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上映近半個世紀,為什麼說它是男人的聖經?

2019-12-15   寧鏡誠

作者|寧鏡誠

馬龍·白蘭度飾演老教父

電影《教父》,1972年3月24日在美國上映,今年它已經47歲了。

該片一經上映,迅速在歐美引起轟動,當年在紐約首映時,甚至連後來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都前來捧場,沒錯,就是那位在電影上映一年前,秘密訪華的基辛格。

1973年,《教父》一舉奪得第45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以及最佳改編劇本獎。

2007年,又被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公民凱恩》。

影片中的「教父」,出自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當地有句俗語:

「世界太危險了,孩子必需有兩個父親才行。」

因此,在西西里的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後,他們的父親就會請求當地有威望、有權威的人來做孩子的教父。這一點和我們嘴裡的「乾爸」有些類似,但在儀式感和歷史厚度上,後者是不可比擬的。

結合「命運」這個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教父」:

孩子的生父賦予了孩子生命,即為「命」;

孩子的教父則一直在引導孩子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在人世間的境遇都受教父的影響,即為「運」。

《教父》,就在這樣充滿歷史韻味的宗教傳承和家族血脈的密切聯繫中,緩緩地拉開了帷幕。

電影本身,講述了老教父維多·柯里昂是如何將家族權力過度給小兒子邁克的,在這段權利的遊戲中,柯里昂被暗殺但又大難不死,在長子桑尼被對手設計殺害,次子弗雷多懦弱無能,小兒子因替父報仇被迫遠逃義大利的背景下,老教父最終決定,將家族的未來託付給邁克。

拋開老教父的飾演者馬龍·白蘭度的個人魅力不談,他所扮演的「創一代」維多,少年時期為躲避仇家被迫從義大利移民美國,從身無分文到成為龐大黑幫帝國的締造者。

這一路坎坷過後依然屹立不倒,都印證了這個說話聲音沙啞且喜怒不形於色的男人,不簡單。

這部影片全長175分鐘,從頭看到尾,如果沒有耐心的話很容易被其中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各種隱喻所桎梏,但老實說,把《教父》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的,大有人在。

這位少俠看了200遍……

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這部影片的偉大,也讓《教父》成為了「經典」的代名詞。

下面,我們就從4個方面分析一下劇中的男人,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常人學習的地方。

01

家庭篇

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影片開頭,老教父的女兒康妮大婚,家裡頓時熱鬧非凡。作為教子的強尼即使是當時娛樂圈炙手可熱的歌星也前來捧場,並請求教父出手,為自己謀求一個電影中的角色。

教父在答應其請求之後,問強尼是否有時間陪家人一起吃飯,在聽到肯定的回答之後,教父說:

「很好,一個不抽空陪家人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

說這句話時,他瞥了一眼身後的長子桑尼,因為桑尼和妻子的關係不是很好,這和桑尼總是在外沾花惹草有關,教父主要是說給這個精力旺盛的長子聽一一

一個不顧家的人,在我眼裡一文不值。

柯里昂家族對於家庭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影片不止一處體現了這一點,比如電影開頭,一家人合照時,小兒子邁克還沒有趕回來,於是教父說:

「麥克不在,我不照相。」

在他眼裡,整個家族的成員缺一不可,靠著血脈或是宗教的方式凝結成的家族觀念,牢不可破。

小兒子邁克也很好的繼承了這一點,當影片最後,家族決定讓他成為新教父之後,邁克來到拉斯維加斯見當時那裡的「土皇帝」一一莫格林。

為了保存實力,不和其他家族纏鬥,柯里昂家族決定從紐約遷至拉斯維加斯,麥克此行就是為了購買莫格林的房地產,包括其旅館以及賭場。

莫格林作為和老教父一起發家的一批老人,自然不會容忍邁克作為後輩在自己的地盤頤指氣使,於是當眾發飆。之前被家族派到此處學習的二兒子弗雷多,因為懼怕莫格林的勢力,胳膊肘向外拐,向著莫格林說話。

莫格林氣急敗壞離開後,邁克對自己的二哥說:

