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空軍的悲壯史!他們是真正的貴族子弟,更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

2020-01-15     正月三草

民國空軍經東北空軍、國民革命軍和中華民國國軍三個時期。



東北空軍

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傾注心血、苦心營建的航空作戰力量。全盛時期(即張作霖統治時期)裝備飛機近300架,共5個航空兵隊。東北空軍的飛機全為購買和國外贈送,或是戰場繳獲的,產地主要為法國和捷克兩國。東北易幟前,東北空軍還有200架左右,其中戰鬥機150架。

中央空軍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在八一四空戰、武漢空戰等大放異彩。


如果用幾個字總結一下抗戰時期民國政府的空軍,悲壯而光榮再合適不過。

抗戰初,國軍空軍僅有300多架飛機,且除了少量霍克3型(空軍英雄高志航的戰機就是它)、波音281較為先進,其餘都為老舊機型。面對的則是2700多架性能優越,火力兇猛的敵機。

不到半年時間,戰機幾乎被打光,更為嚴重的是,本來就不多的飛行員犧牲大半。以高志航為首的空軍四大王牌飛行員(高志航、樂以琴、劉粹剛、梁天成)全部壯烈殉國。

37年12月,一批蘇聯軍機和志願飛行員補充進來,讓空軍獲得喘息之機。


到38年時,第一批飛行員幾乎全部倒下。尤其到40年,隨著日軍先進的零式戰機投入戰鬥,國軍的落後飛機幾乎成為活靶子,41年3月的一場空戰,空軍第五大隊34架戰機對12架日軍零式,結果13架被擊落,11架被擊傷,日機則無一被擊落,僅有幾架輕傷,氣的蔣介石將第五大隊的番號都撤了,改名「無名大隊」。






  · 01 · 他們絕對是天之驕子。 他們中的2/3是第一代民國的富家子弟,出身名門。像林徽因的弟弟林恆,蔣介石的遠親、國防部長的兒子、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兒子、王光美的哥哥王光復…… 本來衣食無憂,前途無量的他們卻義無反顧地報考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培養一個合格飛行員的成本,大約需要等同於其體重的黃金。 空軍的門檻極高,對個人素質和知識儲備十分挑剔,所以,他們全部出自於名校。在那個小學畢業就可以當老師時代,這些年輕飛行員們也可在別的領域有所建樹。 宋美齡檢閱中央航校時,別人向她這樣介紹高志航:「飛行教官,張學良少帥派到法國牟拉那航校留學的高材生,通曉英、法、俄三國語言。」他曾在義大利的航展上,被墨索里尼注意到,以高薪和高位相留,希望他為義大利空軍效力。 學校大門口的碑上寫著: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的兵艦陣地同歸於盡! 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永別,每一次落地都必須感謝上蒼。他們戰鬥在雲霄,勝敗一瞬間。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爭中成長,別無選擇。


