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靠你啦!擊中了多少有礦繼承沒礦也要繼承的童鞋的心?

2019-08-05   江雨讀書

《哪吒》在朋友圈被瘋狂刷屏,想不去看都不行。

於是,我的區區幾十塊錢電影票錢,匯入了它開創中國動漫歷史的滾滾大軍。

網絡上,關於這部電影的文章很多,大家也都清楚,我們曾經熟悉的人物,都作了哪些變化。

比如,英俊的小哪吒變成了煙燻妝、大板牙、鬼見愁的小魔童;

仙風道骨的太乙真人,變成了滿口川普、喝酒誤事、騎一口飛豬的胖子;

嚴父李靖,變成了有實力要寵娃,沒實力也要寵娃的慈父;

張狂太子敖丙,變成了顏值道德雙在線,集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香蜜沉沉等所有網絡IP改編劇男主氣質與一身的英俊小生。

改編容易,改好難。

看完之後,最大感受是:

講好一個故事太重要了。

看完電影回來,吃中午飯想起半個世紀前的中國動畫,腦海里冒出另外一句話:

講好一個故事太不容易了。

而偏偏,中國的電影電視很不注意講故事。

即使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賣座的都是講故事講的好的,但他們仍然不相信,仍然以為拼湊幾個明星就可以把觀眾忽悠進電影院。

那麼,一部好的動漫,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時代,是一部動漫最重要的底色

這麼說,會不會讓人覺得虛頭巴腦?

我只是寫一個動漫而已,拜託,又不是要講什麼大道理,整什麼時代、歷史這樣的大詞兒?

但是,每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都會帶上那個時代的烙印,這是永遠都改變不了的,

動漫故事的編劇也不例外。

而且,真正讓人們記住的作品,一定是跟那個時代相契合的作品。

儘管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但人們還是會緬懷,會記憶。

當然,我說的是契合,不是迎合。

我們對比半個世紀前後兩部經典動漫。

《大鬧天宮》

歷來,孫悟空都是反抗故事的主角。

在那樣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當然要把這個主題發揚光大。

孫悟空是正義的化身,他所反抗的,是天庭的腐朽統治。

這是一個慷慨激昂、戰天鬥地的故事,而且以孫悟空的勝利而告終。

是的,這是我看過的西遊故事裡,唯一一次孫悟空勝利了。

你永遠不知道,在一個孩子或者少年心裡,他們多麼渴望孫悟空勝利,而不是在故事裡面,一次又一次被擊敗。

相比之下,《大聖歸來》就刻意迴避了這一點。

大聖確實是敗了,但那已經是遙遠的過去了。

在絢爛的雲霞之中,在澎湃的音樂之中,觀眾們只看到英雄的回歸。

也許,創作者們並沒有想太多,但我們作為觀眾,或許還可以作這樣的解讀:

五十年前,我們對百年沉淪的記憶還很深刻,又有那樣的國際環境,所以我們的主題是反抗,是不屈,是敢於勝利;

而現在,曾經的失敗,成為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但也只是記憶;在新的一代眼裡,曾經戰無不勝的大聖已經歸來,要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共情,才是真正打動人心的力量

俗世中的每個人,都有一系列的關係需要處理,如果你從中選出比較重要的,恐怕主要是這幾種:父母、師生、上下級。

這些關係,在中國,即使幾十年的時間,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再對比兩部動漫。

《哪吒鬧海》

這部動畫,與《大鬧天宮》處於同時代,我們不談時代特色,只說裡面的關係處理。

《哪吒鬧海》主要的故事內核,還是依照《封神演義》原著,李靖與哪吒的父子關係非常緊張,但這種緊張的原因已經變了。

原著中,李靖的父親角色,是被工具化了的,他只是靈珠子降世的一個載體,哪吒對他不以為然,大家都覺得沒什麼——因為哪吒算不上他真正的兒子。

而在《哪吒鬧海》中,這種父子之間的緊張關係,被賦予了一層內涵,就是孩子對封建家長的反抗。

這對三零後、四零後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場景。

在原著中,太乙真人與哪吒的師生關係,是命中注定的,所以師就是師,徒就是徒。

原始天尊與太乙真人的師生關係,也可以稱之為上下級關係,因為哪吒對於太乙真人來說是成長,而太乙真人對於元始天尊來說,是要完成封神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工作中,元始天尊當然一定是正確的。

《哪吒鬧海》因為主題是反抗龍王,所以對於師生關係的處理比較傳統,著墨並不多,太乙真人更多的是推動情節發展。

但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這些關係全變了。

父子關係中,李靖實力寵娃,在三年中,一邊管束哪吒,一邊尋找解救他的辦法,甚至為了他,不惜天雷加身,一命換一命。

如果你是一位八零後、九零後的父親,你覺得鬥爭中的父子關係能打動你,還是相愛相殺拚死護佑的父子關係能打動你?

還有一對父子關係,也能深入現代人的心扉。

龍王和敖丙。

(每次看到敖丙這個名字,就忍不住想,他的兩個哥哥敖甲和敖丁到底怎樣了?龍族起名咋這麼隨意?)

龍王,把整個家族的寶貝(萬龍甲)給了他,也把整個家族的壓力給了他。

為了成功,還秘密勾連申公豹,連老大的計劃都敢動手腳。

溫文爾雅的敖公子,在重重壓力之下發了瘋。

孩子,都靠你啦!

這句話,擊中了多少家裡有礦要繼承或者沒礦也要繼承的童鞋的心?

這就是共情的力量。

每一代人,也許心底的柔軟之處並不一樣。

但一定有共同之處。

同樣,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師徒關係和上下級關係更多元化了。

太乙真人能更多地包容哪吒的個性,師父也不是正襟危坐的刻板印象——這恰恰是現代年青人已經遇到的,或者是期待的。

你不希望有這樣一位逗比老師?

以前的上級,選定一位下級做某項工作,理由只有一個,這位下級是最合適的人選。

現在的作品裡,終於大方承認,領導用的人,都是領導喜歡的。

不看原著,只看故事,太乙真人喝酒誤事,本事似乎也比不上申公豹,還不如他上心,好像更合適的人選,是申公豹。

但元始天尊還是選了太乙真人。

而且,故事的題眼,是申公豹點出來的: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

但這不是他不擇手段的理由。

同樣是面對偏見,作為新一代的哪吒作出了不同的選擇: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