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媽媽心中,養孩子最難、最累的時期莫過於孩子的一至三歲階段了。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吃飯要喂、睡覺要哄、穿衣要講究不說,這個年紀的孩子又很難溝通。
可以說,每個媽媽談起自己的育兒史的時候,都很難做到不為自己掬一把辛酸淚。但養孩子過程中最令家長們頭疼的階段就是孩子的「肛欲期」了。
「肛欲期」是孩子人生的一個階段,是娃學會排便的關鍵時期
「肛欲期」,顧名思義,就是與孩子排洩慾望相關的時期。
根據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理念,孩子在從嬰兒成長為成人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經歷五個時期:「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在孩子的不同時期,由於身體發育情況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表現。而「肛欲期」的孩子則表現為大腦有排泄信號時,喜歡通過憋著不上洗手間來獲得刺激。
三歲寶寶屢教不改,頻頻拉褲子,氣得寶媽直接「上手」
一直以來,小周都是一個好脾氣的人,在生活中,不管有多麼令人生氣的事情發生在小周身上,她總能第一時間冷靜下來,因此,身邊的朋友、同事總是對小周的脾氣讚不絕口。
在有了孩子之後,小周也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為一名溫柔的媽媽。可近來發生的事情讓小周漸漸對自己的好脾氣產生了懷疑。一切還要從小周三歲的兒子強強說起。
三歲的強強長得十分討人喜歡,圓圓的臉蛋、肉乎乎的四肢,加上漂亮的五官,像極了過年時家裡貼的年畫娃娃。可又有誰能想到這麼可愛的寶寶總是「喜歡」把臭臭拉到褲子上呢?
自從小周教會了強強上廁所以後,就停止再給他使用紙尿褲了。一開始都好好的,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強強總是出現尿褲子、拉褲子的情況。
起先,小周還覺得可能孩子還小,不習慣在有便意的時候立馬告訴家長,所以每一次在強強尿褲子或是拉褲子的時候,小周都會耐心地幫強強清理身體,並告訴他下次想上洗手間的時候一定要提前和媽媽說。可每一次強強都答應得好好的,結果下一次照樣拉褲子上。
一次兩次小周還能有耐心,可次次都這樣,再好的耐心也該耗盡了,畢竟清理穢物並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這天,正巧家中來了客人,小周從早上開始就好一通忙活,煮了一大桌菜來招待客人。
一場賓主盡歡之後,小周送走客人,只想趕緊收拾好家裡休息。收拾完餐桌後,小周來到客廳,結果入目的卻是強強拉在褲子裡的臭臭蹭了滿地毯。
看到這一幕,小周一天的疲倦摻雜著怒火卷上心頭,直直地走上前拖著兒子往浴室去,給強強洗澡的過程中小周實在忍不住,給了他屁股兩個巴掌,把強強嚇得只敢小聲啜泣。看著兒子那委屈樣,小周心裡是又氣又心疼,可又不知該拿他怎麼辦。
孩子肛欲期的表現「難以忍受」?寶媽要妥善處理,否則會害了寶寶
不要強行干預孩子的「肛欲期」
許多家長在發現孩子頻頻尿褲子、拉褲子時,為了避免下次清洗衣物的麻煩,選擇在孩子可能有排泄意的時刻直接上手給孩子把尿。
殊不知,孩子的「肛欲期」是他們正常生長發育要經歷的一個時期,父母直接上手的行為可能會帶來揠苗助長式的效果,使得孩子的「肛欲期」不能正常度過不說,還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影響他們的正常排泄。
這個時候,父母們應該做的就是順其自然,通過溝通、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習慣上廁所的方式。從而慢慢走出這個階段。
家長們態度不宜過激
很多時候,當孩子一次又一次把排泄物拉在褲子裡,有時還把家裡蹭得到處都是時,寶爸寶媽們難免心中會有一股無名火直燒上心頭。
畢竟,每天跟在孩子屁股後邊洗他們沾了穢物的衣物,即便是親生的父母,心中也難免會有不適。
不過父母們的嚴厲言行很可能會使孩子對家長產生畏懼情感,從而使事情變得更加麻煩。因此,家長們在面對「肛欲期」的孩子時,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別讓自己的暴脾氣嚇到了孩子。
父母不要以孩子拉褲子的事作談資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早日改正尿褲子的「惡習」,喜歡在孩子面前反覆提及他們尿褲子的次數等,期望通過這種方式「激勵」孩子自我糾正。
一些父母甚至還會當著孩子的面,在親戚、朋友間提及,希望利用孩子的自我羞恥感來儘早結束他們的「肛欲期」。
殊不知,家長們的責備也好,重複談論也罷,都只會增加孩子心中對排泄一事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在每一次出現尿意時,就會不斷地對自己進行「不能尿褲子」的心理暗示。
而人往往在越緊張的時候越容易出錯,小孩亦是如此。因此,家長們的這一類做法不僅會無端地延長了孩子的「肛欲期」,還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
其實,不管是孩子的哪一個時期,都會有其存在的意義,家長們不必太過著急,有時候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