  · 02 · 因為家庭顯赫或富有,名校畢業,知識淵博,英俊強健,飛行員成為當時姑娘追逐的偶像。 空軍「四大金剛」之一的劉粹剛,有著一段浪漫而感人的愛情故事。 一次在火車上,劉粹剛見到了許希麟,驚為天人,一見鍾情。於是就給她寫了一封情書。 希麟女士: 初遇城站,獲睹芳姿,娟秀溫雅,令人堪慕.......望斷雙眸,而盈盈倩影,直據腦蒂,揮之不能去。 …… 余因目睹日人在東北之暴形,毅然應考,決志入伍;旋又見一二八上海空軍之失敗,乃又轉習航空,庶將來能盡此國民之義務也。 …… 余之愛慕女士,有非以言語所能形容者,惟得一挹芳儀雖終鰥足以自慰也,翹企厚望,敬待佳音,女士其能復我耶?其不能復我也耶?嗚呼!敬祝 玉體健康! 劉粹剛敬書 許希麟時年18歲,便已經是小學校長,追求者甚多,她提筆回了第一封回信。 粹剛先生大鑒: 年來屢獲大札,素昧平生,不太唐突乎,結文字交,本毋不可,但麟生長於舊禮教之家庭,男女之嫌不得不避。先生誠意相交,待麟稟知家嚴慈後....... 此後,劉粹剛便開著飛機在許家上空玩特技。 許母便說:「一定是那位姓劉的年輕人,飛得這樣低,好猛好險。他還伸出頭來跟我打招呼,又做特技給我看,電線震得抖動。我看現在通行男女交往,你就和他通信做個朋友吧。這年輕人,也太執著了。「 父親有些遲疑,他最後對女兒慎重質問:「他的職業太危險了。他一個空軍飛行員……你……?」 許希麟笑了,拿筷子往父親酒杯沾了酒,在桌面上一個字一個字寫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二人結婚不久,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劉粹剛就上了戰場。 僅3個月後,他就在山西高平縣迫降時,撞上城樓,機毀人亡,年僅25歲。 就像所有的飛行員那樣早早交代身後事,劉粹剛給新婚的妻子,寫下這樣的信: 假如我要是為國犧牲,那是盡了我的天職。您要時時刻刻用您最聰慧的腦子與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為我而犧牲一切。您應當創造新生命,改造環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路上,永遠記著,遇著我這麼一個人。我的麟,我是永遠愛你的。 許希麟痛不欲生,想自殺殉情,家人對她寸步不離,把貼身的金銀首飾拿走,以防她吞食自殺。 一個深夜,希麟竟吞下36枚硬幣,家人發現送醫急救,撿回一命。 希麟後來給亡夫寫信: 剛,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盡了軍人天職。可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若何度此年華。粹剛,你平時常說,將來年老退休後,決以餘力辦學。如今你已經了最後心力。我決定繼你遺志,先從基本教育著手,拿你英勇不屈的精神,灌輸於未來的青年。 其後她在昆明開設學校,培養飛行員的遺孤。 1990年5月20日,許希麟已經76歲,回到大陸,來到劉粹剛墓前,獻上她的手書:「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03 · 抗戰初期,他們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日軍損失飛機230架,飛行員被擊斃327人。日本空軍的「四大天王」全部殞命。 但中日兩國空軍實力相差懸殊,日本軍機多達2000架,還在源源不斷地生產。中國可用飛機不到200多架,打一架少一架。 不到幾個月,「四大金剛」全部犧牲,中國精華飛行員幾乎全部犧牲了。 閻海文,航校六期學員,在執行轟炸任務時,被炮彈擊中,跳傘以後被日軍包圍,他掏出手槍打至最後一顆子彈,高喊「中國無被俘空軍」,飲彈自殺,年僅21歲。 日軍感慨他的壯烈,為他立碑,上面寫著「支那勇士之墓」。日本記者報道說:「中國已非昔日之中國」。 沈崇誨,航校三期學員,清華大學畢業,投筆從戎。沈崇誨在攻擊日本船艦時,座機受損,無法順利返航,於是加踩下油門沖向日本軍艦,與敵人同歸於盡,年僅25歲。 1940年,日本出動了當時最強的「零式」戰鬥機,中國老舊破損的飛機根本無法與之抗衡。 在璧山空戰中,日軍戰機完全壓制中國,僅僅20分鐘結束戰鬥,就打落中國飛機13架,自己損失為零。 從此,中國的天空被日軍占領,成了中國年輕飛行員的墳場。


  · 04 · 1937年11月,日寇轟炸長沙,在長沙的梁思成、林徽因只能繼續逃難。 一家人乘汽車行至早已被難民擠滿的貴州晃縣,因為路斷,不能再走。 林徽因肺病復發,高燒不退,但客棧早已爆滿,一家人找不到落腳的地方。 夜晚,陰冷的小雨早已浸透衣裳,林徽因的咳嗽越來越重,梁思成拉扯著全家絕望地走在初冬的雨巷中,名滿天下的教授夫婦此時感到,戰爭中人的卑微與無助。 突然,他們聽到了一家旅館傳來了小提琴聲,那西方古典名曲就像一道陽光,讓夫婦看到了希望,這一定也是受過高等教育人,說不定可以幫助他們。 他們尋著琴聲,敲開了房門,屋子裡是幾個年輕的飛行員,他們知道梁思成、林徽因,於是就騰出一間客房。 林徽因一家人得到八個年輕人的照顧,並且成為朋友。林徽因幸得一老中醫的偏方,撿回一條命。 兩個月以後,病總算好了,梁思成一家來到昆明定居下來。那八個飛行員也經常到他們家做客。 因為林徽因的三弟林恆也參加了空軍,林徽因就把這幾個年輕人當成了自己的弟弟。他們一起郊遊,拉琴唱歌,無話不說,年輕人也經常向林徽因傾訴自己的快樂和委屈。 五大隊第十七中隊隊員,拍攝於柳州機場,左起第三人為林恆(林徽因的三弟)。 當林徽因聽到德國教官訓練特別嚴厲,用皮鞭打他們,疼得吃飯都要嘔吐,對他們更是愛惜。 因為飛行員的家人都在日軍占領區,不能聯繫,八個「弟弟」航校畢業時,就讓林徽因當了他們的「榮譽家長」。 畢業以後,八個鮮活的生命就走向了戰場,飛向了藍天。

