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有大量大滑步、緊急啟動/制動、變相跨步……等腳步動作,所以腳部的運動強度很高。穩定性,緩衝性和抓地力,是一雙優秀的網球鞋必備的特質。
在分類上,網球鞋主要兩個維度,按【場地類型】和【打法風格】劃分:
【場地類型】
- 紅土球場:紅土是黏土球場的代表,球速較慢,回彈則更高些,往往有更多的滑步;
- 草地球場:球的反彈速度快,反彈高度低,反彈方向多變,很考驗反應速度和啟動速度;
- 硬地球場:回彈相對規律,但有很高的反彈速度。同時不同硬地的速度又有明顯差異;
- 鋪裝球場:地板/地毯等,以及人造草地場地。
【打法風格】
- 底線穩定型:通常沿底線側向移動,需要鞋款有強有力的穩定和支撐性能;
- 全能型:在底線打法和全場打法間頻繁切換,同時具備穩定、支撐靈活和快速性能的網球鞋款;
- 全場速度型:從底線發起進攻,但經常移動到網前,需要快速、靈活和輕便的鞋款。
不過場地類型和打法風格又很難完全獨立分開——好比如在黏土球場,選手會有更多底線的滑步鏖戰,而到了草地和硬地,底線到網前的啟動又變得更為頻繁。
所以我們先詳細解讀網球場地最常見的種類,以及各自特點,再來說說選手如何根據自己的打法風格來選擇網球鞋。
網球場地最常見的種類,以及各自特點
對絕大多數新手及網球愛好者而言,打球主要在硬地球場進行。最為簡單的硬地球場通常由水泥和瀝青鋪墊作為基層,而後加上各種表面塗裝。當然因為塗裝的差異,最終不同硬地球場往往能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場地特性。
而紅土球場、草地球場及其它類型球場相對少見——不過有機會的話,依然建議多嘗試,會是截然不同的擊球體驗。
當下的網球場地,最常見四種表面材質:
紅土球場(clay courts)
紅土球場是黏土球場的一種,對應的還有綠土球場(使用玄武岩而非紅磚顆粒)和藍土球場等。黏土球場本質上是軟性場地,一個主要特性在於,因為場地表面相對鬆散,會有更多的滑步情況出現。
與草地球場或硬地球場相比,紅土場減慢了球的速度並產生高彈跳,所以握有發球的球員優勢未必如草地和硬地那麼大。這也是為何紅土場經常上演長時間的底線拉鋸戰、需要數個小時才能分出高下的原因;所以,除了底線技術外,體能好的球員通常在紅土場笑到最後。
球速慢、摩擦力大、高回彈、回合多、各種精彩的滑步、底線的艱苦纏鬥……這些都是紅土場上的特性。一般的網球愛好者可能很少有機會在紅土場上打球,日常的泥土網球場地就最接近紅土球感了。但想展現和職業球員一樣的滑步技巧,對經驗和腳步的要求都很高,建議多做熱身再去嘗試,尤其是臀部和大腿後側肌肉的拉伸。
特性:摩擦力大,球速較慢,回彈則更高些;往往有更多的滑步,對球手的體能考驗更高
球速:
草地球場(grass courts)
草地球場曾經是最常見的網球場地,但因維護成本較高如今並不多見。草場的草坪情況、磨損度和濕度都會對擊球產生明顯作用。通常草地球場更適合「發球為王」的球員發揮。
草地本身具有一定緩衝,網球落地時候同場地的摩擦小,球的反彈依然能維持比較高的速度,切入角度和彈出角度幾乎不會有明顯變化,不過反彈的方向卻會呈不規律性。因而草地對球員的反應速度、瞬間啟動速度都有較高的要求。
且草地本身受環境影響更大,空氣濕度的變化包括賽前如有降雨,會進一步加大這種不確定性。
草地比賽也最常見各種充滿想像力的上網。
特性:網球與地面的摩擦小,球的反彈速度快,反彈高度低;球的切入和彈出角度不太變化,但反彈方向變化不太規律,很考驗球員反應速度和啟動速度。
球速:
硬地球場(hard courts)
當下最為常見的網球場場地類型。因表面塗料成分不同,所以硬地球場依然有不同的球感。它的速度介於紅土和草地之間。相比草地,硬地球場的彈跳就、要規律得多。因為硬地球場本身硬度更高,表面平整度要比草地更接近完美狀態。硬地球場這種反彈的一致性,就對選手的發球質量有更高的要求。
而對選手來說,因為硬地本身緩衝更少,在選擇網球鞋時也需要考慮緩衝和回彈性能更好的網球鞋。
即便是同一種場地類型,每一座球場都會表現出它們細微的擊球差異。對職業選手而言,這種差異實際上是極大的。比如同為硬地球場的澳網和美網,美網場地又被分為是快速硬地,澳網則是慢速硬地。這主要由地面的塗層決定,厚度之外,鋪裝時加入其它砂石研磨材質,也會讓網球的回彈速度出現明顯變化。
所有網球場地被分為五個級別:一級(慢速)、二級(中慢速)、三級(中速)、四級(中快速)、五級(快速)。耳熟能詳的四大滿貫依球速排名,溫網(草地)>(美網)快速硬地>澳網(慢速硬地)>法網(紅土)。
特性:網球回彈相對規律,但有很高的反彈速度
球速:
鋪裝球場(carpet courts)
以地毯球場為代表的鋪裝球場,球速僅次於草地,總體特性也與草地球場較為相似。不過地毯球場如今在ATP等重要賽事中幾乎已經退出舞台,更多出現在日常訓練場地/室內網球比賽中。
特別解釋一下有些標註為omni court的人造草坪,裡面會有細小的砂石顆粒以帶來摩擦力。
球速:
在草地賽場,如果一個網球以100公里/小時的速度、30°切入角度直線進入,它會以30°彈出角度、73公里/小時的速度回彈——可以看到儘管與地面有個黏阻磨擦,網球依然保持了非常快的速度。同樣的,即便是最慢的紅土場,網球速度衰減,但仍會達到57公里/小時的時速。
當然速度只是不同場地表現出的其中一個差別。每一次擊打-回彈的過程,網球運行軌跡都充滿力量感,也有一定的未知感。這就是網球的魅力。而當球員揮擊球拍,球拍作用力於網球上,網球就開始以極高的速度飛行。網球與地面接觸後瞬間發生的事,才是不同場地的區別所在。
通常來說,
鋪設場地的網球鞋外底往往較為柔軟,外底紋路也比較平整,來提供最大的牽引力和摩擦力;
黏土及草地場地外底相對紋路較細,但花紋也較深,能提供穩定的抓地力和穩定性;
如無明顯註明,更多的網球鞋在設計時則都是針對所有場地,即更為全面的設計,兼顧不同場地的需要。
不同的打法風格,如何選擇對應的網球鞋?
