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資產模式助力商業地產專業化發展

2019-10-28     飆馬商業地產

在商業地產發展的黃金時期,企業因看好升值前景,紛紛採用開發或者持有運營的「重資產」模式。如今,這一重資產模式已無法適應政策環境與市場形勢,單打獨鬥的運作使盈利增收越來越困難。眾多企業相繼擺脫重資產模式,將目光投向輕資產模式。

商業資產新格局,轉型成為關鍵

據相關物業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底,全國主要城市商業綜合體存量面積達到3.6億平方米,2016年之後更突破4.3億平方米。與此同時,2014年全國主要城市綜合體個數達到885個,2015年主要城市的綜合體數量突破1000個,較2014年增長12.99%;至2018年,商業綜合體的年供應量達到1200個。可以看出,商業地產呈現出「供大於求」的局面。面對資金成本巨大、回報周期長、融資壓力大等問題,輕資產模式應運而生。

輕資產模式的定義是在資源有限的形勢下,以智力資本的運營為基礎,槓桿利用各種資源,從而實現以最低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商業運營模式價值的戰略管理。這一模式不以擁有土地資產為核心,而是注重運營過程中帶來的價值激增。有效地解決了商業地產企業面臨的資金壓力大的難題,成為存量時代開發商的破局關鍵。

輕資產模式興起,三種主流模式

從業務線選擇、價值鏈定位以及資本資源整合三個方面判斷,國內商業地產領域已經形成了三種主流的輕資產運行模式。

由萬達引領的以運營方為核心的模式。投資方投入資金,萬達負責選址、設計、建造、招商和管理。使用萬達廣場品牌和萬達全球獨創的商業信息管理「慧雲」系統。所產生的租金收益萬達與投資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集運營與投資於一體的凱德模式,將投資開發或收購項目,打包裝入私募資金或者信託基金,自己持有該基金的部分股權,另一部分股權則由諸如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海外機構投資者持有。待項目運營穩定並實現資產增值後,以REITS的方式退出,從而實現循環投資。

萬科辦公樓實景

由萬科引領的輕資產模式集鐵獅門模式與凱德模式於一體。萬科團隊操盤,使用萬科品牌和產品體系,共享萬科的信用資源和採購資源。將房地產和商業地產緊密結合,實現資產滾動。

由萬達、萬科、大悅城等企業引領的輕資產模式具備的強大潛力與發展空間,將為眾多商業地產發展提供無限可能。

大悅城實景

輕資產模式,商業地產發展主要戰略

通過將資本、運營能力等資源整合的輕資產模式,成為國內頭部商業地產企業部署的主要戰略。

王健林在年初的萬達集團2018年工作總結會上強調,「萬達商業今年內要剝離所有房地產業務,一平方米房地產開發也不能有,成為徹底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這是協議約定,今年必須完全剝離。」

今年萬達商管計劃新開業萬達廣場43個(未含萬達茂),其中輕資產29個,餘下則是重資產項目。因此今年地產集團還要保持幾百億銷售額,收入要達到521.9億元。

從王健林的發言與今年的萬達廣場的布局來看,萬達正在追求將輕資產運營策略作為企業發展的主要路徑。

面臨同質化競爭激烈、運營模式存疑、資金壓力過大形成的三座大山,輕資產化贏得眾多商業地產企業的青睞與關注。雖然輕資產模式正處於探索階段,但告別包攬全程的粗放式發展,輕資產模式正集約利用各種資源,助力商業地產走向專業化發展。

文章來源:北京商辦周刊

特色地產諸葛亮-飆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產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產&產業地產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內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產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產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產企業轉型商業地產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區商業;產業地產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閒、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產、特色商業街等產業地產&商業地產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fRC2Em4BMH2_cNUg3Q7c.html