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奇蹟,蒙牛掌門人牛根生不知親生父母,自小賣給牛姓人家

2019-12-12     正月三草


蒙牛乳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我國乳業史上的一個顯著品牌,牛根生伴隨著蒙牛乳業一舉成名。2003年10月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上天,蒙牛成了唯一的牛奶贊助商。同年11月18日,央視2004年黃金段位廣告招標會上,牛根生猛砸3.1億元,一舉奪取了「標王」。外界在評論牛根生領導下的蒙牛集團高速成長時常用的一個詞彙是:「奇蹟。」這個「奇蹟」的軌跡是:3年時間,蒙牛乳業從行業排名千名之外到躋身四強,並成功打造出一個中國馳名商標。



當蒙牛以3.1億元人民幣的中標額連續奪得《新聞聯播》後、《焦點訪談》前和21點檔電視劇中插等廣告位置,成為2004年央視廣告標王后,蒙牛不容置疑地成為2004年中國乳業發展的標杆。2004年6月10日,蒙牛集團在香港主板成功掛牌上市,共發行3.5億股。當時香港主板市場市道低迷,蒙牛跑贏大市,激活了一度低迷的香港股市,國際認購踴躍,認購價落在價格區間的最高端定價,即每股3.925元,募集資金近14億元人民幣。蒙牛集團管理層的大多數人立馬成了引人注目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其中,個人持股6.1%的牛根生一夜之間身價過億。

蒙牛完成融資後,牛根生表示,蒙牛今後會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的一系列運作收購兼并一些大的地方品牌乳品企業,收購後蒙牛會繼續使用這些品牌,然後再慢慢統一到蒙牛的品牌上來。牛根生曾經有一句名言,蒙牛有一個飛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長,就是在高速中毀滅。如果達不到環繞速度,那麼只能掉下來;只有超越環繞速度,企業才能永續發展。牛根生的品牌理念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壯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對手拋在後面。牛根生的目標不單是要做到全國前列。他對能夠參加APEC會議感慨萬千:「一個賣牛奶、賣雪糕的可以參加這個國際盛會,不容易啊!」他說蒙牛是代表中國120萬名奶農,走向國際市場。牛根生的魅力之一在於他的速度,短短几年跨越千倍的成長;牛根生的魅力之二在於他的忍性,在伊利光環下的「勇做第二」;牛根生的魅力之三在於他的嗅覺,無論商業的、還是政治的機遇都很好的把握住了。 1999年1月蒙牛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金100萬。2002年,蒙牛乳業被北京一家著名財經媒體評為中國市場成長最快的企業,從4000萬元到85個億,用了不到24個月,財富增長速度超過了世界巨無霸的微軟帝國,締造了令世人敬畏的「蒙牛速度」。在探究蒙牛乳業飛速成長的原因時,有個身影一直牢牢占據著我們的視線,他就是蒙牛掌門人牛根生。

牛根生至今不知生父生母是誰,更不知自己究竟姓什麼。只知道自己出生不到一個月,就以50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他的生命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未生孩子,養父期望通過抱養來栽根立後,給他取名「根生」。

敗走伊利,萬念俱灰

1998年,牛根生是伊利集團的副總裁,也是當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來自他主管的事業部。牛根生在伊利員工當中的威信也相當高,人們對牛根生的信服來源於他的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同年上半年,牛根生突然感覺到了不對勁,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資源方面卻感到了某種不順暢,就是調動很小的一部分資金,也有眾多部門來掣肘。最極端的時候,連買把掃帚都要打報告審批。牛根生找到總裁鄭俊懷反映問題,第一次從老大哥眼神讀出「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突然意識到自己深陷困境,局勢岌岌可危。牛根生一共向鄭俊懷遞交了三次辭呈。前兩次,鄭俊懷都說了一些挽留的話,牛根生收回了辭呈。牛根生髮現自己的環境不僅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惡劣。牛根生第三次遞交辭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會上。

牛根生將辭呈放到鄭俊懷的面前,他對鄭俊懷說:「鄭大哥,如果你想讓我離開,我現在就正式辭職,至少不能因為我個人影響企業的發展。」鄭俊懷臉色有些難看,說:「我並沒有這個意思!」牛根生說了:「那我就收回這個辭呈!」他伸手去拿辭呈時,鄭俊懷迅速地用手緊緊摁住,對牛根生說:「你先迴避一下,我們討論後再做決定!」牛根生一離開,很少激動的鄭俊懷突然流著淚對在座的人說:「伊利有他沒我,有我沒他!」

事隔多年後,牛根生回憶起這件事情都心如刀絞,他說:「我當時非常難受,一生當中我非常難受的有那麼三次、兩次,這是其中的一次,幾乎到了欲死的程度。」鄭俊懷何以對輔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內憑空打造出蒙牛?多年以來,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對外界三緘其口。

牛根生

揭竿而起,暗渡陳倉

牛根生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後,回到了北京大學進修。在北京大學的那段時間裡,牛根生整天騎著一輛破自行車穿梭於各個教室之間。40多歲的「老牛」坐在教室里聽課,望著身邊那些風華正茂,甚至略顯稚氣的「同學」,內心非常難受。「我必須首先化解掉內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靜下心來融入到陌生的校園環境當中去。」牛根生在心裡如此告誡自己。在北大進修的過程,他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讓原本在企業中形成的應激反應模式轉換成理性的思維模式。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牛根生原本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遠,經過在北大的沉澱與升華,「蒙牛王朝」的宏偉藍圖在心底醞釀成熟。

