼時期,寶中之寶不是黃金,而是糧食。18億畝耕地紅線要堅決保護,絕對不能突破,哪個突破就拿他是問。」

土地是經濟學中最活躍的要素,誰土地多,誰就有了發展經濟的根基。既然土地的稀缺性無法改變,那麼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和追求財富的慾望就只能在科學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去實現,這是一個經濟學原則。

保護耕地一直是我國的 一項基本國策 。我國《土地管理法 》第一條就明確提出要 「合理利用土地 , 切實保護耕地 , 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耕地效用不僅僅是在耕作中產生多少收益,更重要的是所有耕地作為一個整體給國家提供的一個食物安全保障 , 是國泰民安的基礎 , 就像國防能為國家提供安全保障一樣,其效用具有整體性 , 是國家每個公民都可以受益的 。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糧食生產和消費仍處於「緊平衡」狀態,形勢依然嚴峻。黨中央多次對耕地保護作出部署安排,彰顯了端牢中國飯碗的決心,傳遞出「耕地保護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的強烈信號。

中國糧食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多年以來一直是世界第一產糧大國,這才保證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如果中國的糧食安全交給國際市場。那麼有個風吹草動,中國的安全穩定必然受到影響。這麼淺顯的道理,王志安會不懂?只能說他是別有用心!

耕地紅線保衛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是一場革命,革命就需要鐵的手腕,對敢觸紅線的人決不能手軟,對王志安拿18億畝耕地紅線說事的人,同樣不能手軟!

我們要永遠記住:死守耕地紅線,就是保住我們的飯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f34q3kB-4LL0rMdJ7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