「你是我哥哥,我愛你。但以後不准你聯合外人,一起反對自己的家族。」


這種一切以家族的利益為先的概念,早已深深刻在了柯里昂家族的腦海之中,當然也融入了邁克的血液之中,個人的面子事小,家族的榮譽事大。

對比我們周圍的不少人,只可與之共患難,不可同享福,不免令人啞然。

我們熟知的演員鄭少秋,在自己事業的起步階段碰到當時香港主持界的一姐一一沈殿霞,兩人因戲結緣,沈殿霞為了他不惜扔下自己的事業隨鄭少秋去台灣發展。

但在鄭少秋憑藉《楚留香》躥紅後,在沈殿霞和他的女兒8個月大的時候,與糟糠之妻離婚。

很多人美其名曰「為了事業,所以不得不減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但是即使有了大把的時間,它們仍是選擇呼朋喚友,和朋友們在一起廝混。

家,對於他們而言只不過是一處睡覺的地方,絕不是港灣,也稱不上後盾,在他們眼裡反而是一種拖累。

鄭少秋和沈殿霞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生命的起點,即如何對待自己的原生家庭;還要拚命呵護自己將來的終點,即自己的小家。

一個心中沒有家庭的人,是沒有根基的,也是不值得信任的。

托爾斯泰曾說:

「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這其中大部分的不幸,大概就是很多人心裡沒有自己的家吧。

02

情緒管理篇

別讓外人知道你在想什麼

影片中的一個轉折點,就是教父遇刺事件。

原因很簡單,就是來自土耳其的毒梟索拉索,想要藉助教父在紐約政界的影響力,讓其為自己銷售毒品提供保護,但教父予以了拒絕。

理由也很簡單,毒品是政府的底線,不可觸碰。如果讓政府知道自己在販賣毒品,那麼相應的保護也就不存在了,但是這一點,長子桑尼並不清楚。

桑尼的眼裡只有毒品帶來的短期暴利,並在和索拉索會面時,讓對方看出了柯里昂家族對於毒品生意意見不和,直接導致了索拉索決定除掉教父,迫使鍾情於毒品生意的桑尼接手。

桑尼的急躁暴露了家族意見不和


在送走索拉索之後,教父對桑尼的表現很憤怒,他指責桑尼說:

「別讓外人知道你在想什麼!」

教父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在聖誕節前夕,索拉索派人在水果鋪前槍殺教父,次子弗雷多眼見父親被刺殺,顫抖地連槍也拿不准,扶著自己的帽子坐在地上大哭。

這一列表現也註定了,弗雷多是一個懦弱無剛之人。

教父本身是一個情緒管理大師,他在發家時有一句名言(詳見《教父Ⅱ》):

「要親近你的朋友,更要親近你的敵人。」

這一點從女兒大婚時,他親切接見後來柯里昂家族的主要競爭對手、黑幫大佬巴西尼就能看出,教父是一個遇事冷靜,不讓情緒左右大腦的人。

教父和死對頭巴西尼


3個兒子中,只有小兒子邁克很好地繼承了他的這一優點。

如果從《西遊記》中,除唐僧外3個徒弟的性格這一角度去分析兄弟3人,我們會得到如下結論:

邁克雖然是老三,但他就像是大師兄孫悟空:

邁克分析局勢


在父親遇刺後(師父被妖怪抓走後),他先是在醫院將父親的病床轉移,冷靜地逼走了前來刺殺的殺手;

隨後,在分析了警察局長和索拉索勾結的事實之後得出結論一一這兩個人必須除掉,否則父親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影片中最精彩的情節,正是邁克在路易斯餐廳槍殺兩位大佬,並在事後依託報社將警察的醜事抖出,保全了家族的利益。

在整個過程中,邁克沉著地分析局勢,冷靜而大膽地做出決定,幫助柯里昂家族轉危為安,他不是孫猴子,那是誰?

二哥弗雷多,沒錯他就是豬八戒:

費雷多驚慌失措,槍都沒拿穩


在父親遇刺後,懦弱無為;在弟弟邁克去拉斯維加斯為家族的未來爭得一席之地時,他忌憚莫格林的勢力,選擇對邁克撒氣。

他自己也說,最擅長「接待一類的小事」。弗雷多的性格過於敏感怕事,沒有看清自己肩上擔負的責任,這從他去拉斯維加斯後,時常和侍女鬼混就能看出,此人難堪大任。

豬八戒也是這樣,師傅被抓走了,他第一個想回高老莊,攔也攔不住;取經的意志不強,動不動就想撂挑子走人,這一點,弗雷多像極了二師兄;

大哥桑尼,有些像沙僧:

