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工作卻一直停滯不前?如何讓工作順暢5個方法讓你破局?

2019-12-24     魚堂主愛思考

作者:春小鳳 來源:魚堂主愛思考

工作一直停滯不前?5個方法讓你破除困境

「呀,我找不到上次那份資料了,明明是放在這的,怎麼就不見了呢」同事小美一邊急匆匆的翻箱倒櫃,一邊抱怨。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上次要完成的任務,突然因為更緊急的事被打斷了,所以就擱置一旁沒有繼續。等緊急的事情處理完,卻找不到資料了,可是急死人了。又或是收到了一封郵寄,當下來不及拆,就順手放進了抽屜,等想起來的時候,卻不知道在哪個角落….

這些事無一不阻止著任務的順利進行,那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我們的工作順利的走下去呢?

在這裡,我把《把碎片化時間利用起來》這本書中說的推進工作的五種原則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總結了自己的實際應用經驗寫出來的,可以說是非常的細節化,具有可操作性了。



1、確保不被中斷的時間段

推進工作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中斷的完成一項工作。因為有些工作一旦中斷,就會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重新銜接起來,這期間,還會導致好的想法、策略被遺忘。

例如你正在寫一個方案,正是文思泉湧的時候,偏偏這個時候一個電話進來,對方跟你巴拉了十幾分鐘,等掛斷電話,糟糕!你早已進入不了剛剛的狀態,這個時候是不是恨不得拔掉電話線呢。

特別是現在微信盛行的時代,即使別人不找自己,自己都會忍不住時不時點開微信看,很是浪費注意力和時間。

把工作中斷時發生的忘記好的想法和資料丟失等症狀成為「中斷綜合症」。

他建議,可以記錄下「需要立刻做的事情」,比如和同事對接確認某事,打電話、列印、預定會議室,這些雜務匯總起來同一個時間做,這樣就不會在做不能中斷的大工作時因為想到雜務而分心,效率也會比較高。



2、當下主義與應急措施

當下主義就是說,工作要在發生的當下處理完,如果中斷了就會發生「中斷綜合症」。例如對於一些會議記錄等事務性工作,應在當下「馬上做」,避免被遺忘。

但是當應馬上做的事情被迫中斷了怎麼辦?

就比如你今天就要寫好總結上交,但是當下你做了一半,又被其他更緊急的事打斷了,這個事情我們就要採取一些應急措施。

「與其說當下主義的核心在於馬上做」,不如說在於它的應急措施。」應急措施,就是把手頭的文件和資料放到一個「需要處理」的文件夾里,方便未來自己能夠跟上之前的進度,也防止文件丟失。

切記不要一股腦的放在抽屜里喲,抽屜雜物之多,時間一久,還是會忘記的。有時候,我們的記憶也是「不靠譜的」。

學起來,以後不做「找文件」專業戶。


3、以拙速為宗旨

很多時間管理方面的書都強調先做重要的事,但是有時候人們明明知道某件事很重要,但也不可能只做那一件事,現在的工作形式多變,可能隨時就會有更重要的事情出現。

比如你的團隊等著你的一份策劃書,而這時候一個突發事件出現了,你又要去處理突發問題,不得不放下手中原有的工作。

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這時就要使用「拙速原則」,就是不要陷入完美主義,先完成一定階段的工作,如果有時間,再做進一步的完善。這種「一定階段」的工作完成的最低限度是「他人一看就能懂」,就像你的策劃書,即使你交給團隊的其他人,他們也可以get到你的點,把這份策劃書推進下去。

不過作者建議一般要做到完美狀態的80%,因為剩下的20%所需的能量很可能要大於達到80%所消耗的時間和能量。一旦做到這種程度,就可以抽身去做別的事情了。



4、事情做到某種程度,就要有意識地讓其「休息」

在作者看來,偶爾的「休息」可以減少我們在大方向上犯錯誤。有時候當你一直做一件事,思維已經固定住在那了,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可能鑽進牛角尖了都不知道。這時候可以把這個項目放進「需要處理」的文件夾里,暫告一段落,休息完回來再審視的時候,就可以用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做過的工作。

這裡的休息按我的理解,可以給自己安排一周的旅遊時間,徹底放鬆自己;也可以看作是把這項工作暫時擱置,在不著急完成的情況下,放它一周。

有些事情的完成並非都是努力,還有一個重要維度就是時間。

為的就是讓你跳出已有的思維圈層,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5、先做不確定的事

好,現在你手裡有兩個一樣重要的工作,一個是你確定的,知道該怎麼做、會花多少時間的事務性工作,例如:發郵件、預定會議室、提交流程;另一個是你不確定的會花多少時間的工作,例如外出、寫方案等等,你會選擇先做哪一個?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做第一個,即使理智告訴你,要先做第二個,但是下意識也是會先做第一個。

因為我們的大腦偏向於喜歡做那些簡單、確定的事。

但如果你先做了確定的工作,占用了你的時間,那麼那些不確定的工作可能會因為時間不夠,或者時間不合適而被耽擱,例如你外出拜訪他人,但是你路上堵車,到了人家公司已經是下班狀態了,那別人該不該接待你呢?

這種情況下難免讓自己陷入一種焦慮狀態中,從而不得不延後處理。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被責罵,被笑不會安排時間。或者你又會走奇招,偷工減料的完成工作,那上級又會怎麼看待你呢?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先做自己沒有把握的事,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做好準備,把最難的事情做好,再去做有把握的事情。

你與他人的職場差距,就藏在推進工作的每個細節行動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ewiOW8BMH2_cNUgvD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