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發生了什麼曲折故事?

2020-02-21     正月三草



19世紀末,一位祖籍福建的華僑老來到了菲律賓。經過多年奮鬥,他終於做出了一番事業。

後來日子久了,這位華僑就很想回家鄉看看。可是,回家鄉總得帶些禮物吧,常

什麼好呢?他苦思冥想著。忽然眼前一亮,對了,就帶地瓜!

然而,當時的非律賓為了阻止人帶地瓜出境,規定私帶地瓜出境是一種犯法行

為。原來,原產於南美洲的地瓜,由於產量大,味道好,營養豐富,生吃熟食皆宜.

很受人們歡迎。在當時,菲律賓處於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之下,西班牙人為了不使地瓜外流,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攜帶地瓜出境。

這可把這位華僑愁壞了,他想啊想,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方法:他將地瓜切成

條,然後將地瓜條密密地纏在船纜上,再在纜繩外面塗上一層泥巴。他用這種方法巧妙地逍開檢查,將地瓜條帶回了中國。從此,地瓜便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繁衍後代,迅速地流傳開來。

後來有人把地瓜稱作地下「糧倉」。原來,地瓜的繁殖能力極強,它身上任何

個部位離開母體以後都能獨立發育成新個體。就靠著這種本領,它很快地一分十,十分百,於是就可以子孫滿堂了。因此,假如種植得當,每平方米地瓜的產量可高達7.5公斤以上。

地瓜的塊根因含有大量的澱粉、糖類和多種維生素而備受青睞。除了可供食用以外,它還可用來釀酒,製作糖漿、酒精和味精,在工業上的用途也很廣。

地瓜也極易種植,只要在初夏時節用薯塊育苗,

待薯塊上長出枝條後,即可將枝條剪下壓人土中繁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hKZvcHABjYh_GJGVD7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