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菜包,不太軟,不太松,有點黏,有點糯,咸甜適中

2020-03-29     草草啖鹽說蜜



一、非包非團、半粿半糍

泉州的菜包,別誤會,不是包上青菜的包子,而是包上菜脯絲的半粿半糍。


包子是用麵粉做的,像肉包子、小籠包、煎包等,都是一層麵粉皮包上餡料的食物。

粿呢,是用大米粉做的,像芋頭粿、菜粿,是食材摻雜著大米粉攪拌成團,然後蒸出來的美味。

而糍,則是用糯米粉做的,比如糍粑、青團等等,軟軟糯糯的食物。


泉州的菜包呢?卻是非包非團,皮採用獨特的菜包粉製作,而這個菜包粉就是糯米粉與大米粉的結合體,所以說:半粿半糍。

半粿半糍的菜包皮是甜口的,而餡則是咸口,餡里有菜乾、有肉、有山珍,有海味,還有香香的花生米,融合得不要太美妙。


咬上一口菜包,那口感,即不太軟,也不太松,有點黏,又有點糯,咸甜適中,簡直會讓人瞬間愛上這款美食。


二、菜脯絲

菜脯絲是泉州菜包最主要的餡料,何謂菜脯絲?

「菜」,此處指的是「菜頭」,「菜頭」就是白蘿蔔;「脯」是「干」、「曬乾」的意思;而「絲」就好理解了;合起來,「菜脯絲」就是「白蘿蔔絲干」。

是不是感嘆閩南語的奇妙?哈哈。


前幾天寫過泉州的龜粿文化,泉州人做粿,都是有含義的,而菜包,不能免俗,一樣意義非凡。

清明節即將到來,菜包不是清明節最應景的食物,但卻是祭祖最重要的美食之一。


清明祭祀,潤餅菜一定要的,而在我家,還得有一道菜包,為啥?

潤餅菜包的是胡蘿蔔,菜包的餡是白蘿蔔,紅的代表金、白的代表銀;一個是祈願生活紅紅火火、一個是希望升官發財。

「金銀道道來,大厝起雙排」,都是寓意美好的食物,祭祀又怎能少得了?


又到了一年春祭時分,今兒我來做泉州菜包。


三、泉州的菜包


1、準備食材:

a、菜包皮:

糯米粉500g、粘米粉500g、白砂糖100g、豬油1勺、清水400g、開水400g。


b、菜包餡:

菜脯絲、五花肉、香菇、蝦皮、花生米、青蔥、以及調料等。


c、菜包墊葉:

粽葉若干。


2、操作過程:

a、先來處理菜包餡料:

菜脯絲洗乾淨浸泡半小時,香菇浸泡半小時,五花肉切絲,蔥切丁,分成蔥白和蔥青兩部分,蝦皮洗乾淨;


花生米微火炸香;


半小時後,將菜脯絲瀝干水分,香菇切絲;


油鍋爆香蔥白,五花肉煸香,倒入蝦皮和香菇,再放入菜脯絲,一起炒香,放入少許水;


開始調味,少許鹽,少許豆瓣醬,今天家中有剩餘的香菇肉醬,我舀一勺增味;


翻炒均勻,燜煮10分鐘,起鍋前放入蔥青;


菜包餡料就做好了。


b、再來處理菜包皮:

將糯米飯、粘米粉和白砂糖一起放入攪拌盆中;

倒入400g開水,攪拌均勻;一勺豬油;再來400g清水,攪拌成絮狀;


下手揉勻;


揉的過程要用力,用巧勁,揉成軟硬適中的粉團;


再分成大小均勻的劑子,圖中每個小劑子40g左右;


菜包皮就做好了。


c、菜包葉墊的處理:

粽葉洗乾淨,入鍋煮3分鐘,撈起過涼水洗乾淨,再剪成大小均勻的葉墊;


在葉墊上刷上食用油;


葉墊處理好了。


d、菜包的成品過程:

取一個粉團小劑子,搓圓按扁,中間舀入適量的菜脯絲和香炸花生米,像包包子一樣包起來,再搓圓;


放在葉墊上,放入蒸籠里;


大火燒開,上鍋蒸10鍾即可;


10分鐘後,菜包出籠。


圓滾滾,胖乎乎,又白又嫩,非常可愛。


由於疫情並未離去,今年的清明只能祭祖,不能掃墓,那麼做些菜包吧,和潤餅菜一起,奉獻給先祖。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人間百味。

喜歡請點贊鼓勵,覺得有價值就轉發、收藏。

而無論喜歡與否都在評論區說兩句,我會更努力。

原創不易,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HM8LHEBrZ4kL1Viw93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