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他,究竟是大神還是diao絲?

2019-10-17   風車讀書


——圖自網際網路

1853年,鄱陽湖邊,一場水戰之後。

破舊的甲板上,一個鬍子花白、面色蠟黃的老大叔,口吐白沫,渾身抽搐。身旁圍著很多官兵,為他捶胸、捶背、號脈、掐人中……

一年後,這一幕再次重演。「老大叔」再次跳水自殺,再次被救活。

兩次自殺,都是因為他率領鄉勇,和太平軍打仗,結果慘敗成狗,被揍出翔。

「老大叔」其實並不老,當時也就四十歲出頭。一百多年後,林志穎、吳尊、林志玲等N多明星,在他那個歲數,都不斷拍偶像劇、演小鮮肉。

人比人,氣死人。哪兒說理去?

「老大叔」在自殺未遂的當晚,發著高燒,一把鼻涕一把淚,仔細修改奏摺。他把「屢戰屢敗」改成「屢敗屢戰」。

他一點也不想死,自殺是演戲,做給上頭看,以求戰敗之罪能被寬恕。操練鄉勇來對抗太平軍,是他提出的方案,他已騎虎難下。

他也許想不到,十幾年後,他將位極人臣。但是,當他站在官場食物鏈的頂峰時,卻「但求速死」——看透了一切,也厭倦了一切,只求能夠安安穩穩地壽終正寢。

他這一輩子,過得都很苦,活脫脫一個diao絲。

但他名滿天下,至今被很多人當做史詩般的傳奇,倍加膜拜:「做官必學曾國藩……」


——圖自網際網路

1

曾國藩從小,就不是個聰明孩子。

每次背書,曾國藩往往要反覆讀幾十遍,再抄寫幾十遍,最後還是背不下來。

也許,腦瓜笨,是老曾家的基因。

曾國藩的老爸曾麟書,從小就是個書蟲,但他從十多歲考到了四十多歲,連續16次名落孫山,第17次才考上秀才。



曾國藩是曾麟書的長子,被寄予厚望。從小,他被爹媽逼著苦讀聖賢書,學做八股文。

他連續考了三次進士,前兩次都名落孫山。

曾國藩也曾灰心過,甚至想過自殺。但他很快想到了四個字:我不甘心!

他給自己取個別名叫「滌生」,意思是洗凈內心的污垢,開始新的生活。

無論多苦多難,或者命運多麼不公,就算是diao絲一樣的整日窮忙,看不到出路,也要挺起兩根窮骨頭,擼起袖子加油干!

這是少年曾國藩的志向,為此,他堅持了一輩子。

——圖自網際網路

2

年近三十的曾國藩,第三次考進士,雖然分數依然不合格,卻意外交了好運。

他被道光皇帝「賜同進士出身」。

所謂「賜同進士出身」,就是皇帝公開宣布:這幾個考生雖然成績差點,但在朕的面子上,就算他們考中了吧!

這樣一來,曾國藩就有了在朝任職的資格,做了基層公務猿。

和真正的進士比,曾國藩難免臉上無光。當時有個對聯,上聯是「替如夫人洗腳」,下聯就是「賜同進士出身」,黑的就是曾國藩這種人。

但是,曾國藩有股「湖南騾子」的韌性。即使是閒職,他也能找到事情做,自願每天996,往往還真能搞出點啥名堂。

曾國藩成了官場的異類,連軍機大臣穆彰阿,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穆彰阿不是什麼好鳥兒,治國無能,弄權有術。但曾國藩是個清官,沒有小辮子可抓,而且特別勤懇能幹。

穆彰阿索性做個人情,主動提拔曾國藩。畢竟,在任何地方,都需要能幹活兒的。

曾國藩被委派清查國庫。他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兒。

入庫前,他當眾脫得一絲不掛,以此表示:我乾乾淨淨地進去,乾乾淨淨地出來,一文錢也帶不走。

他成了滿朝文武的笑料。

然而,道光皇帝對曾國藩刮目相看。

此後,兵部、工部的各種麻煩事,往往都交給曾國藩處理,曾國藩經常通宵加班,把一大堆苦活累活幹完。

於是,曾國藩創造了晚清官場上的一項紀錄:十年之內,七次升職。

但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剛剛三十多歲,就已經滿臉皺紋,比很多六十歲的人還顯老。

——圖自網際網路

3

從37歲到39歲,曾國藩的仕途,爆發了兩起重大危機。

曾國藩的老爸曾麟書,突然生病去世了。按照當時的禮法,曾國藩不得不暫時辭職回鄉,守孝三年。

曾國藩回鄉守孝期間,道光皇帝也突然病故。新繼位的咸豐皇帝,罷免了穆彰阿,提拔了一批新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曾國藩的仕途,也將走到盡頭。