有些球員非常需要快速的移動,經常從底線發起進攻移動到網前,那麼全場速度型的網球鞋就是他們的最愛。這類網球鞋除了快速和靈活,腳感會更加輕便些;
有些球員通常沿底線側向移動,更在意每一步腳步的穩定性,底線穩定型網球鞋就能提供強有力的穩定和支撐性能。
當然還有在底線打法和全場打法間頻繁切換,兩者兼顧的球員,那相對均衡的全能型網球鞋就能更為合適。
同樣是在球場上高頻且大量的移動,不同打法風格的網球鞋真的會差別那麼大嗎?答案是肯定的。並且網球鞋也在不斷的去提升自己原有的穩定性和靈活性。
以早稻田大學的一個實驗數據為例,設計升級的那雙鞋相較於未升級前,同樣的半場距離衝刺救球,距離增加了6.6cm。一隻網球的直徑為6.86cm,這個提升也意味著一場比賽下來,可以對比賽結果有非常大的改變。
我們分別以底線穩定型的Gel-Resolution 9、全場速度型的Solution Speed FF2、全能型的Court FF3為例,解讀一下不同打法風格網球鞋在設計上的差異:
底線穩定型Gel-Resolution 9
Gel-Resolution 9的中底有一大片名為DYNAWALL中足穩定片的科技,一直延伸至後跟,對於需要頻繁在底線兩端來回跑動的選手,這種穩定片可以很好的增加橫向運動時的穩定性。
DYNAWRAP動態鞋帶科技,可以在鞋面本身的包裹性之外(PU材質),提供額外支撐所需的壓力,讓雙腳在移動中有被「鎖定」的感覺,但又不會對腳面有過多的束縛壓迫感。
底線穩定型選手經常會出現向內側傾倒這樣的姿勢,前足部鞋側與地面就會有非常明顯的磨擦——所以Gel-Resolution 9特地在錢足部內側使用了大型樹脂補強不見(PGUARD內側補強),避免這種情況,也增加了網球鞋的使用壽命。
全場速度型Solution Speed FF2
輕量化的flytefoam中底,幫助Solution Speed FF2有效減輕了鞋身重量,其本身的回彈和緩震性能,也能幫助速度型選手快速靈活的移動。中底外有很大面積的TRUSSTIC中足穩定片,當激烈移動時中組部很容易扭動,穩定片此時就會提高整個中底的剛性,避免崴腳及那種不跟腳的拖沓感。
鞋面上,Solution Speed FF2也是用了網眼+PU薄膜的設計,輕量和透氣性都有保證。
速度型選手往往會在極短時間突然啟動朝著多方向高頻移動,Solution Speed FF2的外底紋路名為多項線形紋路大底,設計上就是基於這樣的考量。
全能型Court FF3 / Court FF3 Novak
Court FF3和Court FF3 Novak(德約科維奇簽名款)是雙適合絕大多數網球愛好者的鞋款,有著非常均衡的性能表現。
襪套式鞋口,包裹性和舒適性都很優秀,分離式中底穩定片,改善了扭轉剛度,也增加了制動力和推進力;分離式後掌一來能增加觸地面積,二來可以減少滑步耗時,降低身體的負荷。
半個月前,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正是穿著Court FF3 Novak拿到了個人的第四個美網冠軍,職業生涯的第24座大滿貫冠軍。也繼續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男子單打紀錄。
所以這雙有著諸多榮譽加持的網球鞋,穿上它是否會有更多額外的精神戰力增加、完成更多精彩的擊球呢?
最後,在選擇合適的網球鞋款外也要強調一點——
除了強壯的上肢和驚人的體能外,職業網球選手往往有著嘆為觀止的腳踝、膝蓋力量,能在不同場地做出非常驚人的動作——選擇適合鞋款的同時,有意識的增加下肢力量/靈活性的訓練,對球場表現的提升也會是立竿見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