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執政期間,依靠新興庶族階級的力量,完善科舉制度,重用寒門學子的用人策略做到了政權穩固、國富民安。她深諳用人之道,實行監察告密制度,任命大批酷吏,推翻了唐朝初期制定的「德主刑輔」的治國理念,誅殺了大批的李唐宗室和大臣,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使自己在政治舞台上馳騁近半個世紀。
武則天時期,酷吏的殘酷暴烈程度和酷吏人數之集中,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今天的人們在評價武則天時,往往把酷吏問題作為武則天「殘忍」的依據,得出武周社會「黑暗」的結論。但是,酷吏較多並不能說明武則天實行了「酷吏政治」,酷吏也不能作為武則天「殘暴」的根據。因為武則天對酷吏的使用,有一個利用、抑制、打擊和對冤枉者平反昭雪的全過程,酷吏政治並非一直貫穿武則天的政治生涯始終,更不是武則天用人的全部。
一、武則天為什麼會重用「酷吏」
關隴貴族集團為唐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因此大都身居顯要,位高權重。但是天下安定後,統治者為了選拔人才、擴大統治基礎,大規模的開科取士,吸納了大量的庶族地主和文人進入統治集團。這些新晉的庶族和關隴貴族集團矛盾日益激化,武則天深知關隴集團同李唐王室的關係,為了培養忠於自己的勢力,將目光放在了新晉的庶族官員身上。
關隴集團與李唐王室有著千絲萬縷的政治利害關係,他們不願意看到武則天獨攬大權,更不願意自己被新上位的庶族官員所取代。徐敬業起兵、越王李貞的叛亂,都是關隴集團與武則天圍繞權力之爭的表現。雖然這些兵變都被武則天鎮壓下去,但武則天依然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為了鞏固她的統治,必須對這些關隴集團舊勢力進行打擊。
在輔佐高宗的日子裡,武則天參與朝政,逐漸成為庶族官員的代言人,也成了 「元勛」 派的對頭。高宗死後,武則天獨攬朝政,大力提拔 「新進」 派,這些"新進派"從維護自己的地位出發,要求武則天盡誅皇室諸王及公卿中的對立面。但是,怎樣才能儘快消滅政敵呢?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使用"法律手段",陷人以罪,來剷除這些政敵。
正是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白熱化,武則天為了打擊政敵鞏固自己的地位,這才採取了重用酷吏的措施,使得這一時期出現了較多的酷吏。這並不是她天性"陰鷙好殺",酷吏其實是"新進"派和"元勛"派爭權奪利鬥爭不可調和的產物。
二、武則天也不是一直重用「酷吏」
天授元年九月,武則天改唐為周,登上皇帝寶座,在天下引起極大震動。當時支持武則天的人其實並不是特別多,相反,暗裡里反對武則天的人占了多數。 為了清除政敵,鞏固新生的武周政權,武則天不得不在武周初年重用一些酷吏。但是,這種局面時間並不太長,政局穩定後,武則天便不再器重酷吏。
萬歲登封元年,武則天頒發《減大理丞廢秋官獄敕》,提出了約法省刑、無為而治的主張,這可以看做武則天任用酷吏的一個分水嶺。到了神功元年 ,著名酷吏來俊臣被殺後,酷吏基本上便退出了歷史舞台。
其實,在武則天以皇后的身份輔助唐高宗時,她是反對使用酷刑和苛政的。這時的武則天,主張「以道德化天下」,希望通過約法省刑、無為而治的辦法實現天下大治。但是,朝廷內外對由一個女人掌政充斥著反對的聲音。武則天被形勢所逼,不得不培養出一批酷吏來打擊政敵。所以說,武則天任用酷吏,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酷吏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普遍現象。因為封建帝王要有效維持統治,必須一手抓儒家所倡導的禮儀廉恥,倫理道德;一手抓住酷吏酷刑這種封建專制制度。
武則天的酷吏政治,是以維護她的統治地位而展開的。武則天稱帝的頭兩年,就殺了八位宰相;她稱帝的15年中,被殺和被貶的宰相占宰相總群體80%以上,一般官吏更是殺了無數。這種大規模的誅殺,使得武則天將其政敵全面徹底地清洗。
武則天統治時期,酷吏政治造成朝廷政治空氣沉悶,惶惶不可終日,專制達到極點。由於武則天鼓勵告密,所以誣告之風盛行。而武則天取消三司推事制度,又使酷吏行為不受法律的約束。所以《通鑑紀事本末》中把這段歷史稱為"武韋之禍",明代胡應麟甚至說武則天是"惡之窮天地亘古今者"。
三、酷吏是武則天打擊政敵的工具
武則天重用酷吏是徐敬業起兵以後的事。武則天臨朝不久,徐敬業據揚州起兵。雖然這次叛亂很快平定,但朝野中的反對派仍有很大勢力。這些反對武則天的人又沒有做出具體的反武行為,不能無理由的誅殺,只能依靠酷吏加以懲治。所以武則天改變了以往對酷吏的態度,開始扶持酷吏。