牛根生從北大出來,正好自己原來的那幫部下被伊利免職。他們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帶領他們重闖出一條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財務的負責人,伊利各個事業部的頭都到了牛根生這裡。

1999年1月,蒙牛正式註冊成立,名字是「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金100萬,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賣伊利股票的錢。蒙牛一成立,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一批批地投奔而來,總計有幾百人。牛根生曾經告誡他們不要棄「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證蒙牛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但是,老部下們義無返顧地加入了蒙牛的團隊。

在呼和浩特市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牛根生從家裡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傳奇由此拉開序幕。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勢是「無市場,無工廠,無奶源」,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人才」。跟隨牛根生的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態奶、冰激凌、策劃營銷的一把手,他們在生產、經營、銷售、市場、原料設備方面在行業內都是頂尖的人才,老牛決定採取「虛擬經營」的方式,用「人才」換「資源」。因為伊利從中作梗,開始「虛擬經營」的幾次談判被攪黃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1999年2月,牛根生經過秘密談判和哈爾濱的一家乳品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這家公司。通過他們的管理給這家企業帶來很好的效益的同時,蒙牛產品也由這家工廠「新鮮出爐」。1999年1月到4月,身處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邊對遠在哈爾濱工廠的8人團隊遙控指揮,開始生產第一批蒙牛產品,同時搖身一變成了民工頭,在距離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較遠的地方熱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廠。

奇招迭出,血路拼殺

伊利統治了市場,蒙牛隻能夾縫中求生存,要想擴大蒙牛的知名度,牛根生知道要依賴於常規的營銷手段,難以實現重大突圍,只能以奇招制勝。蒙牛提出了「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的創意。當時內蒙古乳品市場的第一品牌當然是伊利,蒙牛名不見經傳,連前五名也擠進不去。但是,牛根生的過人之處就表現在此,蒙牛通過把標杆定為伊利,使消費者通過伊利知道蒙牛,而且留下一個印象:蒙牛似乎也很大。1999年4月1日,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一覺醒來,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旁邊的300塊廣告牌全是蒙牛廣告:向伊利學習,為民族工業爭氣,爭創內蒙古乳業第二品牌!一石能激起千層浪,而300塊廣告牌同時入市,自然掀起了市場巨浪。「蒙牛」成了內蒙古老百姓熱衷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記住了蒙牛,也記住了蒙牛是內蒙乳業的第二品牌。5月1日,就在老百姓討論「蒙牛」的餘熱未散之時,48塊「蒙牛」的廣告牌一夜之間被砸得面目全非。牛根生當然明白這是伊利人乾的,聰明人善於把壞事變為好事,把危機轉化為機遇。牛根生利用廣告牌被砸事件讓社會關注蒙牛的熱情再度掀高,蒙牛開始變得「愈神秘,愈美麗」。廣告牌可以被砸,但是把廣告印在產品包裝紙上,對手應該無可奈何了吧。於是,蒙牛在冰激凌的包裝上,打出「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蒙牛表面上似乎為伊利免費做了廣告,實際上為自己做廣告,默默無聞的蒙牛正好借伊利大企業的「勢」,出了自己的「名」。牛根生白手起家,受盡老東家伊利的刁難和打壓,硬是在重重圍剿之中殺出一條血路。蒙牛乳業憑藉著牛根生的過人智慧,實現了高速地發展,從原先的「借勢」蛻變成了「強勢」。

乳業奇才,鑄就輝煌

2002年,蒙牛贏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打造「中國馳名商標」最短需要3年,而蒙牛恰恰只用了3年。這正是蒙牛追求高速成長,短時間內成為強勢品牌的目標。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號」順利返回,6時46分,北京指揮控制中心宣布: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幾小時之後,伴隨著「舉起你的右手,為中國喝彩!」的口號,蒙牛「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便鋪天蓋地出現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大城市的路牌和建築上,全國30多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蒙牛廣告隨處可見;蒙牛的電視廣告也出現在了全國幾十家電視台的節目中,「發射——補給——對接篇」在央視和地方台各頻道同步亮相,氣勢奪人,展開了新一輪大規模的電視廣告攻勢;「航天員專用牛奶」的廣告一時之間占據了中國大大小小的超市各個顯要位置!

2004年第一屆「超女」比賽時,對於蒙牛決定作冠名贊助商的選擇,廣告業和乳業的大腕們嗤之為「離經叛道」。在人們的印象中,牛奶品牌總是與賢惠的主婦、健康的孩子、溫馨的家庭等等傳統元素聯繫在一起;而現在蒙牛卻選擇了與時尚、勇敢甚至「出位」的「超女」站在一起。

2005年之後,蒙牛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超過伊利成為全國第一。歷過無數挫敗與成功後,牛根生已經是寵辱不驚,淡定自若。從有到無的財富渙散,這需要強大的事業心與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作為支柱,牛根生打算在2008年,自己50周歲時,從董事長的職位退下來,而那時的蒙牛搭乘奧運會的列車,定能完美地把「中國牛」演繹出「世界牛」的風采!



企業崛起後,牛根生逐步由企業家轉型為慈善家。2004年,創立「老牛基金會」。2005年1月,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成為「全球捐股第一人」。2006年2月,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職務,主要精力轉移至慈善事業;2009年8月,辭去蒙牛集團董事長職務,成為專職慈善家。《鳳凰周刊》將比爾·蓋茨、巴菲特、李嘉誠、牛根生並稱為「全球四大捐贈巨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lXvx-24BMH2_cNUgh88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