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9日
第【483】篇原創
營銷離不開人性
--張大寬
活動效果不好
最近幾位老闆都說,自己做活動效果不好,不知道到底問題在哪裡,顧客喜歡什麼樣的活動。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只需要「換位思考」一下,有些問題就能想明白了。
而這些問題之中,下面三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
如果你做活動的時候,也遇到了問題,那麼先看看有沒有下面這三個問題。
給顧客的選擇太多
做活動的時候,總是覺得要滿足更多的顧客需求,所以,同一時間經常會有好幾個活動一起做。
比如
1、朋友圈集贊,贈送招牌菜
2、儲值500,送200元代金券
3、店慶期間全單8.8折
4、團購網站128元得256元套餐
5、9元特價菜每天一個
相信你一定見過類似這樣的吧,效果好嗎?
大多時候,效果並不好,甚至越來越差。
為啥呢?
僅從活動上來說,這是給顧客的選擇太多了。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
這哥們是賣辣椒醬的,本來廠里有2款辣醬,擺在超市的貨架上,他遠遠觀察顧客挑選的時候,看看這個,再看看那個,大多數會選一個放入籃子裡就帶走了。
後來他覺得,品種太少了,增加一些,滿足更多的顧客。
於是推出了5款新品,總計7種辣醬。全部放到貨架上銷售。他本以為,這次銷量應該大增了。
結果呢?很多顧客拿起這個看看,又拿起那個看看,都放下了,最後選擇了別的廠家的辣醬。
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給顧客的選擇太多了,讓顧客得了「選擇困難症」。
實在挑不出來,那就干錯不挑了,買別家的,省腦細胞。
你也可以琢磨一下,平時你選擇東西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選擇越多的時候,越不知道怎麼選了。
所以,儘量不要給顧客太多的選擇,兩三樣足矣,甚至有時候只給一種,不用挑選,讓顧客「無腦購買」,效果更好。
沒有給到「折中」的選擇
我之前的文章、專欄里都提到過一個菜單排行榜的概念。
具體的操作,是把你家的特色菜,做一個排行,例如銷量前5名。
而且也提示了,其中的價格排序也有技巧,不要把最貴的排在第一位,把中價位的排在前面,高價位的其次,最後是低價位的。
為啥這麼做呢?
回想一下你去市場採購食材的時候,是不是大多不會選擇最貴和最便宜的?
買其他東西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樣的選擇方式?
絕大多數人對極端的情況都是比較排斥的。他們更傾向於選擇一個「眾位」價格,覺得這樣更踏實。
而在這個選擇的背後,其實也是「懶」的思維在作祟。
最貴的,為啥這麼貴呢?背後有啥道理?最便宜的,差在哪呢?為什麼?
這些問題都需要思考,需要琢磨,再去驗證,太燒腦了。
於是,為了簡單方便,選擇一個折中的,大機率不會錯。
所以,適時的給出一個「折中選項」,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之前說過的,麵館里,二合一面12元,三合一14元,四合一17元。這樣看來,14的三合一面,是比較合適的折中選擇,銷量自然也就比其他兩樣更好了。
愛給贈品貼標籤
有些老闆說,我做促銷活動時,贈品這一塊總選不好,顧客不怎麼喜歡。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贈品的價格很明顯。
比如說,有位老闆五一期間做活動,儲值100元,贈送價值198元的按摩器。
這裡面有兩個問題,首先,這個198元的價格標籤,是自己貼上去的,其次,這個按摩器,某寶上面有賣,只要19.9元,還包郵。
試想一下,顧客看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想呢?
「哼,低價貨非要貼那麼高的價格,糊弄誰呢!」
是這個想法吧?
我先問個問題啊,比如你去超市買點水果啥的送朋友,會不會刻意把超市的結帳小票塞進袋子裡呢?我想大多數人不會這樣干吧。
那麼同理,做活動送給顧客的東西,為啥非要貼上標籤呢?
你貼標籤,無非是想讓顧客知道這東西不便宜,對吧。
可本身很透明,很便宜的東西,你偏要貼上一個與本身價值不符的價格標籤,效果能好嗎?
送東西送的是心意,體現價值比體現價格更重要,不是嗎?
比如說,儲值贈送雲南純手工紅糖一份。
紅糖是純手工熬制的,100%的正經紅糖,現場倒幾杯紅糖水讓顧客直接喝。這不就直接把價值體現出來了?是不是比你貼價格多少錢更好?
顧客要是喜歡了,興許還會單獨買呢。
贈品,最好選擇難以衡量價格的,而且感覺價值很大的,例如定製、限量的贈品更好。
營銷,離不開人性
營銷活動,離不開人性,顧客是評價營銷活動的專家,他們認可,才說明你的營銷活動設計的好。
如何讓他們說好呢?
那就從人性出發,從心裡出發,才更可能做出他們認可,他們喜歡的活動。
活動怎麼做,還有哪些可以選呢?
這裡有一個促銷活動工具箱,裡面有100多個餐飲促銷活動,幫你更好的做促銷活動。
戳上方專欄,直接帶走即可。
我是大寬,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解決一個餐飲問題。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與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你可以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他,或許你能幫到他。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張大寬 微 信 個人 ID:BG9FBG,頭條號:張大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