沙僧在取經路上一直默默無聞,一人承擔了看護行李的重任,我們如果把師徒四人的行李看作是柯里昂家族的地盤的話,大哥的作用就是看護自己的地盤。

在父親遇刺後,桑尼先是揪出了內鬼一一父親的司機保利,然後派手下回擊,鞏固了柯里昂家族的地盤,但也只是鞏固而已。

因為桑尼性格暴躁易怒,所以總是受情緒所累:

他先是在街邊暴打了自己的妹夫卡洛,身為黑幫的重要頭目,他輕易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這種暴躁的脾氣最終被巴西尼利用,夥同卡洛,將桑尼射殺於公路的收費站前。

桑尼脾氣暴躁如雷


桑尼為自己的暴躁付出了代價,生命的代價。

情緒管理到今天,仍然十分重要。

拿破崙曾說: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一個人能控制情緒,才能控制自己所在的局勢,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去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也不應讓一切行動都受制於糟糕的情緒,而要學會反過來控制情緒。

情緒的管理,也應從小事開始培養,比如在衝動時講話,儘量先停頓10秒鐘,讓話在大腦中再捋一遍,而不是呈口舌之快,自己是痛快了,但後果卻是不可挽回的。

不要讓自己的嘴比自己的腦子動的快,換言之,三思而後行,這樣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03

行事篇

我花一輩子,只學會了一件事一一小心

教父將權利全部交接給小兒子邁克後,父子倆在院子裡談心,這也是兩人最後的一次交談。

教父對兒子說:

「我這輩子就學會了一件事一一小心。女人和小孩可以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最後,他反覆交代邁克說,家族裡誰來勸你和談,並做中間人,那他就是叛徒。

教父作為「創一代」的一生,的確是小心謹慎,但又膽大包天。

他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十分謹慎,比如絕不碰毒品;但是發家之時,他獨自一人幹掉了小頭目范倫奇,可謂膽大心細,最後開橄欖油公司,一步步走上了事業之巔。

我理解的「小心」,不僅僅是對待原則性問題時的反覆斟酌,還有局勢不明,準備不足時的隱忍。

新教父一一邁克

比如,在邁克剛剛接手家族生意後,其他家族一直在蠶食柯里昂家族的地盤,家族的兩個大頭目克雷曼沙和泰西歐來邁克面前抗議,但是得到的答覆是一一忍著。

因為家族剛搬至拉斯維加斯,根基未穩,準備不足,貿然出戰只會影響將來的發展,謀定而後動,說得就是邁克此時的做法。

5年後,家族的搬遷大計接近尾聲,邁克這才一舉反擊,一次性擊殺了巴西尼在內的其他家族族長,此後柯里昂家族大患得除,成為當地最大的勢力。

小心,不是讓我們畏首畏尾,而是讓我們在做事前,看仔細,反覆想想,在不遺漏先機的情況下,儘量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行為變得更加合理,結果也自然不會太差。

比如格力的董明珠,他們做空調很棒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可謂是一竅不通。

但是,為了所謂的多棲發展,董明珠還是銀隆新能源,大舉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但照現在看來,他發展的確實沒有蔚來好。

這大概就是做事不「小心」的實例。

董明珠

04

偉大的人不是生來就偉大,而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顯示其偉大的

教父維多·柯里昂不是生來偉大,在他幼年時,父親和哥哥相繼被害,母親為了救他也慘遭仇家槍殺,維多孤身一人來到美國打拚,成家立業的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他做到了。

這其中和他的勤奮果敢脫不了干係,也和他善於團結同胞,義氣干雲的品質息息相關。

正是一關關闖了下來,才有現在人人敬仰的教父,這個過程難道不正是那些在大城市奮鬥的年輕人,應該取經學習的地方麼?

有人說,我們不是馬龍·白蘭度,永遠也不可能有像他那樣高雅的領袖氣質,但嘗試做自己的主人,這又未嘗不可。

一秒鐘看清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每天下班後,只會刷劇或是打遊戲消磨時間的,第二天只會在辦公室抱怨自己沒有出路,但又一籌莫展。抓緊一切機會給自己附加價值的人,沒有時間抱怨,也不會總是抱怨。

人生之河,總是要靠我們去趟,只不過有的人是用奮鬥之後買的船過河,有的人虛度光陰後,只能用雙腿生趟,兩者的差別就是過河前的那些歲月。

當很多人說一些目標無法實現的時候,我又想起教父說得那句話:

不要說不可能,沒有什麼不可能。

一一END一一

[關於我]:寧鏡誠,職場領域創作者,專注於職場領域的研究和實操。關注我,每天和你分享一些不一樣的成長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