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全部清零,投資者的回款問題不解決,後果將會怎麼樣?

2020-12-01     笑語千年

原標題:p2p全部清零,投資者的回款問題不解決,後果將會怎麼樣?

11月27日,中國銀保監會對外表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實質性進展,「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到今年11月中旬已完全歸零」。

從2007年6月國內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貸成立算起,P2P行業從無到有,到遍地開花,再到「雷聲滾滾」,終於清零落幕,前後只不過短短13年。

P2P作為傳統金融的補充和民間借貸的一種形式,興起於金融自由化、利率市場化進入深水區與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時代,在監管層對金融創新的疏忽、民間借貸線上化等作用下,一時間混得風生水起。它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突破空間局限,將投資者的資金與市場借貸需求匹配,在熱錢的刺激下,各路玩家蜂擁而至。

無論曾經多麼風光,P2P始終是將劣質資產匹配給了不知情、不懂行、不合適的群體,結局早已註定。P2P從一開始就背離了純信息中介的定位,對投資者剛性兌付,一旦壞帳超預期,結局就是倒閉或跑路。

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19年全球及中國P2P網貸行業研究及風險預警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中國P2P網貸停業及問題平台超過850家,整體涉案金額超過8000億元,波及用戶規模超過1500萬人。

這些P2P平台通過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和高大上的自我包裝。營造平台財力雄厚、實力強勁的假象,以高額收益誘引投資人投資。獲得大量資金後,通過借新還舊的方法吸引投資者繼續投資。

P2P是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借貸模式,十分具有吸引力。藉助網際網路這一平台,借、貸雙方直接點對點進行交易,大大節約了成交成本,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那些無法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成功融資的借款人,所以近年來大規模興起,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代表。

我國 P2P發展迅速, 融資規模十分龐大,一度欣欣向榮。但是, P2P存在著准入門檻幾近於零,行業標準混亂不清以及監管不力的局面,大量融資平台的前身都是民間融資機構,缺乏監管,行業風險也極高。

我國的 P2P 融資模式,主要是以「拍拍貸」為代表的「平台模式」;以「人人貸」為代表的「擔保模式」;以陸金所為代表的「混合模式」。「平台模式」不涉及融資擔保行為,風險相對較低一些。但該種 融資模式在我國受到「擔保模式」及「混合模式」的衝擊,處境較為艱難。

目前為止,我國的 P2P 融資模式以「混合模式」為主。這一模式將金融機構的信貸產品,以 P2P 融資的方式,利用網際網路平台銷售。這種模式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第三方擔保。但在我國法律中,實施這種擔保行為的擔保人,可能因各種原因涉嫌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甚至集資詐騙罪。正因為如此,以「混合模式」為主的P2P,在我國會面臨很多問題,爆雷的消息也是層出不窮。

P2P 中的投資者對借貸平台的了解僅限於平台自己的介紹,對投資風險缺乏清楚的判斷,基本上屬於盲目投資,因而風險極高。他們只看到了平台的高回報,卻並不清楚自己面臨的高風險。

P2P以小微企業和個人為主,均為銀行忽略的長尾客戶,一旦出現大面積壞帳,則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比如」現金貸「的對象主要是收入較低的年輕人,他們自制力偏低,很多人都是通過借貸實現自己的消費慾望,極易陷入借貸還貸的惡性循環。面對高利息的借貸,一旦年輕人經不住消費主義的誘惑,就可能墜入深淵。

這次P2P清零,網上也出現了一堆反對的聲音,諸如」老百姓的血汗錢誰來找回「的話題層出不窮。甚至有人認為。p2p投資者都是普通投資者,不懂的投資風險控制,只是跟風投資。國家金融創新失敗,不能讓老百姓承擔損失。但是也有很多網友用」你拿高額利息的時候,想到國家了嗎?「來反駁。其實對於投資者而言,應在這次代價高昂的「遊戲中收穫到這樣的知識:投資永遠是風險伴隨收益,允諾的最高收益越高,潛在的虧損風險也越大。有效保障公眾利益,固然需要監管的跟進,但從根本上講,只有自己重視風險,才能保障自身利益。

在平台清退完後,如何處置接近8000億元的存量不良資產問題?國家規定是一旦P2P爆雷,平台主體被立案,平台交由公安系統處理壞帳。但是一般來說,公安機關在追繳過程中找到的借款人無力償,其實真的也拿他沒多少辦法。借款人若有財產可供執行,法院可以執行,但執行起來難度也是不小的。

我個人認為,國家會儘可能的根據法律的規定,去挽回老百姓的損失;但是想要國家來背這個包袱,那是不可能的。成年人做事,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自己種的因,就得自己承擔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Z9IHXYB2uKmW_kO9t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