偏巧在這時,「太平天國」爆發了。

這是導致長江中下游地區,十幾年內死亡上億人口的空前浩劫,但對於曾國藩而言,卻成了超凡入聖的天賜良機。

他做了一件「打擦邊球」的大事兒:散盡家財,招募鄉勇,抵抗太平軍。

做這種事,很容易遭到朝廷的猜忌。但當時太平軍占領了南京,大清朝事態危機。皇上默許了曾國藩的做法。

沒有任何軍事背景的曾國藩,憑著多年苦讀史書的感悟,堅持這樣一個看上去最笨的戰術:

扎死寨,打硬仗。

即使朝廷的正規軍,往往也不是太平天國的對手。這個天賦並不高的書生,帶著一幫臨時招募的業餘民兵,用最笨的戰術,豁出老命,和太平軍正面對抗。

連吃敗仗,是必然的。

——圖自網際網路

4

然而,只要一息尚存,曾國藩就會再次向太平軍發起挑戰。一次次慘敗,沒能殺死曾國藩,卻讓他更加強悍。

一些懷才不遇的社會邊緣人,以及一些開明官員,都發覺曾國藩非同一般,紛紛靠攏在他周圍,為他出謀劃策。

有個怪才,四十多歲了,還混在社會底層。他曾給太平軍寫信,要求加入,自信只要給他一支隊伍,他就能直搗京師,改朝換代。

但是,太平天國的那些王爺,根本看不上這位脾氣很壞的怪才。而這位怪才,是孔孟的信徒,太平軍公開侮辱孔孟,讓這位怪才非常反感。

於是,這位怪才成了太平軍的死敵,給一位抵抗太平軍的地方官員做師爺。後來,他結識了曾國藩。

他的脾氣實在太壞,經常和曾國藩當面頂撞。老曾那時候,是成千上萬名鄉勇的統帥,只要一聲令下,當場就可以把那個討人嫌的怪才,推出轅門斬首示眾。

但曾國藩知道,此人胸有韜略,戰略戰術比自己高明。

很多次,他被那位怪才,懟得無話可說。他自我解嘲道:「季子才高,常與我意見相左。」那位怪才立刻一句話懟回去:「藩侯當國,可問他經濟何曾!」

「季高」是這位怪才的字,他的大名,叫左宗棠。

曾國藩被左宗棠懟了很久,一次次忍耐,一次次按照老左的計謀打勝仗。他沒有獨吞老左的功勞,相反,他竭力向朝廷保舉左宗棠。

左宗棠被破格提拔為封疆大吏,他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幾年,風光無限。

像左宗棠這樣,被曾國藩保舉做官的能人,不在少數。

但他自己,卻在攻克太平天國之後,解散了一手創立的湘軍,公開表示:「百戰歸來再讀書。」

他知道,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招來朝廷的猜忌,很可能會和昔日的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的結局!

——圖自網際網路

5

曾國藩和太平天國作戰十幾年,這是他最為精彩,也充滿驚濤駭浪的日子。

這也是《曾國藩傳》的精華。對這部分,本文就不做太多的劇透了。

《曾國藩家書》中說得好:劇透一時爽,萬年火葬場!(這一句純屬小編虛構~~)

無論戎馬生涯,還是凱旋歸來後被封為一等毅勇侯,位極人臣,曾國藩的日常生活,都認準了一條「死理兒」:

「不晏起。」

晏,就是晚的意思。不晏起,就是不晚起床,不睡懶覺。

天還沒亮就起來,要麼讀書,要麼寫作,要麼處理公務。幾十年不變。

有人吐槽他:無論多麼富貴,也是窮人的命。或者說,diao絲的命。


6

從1864年打垮太平天國,到1872年初生命終止,老曾在位極人臣的光環中,度過了人生的最後八年。但他每一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他眼看著大清朝一天天的潰爛下去,但一肚子話,都不敢說出口,生怕被抓住小辮子。他希望子孫後代,都永遠不要從政。

他私下吐槽說,最厭惡「不痛不癢的套話」,但他自己,卻只能「多磕頭,少說話」。

晚年的曾國藩,儘管心懷一腔熱血,卻處處表現得像個油膩老男人。他在日記中說:寧願自己早點死去。

這似乎是diao絲的最高境界。


——圖自網際網路

7

1872年,曾國藩突然患病,沒多久就死了,活了不到61歲。

臨終前,他給朝廷最後的建議,是選派一些貧苦兒童,出洋深造。

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首批出洋深造的兒童,包括晚清傑出的思想家、翻譯家,嚴復。

死後的他,成了很多人渴望效仿的楷模,但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像他。

也有不少人咒罵他,但他註定無法磨滅。

這位從不肯睡懶覺,終日勞苦,額頭紋格外分明的史詩級大神,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可能過得比所謂的diao絲還累,還苦。

曾國藩的各種是是非非,都是一段道不盡的人間傳奇。

本文也只能略微談談曾國藩的一個側面。他的更多側面,和更為豐富而精彩的生涯,在此,強烈推薦全景展現一代大神非凡生涯的《曾國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