《資治通鑑》記載:垂拱元年 ,武則天「盛開告密之門,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使詣行在。無實者不問,四方告密者蜂起」 。如果沒有武則天的支持,絕不會出現那麼多的酷吏。
武則天「扶持酷吏的目的,是要讓酷吏用法律的武器去誅滅異己,剷除政敵。 酷吏為了取悅武則天,「莫不窮捕考校」,創造了「鳳凰曬翅」、「驢駒拔橛」、「仙人獻果」、「玉女登梯」等等酷刑,沉重地打擊了武則天的反對派,為武則天改朝換代掃除了障礙。
當所有政敵被殺、政局穩定之後,武則天立即改變了對酷吏的態度 ,由重用變為抑制,酷吏這個群體,也很快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天授二年,武則天貶殺了酷吏丘神責力、周興、索元禮和傅遊藝後,下令廢秋官獄,半年後又將來俊臣送上了斷頭台。 酷吏們就這樣在被利用後,被武則天無情地拋棄。
酷吏是武則天打擊政敵的工具,而並不是她用來欺壓百姓的道具。所以,武周時期被酷吏殺戮的百姓極少,而所謂的"宗枝朝貴"被害者極多。正如王閭運所說∶"武氏以一婦人而賦雄才,非易唐為周,固不足以伸其氣,其虐害亦但止於縉紳及浮薄子弟稱兵者耳。"
因為酷吏殺戮的主要是 「新進派」 的政敵,活動範圍基本上局限在統治階級內部,因而並沒有造成天下的動盪。從統治集團內部來看,武則天的這種擴大化的殺戮,的確是一種黑暗的政治;但從當時全國的情況來看,天下的老百姓卻過著 「蒼生晏然」的日子。
李唐王朝的皇室宗枝和舊臣遺老因其威脅性大、利益衝突最為直接,自然成為打擊的重點。武則天「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很明顯,武則天希望通過打擊這些元老重臣來確立自己的統治權威。
四、酷吏對國計民生的影響其實很小
從時間上講,酷吏政治多發生在武則天奪權謀位最為慘烈的時期。對於酷吏政治所造成的惡果武則天是心知肚明的,陳子昂、李嗣真等人多次上疏,希望武則天放棄嚴刑酷法,但武則天不可能放棄這一得心應手的工具。
有意思的是,到了政權穩定的時候,朱敬則、周矩等人再次上書強調酷吏的危害,武則天的態度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頗采其言"。這並非是武則天良心發現,而是隨形勢變化,武則天也在積極地尋求從酷刑向緩刑過渡的台階。
其實,武則天之所以能被稱為政治家,就在於她在一開始實行酷吏政治的時候,只把這些人當作工具,而並沒有把行政大權交給酷吏。所以,她可以隨時控制事態的發展,也能控制這些顯赫一時的酷吏們的生死。
武則天時的著名酷吏索元禮,在武則天在平息徐敬業叛亂後向武則天告密,被封為洛州牧院推案制獄。雖然索元禮性情殘忍,陷害了不少大臣,其中包括陷害了三名宰相,但直到天授二年被殺時,索元禮仍然是一名小小的「推事使」,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麼地位。
酷吏的代表人物來俊臣,在垂拱年間,他專門寫了一本《羅織經》 是當時影響最大的酷吏。不過,這個酷吏的代表人物官也不過洛陽令,地位並不高,除了刑獄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其他行政職權,所以武則天後來殺他,也是易如反掌。
武則天一直把行政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她處理朝政時,重用的不是酷吏,也不是男寵,而是一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大臣。所以一貫罵武則天的司馬光也在《資治通鑑》里承認: 「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政由己出 ,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
除了酷吏,武則天還提拔和使用了許多人才。她不計門第,廣開才路,十分重視選拔官員的的使用,許多有才幹的的人都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可見武則天並不想一直使用酷吏來維持其統治。
在酷吏問題上,武則天也很矛盾。她想約法省刑,以「道德」化天下;但她的統治又受到反對派的威脅時,不得不任用酷打擊政敵。所以武則天在重用酷吏的時候,也重用良吏。武則天重用酷吏,完全是政治鬥爭的需要。而政治鬥爭本身就是殘酷的、血腥的,所以我們不能把使用酷吏作為武則天殘暴的主要根據,武則天仍不失為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