從此,就有不斷的噩耗傳來,折磨體弱多病的林徽因。 1941年9月,林徽因收到空軍寄來的第一個陣亡通知書和包裹,裡面是陳桂民的遺物。他甚至還沒有參加戰鬥,因為發動機故障,在迫降時殉職。因為聯繫不到家長,只能將遺物送到「名譽家長」那裡。林徽因捧著包裹,泣不成聲。 接著,葉鵬飛的遺物也送來了,林徽因還記得這個不善言談的年輕人,曾在自己的面前哭著說,飛機是南洋華僑和同胞一元一角捐買的,他絕對不會放棄飛機,否則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葉鵬飛第三次上天時,碰到故障,長機命令他跳傘求生,他拒絕了,最終摔死在重慶廣陽壩。 那個拉小提琴的學子叫黃棟權,死得最為慘烈,他是在昆明空戰中犧牲的,飛機墜毀爆炸,粉身碎骨。梁思成尋找他散落的每塊骨頭和肉,都沒有拼成一個完整的骨骸。犧牲前,黃棟權曾寫信告訴林徽因,他準備結婚了。 到了1941年4月,林徽因被徹底擊倒,她的女兒回憶說,她舊病復發,每天發燒40度以上,命懸一線,躺在床上一遍遍翻看這些弟弟的遺物...... 梁思成從成都回來了,林問:我都病得這麼厲害,你怎麼這麼晚才回來? 梁思成告訴林徽因一個更大的噩耗:她的弟弟林恆在城都空戰中犧牲了。 林恆本來是清華大學機械系的學生,1935年放棄清華,報考航空學校,犧牲時僅23歲。 無法想像林徽因當時的心情,眼睜睜看著這些弟弟們一個個就這樣離他而去...... 1944年的一個黃昏,梁家最害怕的第9包裹又悽然而至。 最後一個陣亡的林耀性,性格沉穩,是最有思想的。他是在長沙轟炸日本船隊的時候,飛機尾部中彈,不想跳傘棄機,最後撞山犧牲。陣亡前一天,他還在教堂中為死去的戰友們禱告。 林徽因的九個飛行員的弟弟此時全部犧牲,早已哭乾眼淚的林徽因寫下了句句落淚的《哭三弟恆》: ....... 你永遠不會回來了,我知道, 青年的熱血作了科學的代替; 中國的悲愴永沉在我的心底。 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和安慰,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 05 · 在抗戰期間,中國空軍主力的飛行員的戰鬥壽命只有6個月。 在航校第十二期畢業生合照上,抗戰結束時沒有被畫「十字架」的人,只有 2 人。 此片配音是台灣著名演員金士傑,他的父親金英是倖存的飛行員之一。 影片中這些老兵談起往事,無不長嘆: 愛情來的時候,也是一瞬間 死亡來的時候,是一瞬間 他們必須斬斷自己的未來 才能讓他們所愛的人有未來 面對死亡,他們的內心是怎樣的呢? 這是飛行員湯卜生寫的《 一個飛行員的自述》: 我們如果有可以稱為計劃的東西的話 那大概就是為國犧牲吧 代表我們諾言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存有一張遺囑 ....... 我們的痛苦和喜悅 只有我們孤單的享受 同時在痛苦的事向我們圍攻時卻更殘酷的 不容許我們去回憶和思索任何一件往事 ....... 和人們談到一個幾乎失去了生命的經過 是沒有人可體驗到當時的情形的 因為,生命是這樣的東西: 已經失去了,沒有人能知道它!沒有失去,沒有會感到它! 為了民族,為了使命, 他們沒有明天,必須斬斷過去。 燃燒短暫的生命, 成為那黑暗的歷史時刻的一抹亮光。 可如今,這部紀錄片在台灣票房僅有23萬人民幣。…… 也許他們才能稱得上真正的貴族。

8年時間,6100多名飛行員在祖國上空殉國,倒下一批又站起來一批,足足換了4批有餘。到45年勝利時,37年那批飛行員,僅剩下苑金函一人。以2400多架飛機的被擊落的代價,擊落敵機1200多架。

當年,杭州筧橋航空學校的校訓是「我們的炮彈、飛機和身體,當與敵人陣地、機艦同歸於盡!」回望空軍的抗戰史,他們做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wwAFs28BUQOea5Owl0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