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門厚重的歷史與四大美味

2019-10-21     草草啖鹽說蜜



提起泉州南門,那歷史就長了,首先我們來說說南門的範圍。

從中山路僑光影院起始,往南到義全街口;穿過十字路口,再往南,是大隘門;過了大隘門,再往南,天后宮、德濟門;再往南,經過李贄故居,到了聚寶街;過聚寶街,踏上順濟橋,就到了晉江等地。



這是我,也是很多老泉州人心中對南門的定位。大夥一聽地名:僑光、大隘門、天后宮、德濟門、李贄故居、聚寶街、順濟橋......,是不是很有歷史?值不值得一游?

我們今天邊吃邊游,感受泉州南門歷史上的繁華,以及品嘗南門極具泉州特色的四大美味。



一、紅色僑光與遠芳美食

僑光影院是一代人共同的回憶,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紅色時光里,僑光影院周圍是泉州最熱鬧的市中心,當年有兩大國營百貨商場集中在此,一個是南門百貨、另一個是建成百貨;有兩大國營餐飲店,一個是冰廳、另一個是遠芳菜館。



聚集娛樂、購物、餐飲於一身的僑光,當年吸引了泉州各地的人們到此消費,只要你問問那些50歲以上的泉州人,當年到僑光看過電影嗎?吃過遠芳嗎?他們肯定會說:看僑光,吃遠芳,誰沒有來過?

今天我們逛僑光,已經看不到當年的熱鬧,但你依然能看到高大的羅馬式建築,靜靜地矗立在那裡,等著與你相遇。



南百、建成、冰廳都已然消失,「遠芳」這塊牌子堅持了下來,幾位老遠芳人離開國營後自謀出路創辦了「遠芳小籠包」。

三十多年來,遠芳的小籠包成了泉州美食的標杆,口味越來越泉州。小籠包的皮是發酵的老面皮,有點酸有點甜,餡料則加了泉州人最愛的馬蹄,有點脆,同樣有點甜。



如果你吃不慣,我還是建議你嘗嘗,坐在有點破舊的老店裡,點上一籠小籠包,再來一碗牛肉羹和水丸,他家的牛肉羹絕對贊,做的是硬羹,牛肉味飄香。



店中的服務員還是穿著舊款式的白色餐飲服,仿佛還是那個賓客盈門的國營遠芳,仿佛還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泉州,眼前還是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中山南路。



二、天后宮與石花膏

吃完小籠包和牛肉羹,一路往南,中山南路兩邊的騎樓和南洋建築,你可得好好拍照,留個念。

過了大隘門,直奔天后宮,天后宮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素來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也是中國大地媽祖廟中唯一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東方第一大港,世界貿易的重要港口,進出港口的船隻無數,每年春秋兩季,泉州地方長官和市舶司官員,都要在天后宮舉行"祈風、祭海"儀式。

走進天后宮,踩踩那些古人走過的地磚,就好像你也參加了當年的春秋二祭。



天后宮的旁邊是秉正堂,一家經營石花膏的老店,泉州人靠海吃海,對於這種來自海洋的石花草熬成的膏,情有獨鍾,泡上蜂蜜水,一碗石花膏就能消除所有的燥熱。




石花膏有一股淡淡的腥,泉州人很喜歡,如果你吃不慣,那麼就來一碗四果湯,同樣要有石花膏,但量少,加上水果、香芋、Q粿、薏仁、紅豆等等東西,一勺蜂蜜,冰冰涼涼下肚,一路的辛苦全部消除。




三、德濟門、李贄故居和林氏正泉茂綠豆餅

坐在秉正堂里,你就可以看到一大片的德濟門遺址。



七百多年前,德濟門是進出泉州的要道,遺址面積2000平方米,由城門、城牆、門道、墩台、內外壕溝、拱橋以及瓮城和瓮城門等組成,遺存有13~14世紀的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的石刻和14-19世紀(明朝、清朝)的鐵炮等。



來泉州,逛的就是厚重的歷史,怎能錯過這麼值得研究的地方?

德濟門旁邊有一處宅院是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的故居。

你大可到他的宅院去了解一下這位真性情的泉州男子。



李贄在思想方面,不受儒學傳統觀念束縛,具有強烈的反傳統理念。

他特別進步,對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貪官污吏等現象非常反感,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

在文學方面,他是泰州學派的一代宗師,提出"童心說",主張創作要"絕假還真",抒發己見,頭可斷面身不可辱。

如此的真性情,晚年被誣下獄,自刎於獄中。

李贄故居略顯侷促,草草一逛,便可到旁邊的林氏正泉茂綠豆餅店去嘗嘗有真正百年歷史的綠豆餅。



這是一家從清朝咸豐年間流傳下來的老店,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泉州人的情感,無論泉州人走多遠,一定要帶上的就是林氏正泉茂綠豆餅。



四、聚寶街和車橋頭文阿水丸

再往前,就是聚寶街了。



如今默默無聞的聚寶街,宋元時期卻是全泉州、全中國、全世界最繁華的街道之一。

宋元年間的泉州被認為國際化程度堪稱古代紐約,聚寶街就是當年的曼哈頓時代廣場。



作為當年和亞歷山大港齊名的刺桐港、光明城泉州,對外交通貿易極其發達,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商人聚集在聚寶街與華人交易,各種金銀珠寶、綢緞布匹、香料藥材、茶葉瓷器等商品擺滿街頭,匯聚了四面八方的各種奇珍異寶,這是真正的「聚寶」街。

今天的街道,空餘兩旁高大的鳳凰樹,和具有濃厚南方特色的古老建築物,以及帶有異國風格的教堂,沉默寡語,不知對後人如何說起。



聚寶街瀕臨晉江,靠近碼頭,有一位手藝人,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用海鮮烹飪出一種美味,那就是水丸。

這位手藝人就是「文阿」,他已經成為泉州的一張名片,所做的水丸等熟食品陪伴著泉州人走南闖北,一路輝煌。



車橋頭文阿水丸,泉州人都是按斤稱重提回家,或烹煮或祭祖,逢年過節必備。而你來泉州,則可以到他的店中品嘗,水丸、墨魚羹、魚卷、拳頭母、酥糕、菜粿等等,品種多樣,口味很棒。





五、歷史的滄海桑田

嘗完泉州四大美味——遠芳、石花膏、林氏正泉茂綠豆餅和文阿水丸,也逛完了泉州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南門,前面的舊順濟橋已經坍塌,空餘半截橋面在晉江中,述說著歷史的滄海桑田。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

歡迎你來,喜歡就點贊、轉發、評論。

圖文原創,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8pH7W0BMH2_cNUg3sX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