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前一天
賽前24小時:放鬆慢跑(非必須)
距離不超過6公里,以放鬆慢跑強度進行。 目標保持狀態+適應比賽地的環境,時間也儘量以晨跑為宜。
賽前領物: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很多異地參賽者不得不舟車勞頓、且在賽前一天才抵達領物。需要注意儘量減少賽前一天的活動量(如步行數儘量不要超過10000步),完成領物後儘快安排休息和飲食,避免太多遊玩項目——尤其是對比賽目標有追求的嚴肅跑者。
賽前飲食:高碳水比例+多飲水
賽前一兩天可以適當增量攝入優質的碳水(以澱粉類為主),尤其是賽前最後兩天。碳水的攝入量可以用體重來衡量,7~10g/公斤。
但要注意,這樣一頓高碳水的飲食儘量安排在賽前午餐進行,賽前晚餐則七分飽、清淡飲食即可,因為晚餐的高碳水反而容易影響第二天比賽日的身體血糖水平,畢竟離開跑只有十來個小時了。
賽前一天維持小量多次飲水的習慣,讓身體始終處於水分充足的情況。
賽前10小時:入睡
保證7-9小時充足睡眠時間。 很多跑者賽前比較興奮,睡眠質量普遍不如日常。如果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也保證自己儘早上床,讓身體有長時間足夠的放鬆休息狀態。
不要試圖依靠酒精來助眠。
比賽日
賽前150-180分鐘:起床
建議起跑前至少2個半小時起床。如絕大多數馬拉松發槍時間為7點半,則起床時間在4點30為宜。
賽前150-120分鐘:早餐時間
早餐以8:2原則,80%為碳水化合物,20%為蛋白質和優質脂肪等。
以全程馬拉松為例,賽前早餐攝入儘量達到500~1000大卡。聽起來這是很誇張的一個數字,如果你不想一次性填塞大量食物,也可以安排在抵達賽場檢錄前再食用(如香蕉)。
早飯中的碳水化合物及飲料,通常已經含有大量水分。補水請勿過量,大量飲水(300ml以上)需在賽前至少40分鐘完成,以給排泄留下足夠時間。
有選手糾結是否在比賽前就吃能量膠,以便「能量滿滿」的開始比賽——如果有需要,可以在發槍前15分鐘吃一支,並和150ml左右的水一起服用。這也會是賽前最後一次補水。
賽前45-75分鐘:完成比賽寄包,進入起跑區
請在抵達比賽場地前詳細查閱選手的進場流程和寄包區域設置。這會節省你大量的時間精力,尤其面對比賽場地蜂擁的人群時。
當下馬拉松多數採用分區起跑——比如參賽號碼為C42195的選手,要求在C區起跑出發,如缺少C區出發的計時踩點信息,最終成績可能會被取消。無法按時抵達起跑區的選手,通常會要求從最靠後的起跑區進入。
賽前20-45分鐘:跑前熱身,最後整理
精英選手通常會安排20-40分鐘的熱身,慢跑之外也有一些動態/靜態拉伸,多組熱身跑的配速最終會接近比賽配速(持續時間30-45秒足夠),然後在賽前10-20分鐘調整恢復,適當平緩。
業餘馬拉松跑者不見得一定要消耗大量體力在起跑前,熱身的主要目的也是讓身體升溫,進入比賽狀態。也可以用比賽的前3公里作為熱身。
熱身和起跑前,跑者可以穿著一次性雨衣,保持體溫。 賽前最後喝150-200ml的水,並儘量再去一次衛生間。
比賽發槍:前幾公里壓住配速,享受比賽
壓住配速,用前面的3-5公里評估今天的身體狀態,考慮是否需要調整比賽目標。 然後,享受屬於你的比賽。
24小時之外,馬拉松跑者應該知道的
絕大多數馬拉松都安排在周日清晨進行,發槍時間較早,因此在賽前7-10天就應該調整生物鐘,儘量與比賽日相同;
賽前1-2周儘量把訓練安排在馬拉松發槍的時間,讓身體提前適應早上跑步的感覺;
賽前2周安排1-2次訓練,適應比賽的服裝和用鞋。訓練無須過長時間,保證其中3-5公里以馬拉松比賽目標配速進行。鞋款和衣服的總適應磨合里程至少在15公里以上;
長跑前的飲食攝入意在讓身體充滿能量,以應對艱苦且長時間的輸出——但身體的「儲能」不像手機,可以短時間快速的充電。所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耐力比賽,身體能量儲備工作一般在距離比賽還有很長時間就需要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